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杨亚敏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20,39(8):1451-1475
镰刀菌主要为植物致病菌,但也可引起严重人类感染。镰刀菌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本文主要综述相关的皮肤感染,分为局限性皮肤感染及播散性感染,诊断多较困难。由于该属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播散性镰刀菌病死亡率可达80%-90%。本文对Medline和中文文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查阅和分析,综合归纳了镰刀菌所致皮肤感染的致病种、地域分布、危险因子、临床表现形式、药物敏感性及其诊疗方案等,该综述对全面了解镰刀菌病的特征及对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甲真菌病患者病甲部位的真菌多样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合菌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和rDNA ITS序列分析的方法,对临床拟诊为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分离培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并以丰富性指数(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等指标分析指甲和趾甲分离真菌的多样性。2010年2月至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的1 568例拟诊甲真菌病患者中,641例培养阳性,包括趾甲561例和指甲80例。检测到的皮肤癣菌占59.13%(其中红色毛癣菌为96.04%),酵母菌17.00%,其他真菌23.87%。分离自趾甲的Candida galli、Lewia infectoria和Paraconiothyrium hawaiiense,以及分离自指甲的Cyberlindnera jadinii确定为中国新记录种。趾甲分离菌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Ma和均匀度指数J均高于指甲分离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院就诊甲真菌病患者可分离培养的真菌以皮肤癣菌的红色毛癣菌为主要物种,且趾甲分离菌的菌种多样性较指甲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葛杰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19,38(8):1314-1322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我们因此推测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可能参与诱导非典型增生及CD-56和Ki-67抗原表达。为论证上述推测,我们用ICR小鼠设计了一项观察研究。方法为小鼠背部皮下接种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进行皮肤标本培养和组织学分析,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成功诱发感染并形成溃疡,病理表现为多形细胞浸润性炎症、血管侵入。此外,一些区域出现非典型增生、CD-56和Ki-67抗原表达,其中Ki-67高表达围绕真菌菌丝周围。上述研究表明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参与了诱导非典型增生及NK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