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10月共5例发生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所有5例患者均在间断拆线的同时应用皮瓣皮下小剂量肝素注射使切缘持续缓慢渗血,并根据血运情况调整肝素使用剂量,观察皮瓣血运恢复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经小剂量肝素治疗后,5例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颜色转红润,静脉危象均逐步缓解,全部皮瓣均成活,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一种简易但有效的解决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培养新生小鼠雪旺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新生(出生5-7天)C57BL/6小鼠的坐骨神经,采用0.2%的复合胶原酶NB4消化法分离获取细胞,然后应用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SCCM)和C57BL/6小鼠的脂肪干细胞上清液(ADSC-CM)分别培养雪旺细胞。用0.2%复合胶原酶NB4差速分离纯化这两种方法培养的雪旺细胞,每48 h纯化1次,共进行2次纯化。应用P75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别两组P2代雪旺细胞并比较两组雪旺细胞的纯度和生长情况。结果: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培养的雪旺细胞纯化两次后,数量明显增多,其纯度与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上清液可以较好的培养雪旺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廉价方便的培养基代替雪旺细胞条件培养基来培养许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10月共5例发生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所有5例患者均在间断拆线的同时应用皮瓣皮下小剂量肝素注射使切缘持续缓慢渗血,并根据血运情况调整肝素使用剂量,观察皮瓣血运恢复情况及存活情况。结果:经小剂量肝素治疗后,5例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颜色转红润,静脉危象均逐步缓解,全部皮瓣均成活,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患者对皮瓣外观和功能满意。结论:小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是一种简易但有效的解决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静脉危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拇指掌侧动脉起源、走行及其共干情况,探讨其分型特征。方法:72例手部血管标本,其中实体标本46例(左27例,右19例),铸型标本26例(左12例,右14例),观察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其共干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共干情况,将其分为2型,分别是Ⅰ共干型(32例,44.44%),Ⅱ不共干型(40例,55.56%)。根据拇指掌侧动脉的血供来源,Ⅰ共干型又分为3个亚型,分别为:a.共干-掌浅弓型(3例,4.17%),b.共干-掌深弓型(26例,36.11%),c.共干-桡动脉掌浅支型(3例,4.17%);Ⅱ不共干型又分为2个亚型,分别为:a不共干-掌浅弓、掌深弓型(27例,37.50%),b不共干-第一掌背动脉、掌浅弓型(13例,18.06%)。结论:根据拇指掌侧动脉即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共干情况及其动脉来源将其分为2型5个亚型。对拇指掌侧动脉进行分型可以充分了解拇指掌侧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变异,丰富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拇指再植再造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种大量快速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快速大量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复合胶原NB4、dispaseII、透明质酸酶三种酶消化3h,加入PBSA溶液稀释,离心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用流式细胞仪对P3代细胞进行表面标记的鉴定,用化学诱导的方法使第3代细胞向脂肪、骨、软骨细胞分化,2~4周后,分别行oilred、Safranin'O和茜素红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结果。结果:经3种酶消化和PBSA稀释,短时间内从脐带中获得了大量间充质干细胞;伴随着细胞的传代,形态逐渐均一,传至第3代,细胞的形态已基本相似;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强表达间充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CD90,CD73,CD105,而不表达造血系或内皮系细胞的标记CD45、CD14、CD11、CD34、CD19,也不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向脂肪细胞诱导后第4周,oilred染色见细胞内大量红染的脂滴;向软骨细胞诱导后第4周,Safranin'O染色见多数切片呈阳性,细胞团块中存在大量软骨特异性的陷窝样结构;向骨细胞诱导后第4周,茜素红染色发现肉眼可见的广泛散在的红色阳性钙结节。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3种酶消化结合PBSA稀释的方法可以快速获得脐带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