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92篇
  免费   4458篇
  国内免费   6340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867篇
  2021年   2547篇
  2020年   1824篇
  2019年   2307篇
  2018年   2143篇
  2017年   1676篇
  2016年   2218篇
  2015年   3252篇
  2014年   3970篇
  2013年   4099篇
  2012年   4902篇
  2011年   4385篇
  2010年   2791篇
  2009年   2507篇
  2008年   2847篇
  2007年   2547篇
  2006年   2196篇
  2005年   1810篇
  2004年   1524篇
  2003年   1393篇
  2002年   1246篇
  2001年   871篇
  2000年   752篇
  1999年   665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85篇
  1983年   50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0篇
  1974年   19篇
  1973年   18篇
  1971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Inside-out integrin signalling.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Integrins are expressed by virtually all cells and play key roles in a range of cellular processes. Changes in the integrin surface repertoire provide a means of altering the strength and ligand preferences of cell adhesion. Recent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affinity modulation of integrins, a rapid and versatile mechanism of cell adhesion regulation. Studies with a prototype, alpha IIb beta 3, indicate that intracellular events influence the conformation and ligand-binding affinity of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integrins. This 'inside-out' signal transduction appears to be mediated through the integrin cytoplasmic domains. In addition, in some cases affinity modulation of integrins may be cell-type specific.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integrin affinity modulation should help explain rapid changes in cell adhesion that occur during cell migration, aggregation and the cell cycle.  相似文献   
92.
Eighteen strains of xylariaceous fungi have been screened for higher activities of cellulolytic enzymes,Trichoderma reesei QM 9414 was also examined for comparison. Strains ofXylaria anisopleura andX. regalis had higher endocellulase (CMCase) and exocellulase (Avicelase) activities after 2 weeks' incubation.Hypoxylon stygium produced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glucosidase 3 days after inoculation. The optimum pH for these cellulolytic enzymes was approx. 5.0 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37 to 50°C. A mixed culture process usingT. reesei QM 9414 andH. stygium was developed to obtain enhanced synthesis of cellulase. -Glucosidase activities in the mixed culture increased within 48h whenH. stygium was introduced after 24h.  相似文献   
93.
本文探索了裂解气相色谱法作为植物种子分类表征方法的可能性。对豆科植物中不同属、不同亚属及相同亚属的共10种种子的裂解色谱图,用分区编码法进行区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子最少有一个编码不同,方法简易快速,可为高等植物种子的区分提供一种佐证手段。  相似文献   
94.
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锋  甘赞琼  韦霄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2,12(3):250-253
本文报道木薯良种——“南植188”引种试验结果。在桂林地区种植“南植188”品种表现长势好,结薯早且多,薯肥大等丰产性能。产量明显高于本地品种,淀粉含量高,纤维素和氢氰酸含量低,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5.
若干种枝角类卵鞍表面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扫描电镜对发头裸腹溞、蚤状溞、隆线溞指名亚种以及隆线溞东湖一亚种的卵鞍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卵鞍表面的亚显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但亚种之间差异较小。隆线溞指名亚种与隆线溞东湖一亚种二者的卵鞍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有什么差异,然而亚显微结构却互不相同。这就为东湖一新亚种的确定提供了一项可靠的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证实卵鞍的超微结构确可作为枝角类分类的表征。  相似文献   
96.
流式细胞计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流式细胞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机械,电子学,流体动力学,激光和计算机的高技术生物医学仪器。它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最近研制成功国内首台多参数流式细胞计,并已通过中国科学院院级鉴定。本文介绍该仪器的原理,主要结构与技术要点和使用结果等,它将有助于我国流式细胞术及其应用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7.
本文对高胆固醇血症家兔红细胞在交、直流电场中的电泳行为进行了多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高脂组与正常组相比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变形能力及膜流动性下降,表明高脂血症可能较易导致血栓形成。中药有效成分8501有对抗高脂引起的红细胞上述改变的作用,提示8501可能对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8.
本文主要描述池塘养殖条件下鲥鱼幼鱼的生长与食性。1)1987-1989年8月至11月幼鱼生长迅速,快于同期珠江天然个体的生长速度;2)体长26.6-94.9mm的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植物出现率随个体增大而减少。食物共有18个属种,摄食频度为100%;3)幼鱼的平均饱满指数为75.70‰。各类食物重量百分比的顺序为:桡足类>枝角类>无节幼体>虾类溞状幼体>轮虫>藻类。  相似文献   
99.
研究一系列有明确意义改性胰岛素的结构将有益于新型胰岛素分子的设计。经蛋白质工程制备的AspA21—人胰岛素(ADHI)基本保持了生物活力,而在酸性溶夜(pH3—4)中的稳定性比天然胰岛素在中性溶液中高5—10倍。本文报道ADHI的结晶、初步晶体学研究及中等分辨率衍射数据的收集。ADHI晶体属R3空间群:a_H=b_H=82.72埃,c_H=34.02埃。  相似文献   
100.
本实验主要观察并比较了大鼠冷适应前后直肠温度(RT)、血清游离脂肪酸(SFFA)浓度、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IBAT)和肝脏cAMP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NE)反应性的改变。结果表明:①冷适应28d大鼠在冷环境中RT稳定,NE刺激后RT上升幅度大于常温对照组(P<0.005);②冷适应1d组SFFA升高,冷适应28d组SFFA接近对照组,且对NE刺激无反应,对照组给NE后SFFA与RT一致性升高;③冷适应28d组IBAT的cAMP升高,而肝脏的cAMP含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NE刺激后,冷适应28d组IBAT和肝脏cAMP均升高,与RT反应一致,而对照组不变。结果提示,在5±3℃适应28d的大鼠已建立冷适应机制,非寒颤产热(NST)容量增加,在冷适应的不同时期,肝脏和IBAT调节NST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