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痔(Haemorrhoids)是直肠末端黏膜、肛管皮肤下痔静脉丛屈曲或扩张而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尽管保守治 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人群,但是手术治疗却适用于大部分严重病人,比如外剥内扎术就被视为治疗IV 度痔的金标准。痔的手术 治疗有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加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PPH 和TST 等新型手术方式也逐渐被应用于 III痔的治疗中,这些手术方法的目的是纠正痔疮的病因及病理生理基础,具有微创、痛苦小的特点,但往往复发率较高。随着手术 方式的改进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痔的外科治疗效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混合痔的外科手术技术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O.05),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 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 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 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 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 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是否可以成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管造影的替代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患者263例,将其中拔除T管前行MRCP者54例定为MRCP组,连续选取拔除T管前行T管造影者54例为T管造影组。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比例、检查至拔T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率、相关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T管造影组与MRCP组诊断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阳性率、假阳性率和准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管造影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比例、检查至拔T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率和相关医疗费用均显著高于MRC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可替代T管造影作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拔除T管前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起源于脑部神经胶质细胞,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5%左右,在儿童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胶质瘤系浸润性生长物,它和正常脑组织没有明显界限,难以完全切除,对放疗化疗不甚敏感,非常容易复发,且手术难以切除或根本不能手术。化学药物和一般抗肿瘤的中药,因血脑屏障等因素的影响,疗效也不理想,因此脑胶质瘤至今仍是全身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之一。人类miR-155是由位于21号染色体的BIC基因外显子3编码的多功能miRNA,在干细胞分化、免疫、炎症、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联系炎症和癌症的桥梁。miR-155在人胶质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miR-155与人胶质瘤的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人胶质瘤中miR-155及其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将更有利于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发展。本文就miR-155与胶质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及其周围正常乳腺组织,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B组为实验组,检测标本为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形态计量检测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CD34相关抗原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intratumoral mier oveseular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TGF-β1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65例乳腺癌组织中,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45/65),TGF-β1阳性表达者MVD值(25.31±4.05)显著高于TGF-β1阴性表达者(21.23±4.29);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8.46%(51/65),VEGF阳性表达者MVD值(26.62±3.41)亦明显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18.95±6.52)(均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GF-β1、VEGF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且组织学分级越高、淋巴结转移越多,MVD值越大。结论:TGF-β1与VEGF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肿瘤血管的生成有关,二者有望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转染mi RNA-383的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中自噬标志蛋白LC3及Beclin1的表达情况,研究mi RNA-383对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在前期工作中利用生物信息技术筛选出在急性胰腺炎中表达下调的mi RNA-383。培养AR42J细胞,转染mi RNA-383类似物、抑制物以及阴性对照。使用牛磺胆酸钠盐以浓度200μM刺激细胞20 min制造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使用BZi PAR检测胰酶激活程度证明此造模方法成功后,以此条件在转染完成后刺激AR42J细胞制造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牛磺胆酸钠盐以浓度200μM刺激细胞20 min后提取细胞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及LC3-Ⅱ与LC3-Ⅰ比值的变化。结果:急性胰腺炎细胞模型造模成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 RNA-383抑制物转染组AR42J细胞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的值上调(P0.05),mi RNA-383类似物转染组细胞Beclin1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的值下调(P0.05)。结论:mi RNA-383可以降低急性胰腺炎时细胞自噬水平,下调mi RNA-383的表达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时细胞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增强子介导的核内miRNA在结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本研究筛选了结肠癌中的差异表达的miRNA数据、结肠的特异性增强子数据、结肠癌中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利用细胞核内miRNA靶向增强子预测算法,筛选miRNA调控的结肠特异性增强子;利用增强子靶基因预测数据,筛选核内miRNA调控的差异表达靶基因,并且构建核内miRNA-靶基因网络,并通过网络的分析和筛选获得结肠癌中关键的致病基因,同时对网络中的靶基因进行GO的功能注释。结果表明,我们所构建的核内miRNA-激活调控靶基因网络包含miRNA-靶基因关系对2 121个,259个节点,其中包含34个下调基因、183个上调的基因,7个下调的miRNA,35个上调的miRNA。而后我们分析了网络进行的节点度的整体分布情况,发现网络中大部分的节点的度都是小于10的,仅有少量miRNA结合和部分的差异表达基因节点的度大于10。核内miRNA主要通过激活调控了一些应激反应相关的功能和,同时,抑制调控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巨噬细胞代谢等相关功能,通过激活和抑制相关功能诱发结肠癌的发生。从核内miRNA的激活调控角度研究结肠癌的发病机制,是对原有细胞浆中miRNA抑制调控机制的补充,也为结肠癌的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痔是肛肠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尚无统一治疗标准。虽然,痔在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对于II度以上有症状的痔,手术仍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关于有症状痔最佳治疗方式的争论仍在继续,无论是非手术治疗、传统的痔切除术还是痔的微创手术,都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索之中。临床医生总希望能够找到一项理想的具有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可早期恢复正常活动、术后疼痛轻微甚至无痛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痔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痔的非手术治疗、有创手术治疗以及微创手术治疗作一综述,为痔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使用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所给予的集束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心脏外科术后首次拔管后应用无创呼吸的病人,总结其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集束护理经验。结果:针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集束护理策略可大大减少其不良并发症,并缩短其在ICU的住院时间,大大地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结论:无创呼吸机的应用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及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也有赖于护士的自身素质和观察能力,而根据无创呼吸机指南制定出的集束护理策略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