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889年   1篇
  18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列举了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水生昆虫9目28科52属70种,冀北、辽西义县组水生昆虫9目31科47属53种,以及伴生动植物.这些水生昆虫很可能不是自然死亡,而是突发性事件导致的突然死亡,化石为原地埋藏,没有经过搬运.根据统计的化石名录,初步建立了两时代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图,并恢复了它们所代表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比发现,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水生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大于冀北、辽西义县组,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可能处于群落发展早期,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而冀北、辽西义县组处于群落发展的稳定时期,生态系统趋于成熟.两时代整体上都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但同时存在干旱.半干旱的小气候环境,且都分布有低地湖?自、溪流和沼泽等,这些水体都为低能水体环境.此外,都有高山存在,但这些水体环境在两时代存在差异,中侏罗统九龙山组水体相对较浅,水体面积相对较小,而冀北、辽西义县组水体相对较深,水体面积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蚤属分类研究(蚤目,栉眼蚤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现有古蚤属标本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类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已知古蚤属共有27种,它们隶属于4个种团,分别为钝刺古蚤种团obtuspina group(1种)、鼩鼱古蚤种团soricis group(2种)、偏远古蚤种团remota group(16种)和短额古蚤种团brevifrontata group(8种),其数量已近该属世界已知种的一半.文中分别对我国已知各种古蚤的鉴别特征、生物学和地理分布状况作了介绍,并编制了各种团、种及亚种检索表.根据它们的分布特征认为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可能是古蚤属的分布中心.文中对偏远古蚤种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3.
对中国掌叶蝉属利叶蝉亚属进行了分类研究,我国现知4种,即横带掌叶蝉Handianus(Usuirontus)limbicosta (Jacobi)、双斑掌叶蝉H.(U.)limbfer(Matsumura)、冠斑掌叶蝉H.(U.)maculaticeps(Reuter)和条斑掌叶蝉H.(U.)ogikubonis(Matsumura),确认Usuironus quadrimaculatus Cai et Shen,1999是H.(U.)limbifer(Matsumura,1902)的新异名.文中提供了该亚属的鉴别特征和分种检索表、各种的地理分布、形态记述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94.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产自中国东北辽宁和黑龙江的蝎蛉1新种-刘氏蝎蛉Panorpa liu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记述短角亚目1新属Alleremonomus,2新种:Alleremonomus xingi sp.nov,Alleremonomusliaoningensis sp.nov,其分类位置归于双翅目、短角亚目、独须虻科(Eremochaetidae).化石采自辽宁北票晚侏罗世沉积物中.对独须虻科的化石记录作了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96.
以5种61株Col~ 大肠埃希氏菌为供体,与受体E.Coli K_(12)进行接合实验,结果有16株供体菌的Col质粒传递给K_(12),占25.4%。其中NPEC、ETEC、EPEC、EIEC、EAEC的传递比率分别是8/22、 4/21、2/15、1/2、1/1。按传递方式分类,52株耐药供体菌有10株的Col质粒和耐药标记(或R质粒)发生共同传递,占19.2%,伴发Col质粒传递的耐药标记有8种,其中TC、SM、COS、KM的并发传递率较高(16—20%)。不同耐药标记菌株的Col质粒传递率范围在0—66.7%。在8株敏感菌和1株耐药菌中有6株Col质粒发生单独传递,占66.7%。实验发现4个配对组的Col质粒和R(r)质粒发生分离而独自传递。本文分析了Col质粒传递方式和耐药性的关系,同时讨论了接合传递的不同方法。为阐明和研究R~ Col~ 肠道菌的演变及其对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影响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本文成功地建立了分泌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HBsAg)a,d、r3种亚型决定簇抗体的4株杂交瘤细胞。经一系列生化、免疫学鉴定,证明4株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均具有各自的亚型特异性。反复克隆培养16周,并液氮冻存8个月后复苏,抗体的效价仍稳定不变。用纯化的McAb制备RPHA诊断试剂,检测了80例有乙型肝炎自觉症  相似文献   
98.
Δ12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 has been targeted as a logical candidate controlling the high oleate trait in peanut seeds.By RT-PCR method,the full-length cDNAs of Δ12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 were isolated from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 genotypes with normal and high ratio of oleic to linoleic acid,which were designated AhFAD2B and AhFAD2B',respectively.Sequence alignment of their coding regions revealed that an extra A was inserted at the position +442 bp of AhFAD2B' sequence of high oleic acid genoty...  相似文献   
99.
肝素作为传统抗凝剂,常用来治疗癌症患者静脉血栓。临床和实验数据证实,肝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同时也有大量研究发现,肝素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肝素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抑制肿瘤转移,包括抑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抑制肝素酶的表达;调节各种生长因子以及调节机体凝血功能等。选凝素(seletin)是介导肿瘤转移初始阶段的重要因子,而肝素能够抑制选凝素介导的的肿瘤细胞与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抗转移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肝素抑制选凝素介导的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为肝素在抗肿瘤转移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Suaeda salsa L. is a halophytic species that is well adapted to high salini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salt tolerance mechanism, we examined the growth and vacuolar H+-ATPase (V-ATPase) response to NaCl within the shoots and roots. The growth of shoots, but not roots, was dramatically stimulated by NaCl. Cl? and Na+ were mainly accumulated in shoots. V-ATPase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NaCl in roots and especially in shoots. Interestingly, antisera ATP95 and ATP88b detected three V1 subun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