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将2009年1月和2010年1月小兴安岭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二可河林场内驼鹿冬季食性作为原始数据,分别以对应分析(CA)、去趋势分析(DCA),并将数据以样本为单位进行标准化后,再进行去趋势分析(DCA_std)3种排序方法,对驼鹿冬季取食模式进行了研究,后通过普鲁克分析,比较了不同排序方法对大型有蹄类取食模式研究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排序法的1轴和2轴均能涵盖绝大多数信息量,CA涵盖79.27%,DCA涵盖66.65%,DCA_std涵盖68.22%;3种方法均能够在1轴上区分针叶树和落叶乔木类食物,在2轴上,3种方法主要能够达到针叶树种与除落叶乔木外的其他植物类别的区分。虽三者均能够展现有蹄类取食模式,但在图形可视化后,仅DCA_std无明显的弓形效应。普鲁克分析结果表明,DCA_std样本位移平方和与CA和DCA均有很大差异,即将数据先进行标准化再进行DCA分析能够有效去除弓形效应。因此,在由多度组成的食性数据在进行标准DCA分析前,应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以样本为单位的标准化将使排序分析结果生态学意义更明确。  相似文献   
2.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等活性的多肽,有关抗菌肽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膜片钳技术自发明以来演化出适合不同研究需要的多种记录模式,并成为现代膜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该技术对跨膜离子电流的记录分析,可以对细胞膜离子通道、膜选择性通透以及通道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分类、组成及理化性质,阐述了膜片钳技术在抗菌肽对细菌细胞膜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高效广谱天然抗生素的抗菌肽,本文克隆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的抗菌肽基因,并预测其成熟肽的有关性质。根据蛙属抗菌肽信号肽末端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RT-PCR技术扩增皮肤中抗菌肽的cDNA,并进行克隆测序。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DNA序列特点,预测成熟肽的理化性质。研究发现一种长度为28个氨基酸残基的新抗菌肽dybowsin-1,该肽具有Rana box结构;与已发现的抗菌肽仅有35%的同源性;理论等电点在9.70-10.01之间;均呈阳离子性;从第3或4个氨基酸开始到第16个氨基酸形成α-螺旋结构,极性氨基酸位于螺旋轮的一侧,非极性氨基酸位于螺旋轮的另一侧;具有N-端疏水、C-端亲水的两亲性。一个个体表达5条cDNA序列编码3种不同的dybowsin-1分子,显示出该抗菌肽表达的多样性。序列分析显示,该抗菌肽可能由多基因座位编码。  相似文献   
4.
5.
獐(Hydropotes inermis)在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辽东半岛、华北平原及长江两岸,在1949年以后的多篇文献中没有发现对吉林省獐分布的记载。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于吉林省白山市(原浑江市)白山原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獐有效照片21张,有效视频时长总计600 s。在后续的野外调查中,研究者现场拍摄到獐幼崽活体及大量獐的活动痕迹,确认獐在吉林省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6.
通过饲喂自然种子及人工饲料块等单宁和皂苷含量不同的食物,研究了食物中单宁或皂苷水平对小白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食物选择的影响,以及取食经历在其食物选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无论有无取食经历,小白鼠均优先取食次生物质含量低的锥栗(Castanea henryi)或花生(Arachis hypogaea),而很少取食单宁含量高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或皂苷含量高的油茶(Camelia oleifera);(2)小白鼠的取食经历能增强其对种子中单宁或皂苷水平的识别,从而减少其摄入;(3)小白鼠的食物摄入量随单宁或皂苷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本研究说明单宁或皂苷均可显著影响动物的食物选择,且取食经历能增强动物对食物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7.
广东天井山林区发现角原矛头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4~7月,在广东天井山林区采集到3条角原矛头蝮(Protobothrops cornutus),这是该蛇在我国野外第二次被发现,天井山是新发现的一个分布点。本次野外新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角原矛头蝮在我国的自然分布,为深入了解该蛇的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9.
2002~2005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马川子乡依力南沟开展了鸟类环志研究工作。这里为长白山低山丘陵区,是候鸟经长白山脉、乌苏里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食物补给站。4年共环志鸟类126种63386只,其中春季103种9761只,秋季113种53625只,隶属13目37科。春季以黄喉鸦(Emberiza elegans)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环志2467只,占春季环志数量的25.3%;秋季以黄喉鸦、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黄眉柳莺(Phylloscopus inornatus)、大山雀(Parus major)、白眉鸦(E.tristrami)、极北柳莺(P.borealis)等6种为迁徙鸟类的优势种,累计33586只,占秋季环志数量的62.6%;通过环志研究发现,被认为是留鸟的大山雀、银喉长尾山雀(Aeghhalos caudatus)、沼泽山雀(P.palustris)、长尾雀(Uragus sibiricus)具有定期的迁徙行为。  相似文献   
10.
周学红  马建章  张伟 《四川动物》2007,26(4):859-861
野生动物资源是中医药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目前,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许多药用野生动物濒临灭绝,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许多野生动物野外种群难以恢复或恢复速度很慢、寻找中医药动物原材料的替代品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开辟中医药原材料来源渠道是促进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正确认识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的前提下,妥善、高效利用人工驯养繁殖、库存野生动物产品,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原则,优先保障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需要,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充分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中医药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