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转基因白桦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细胞学方法分析了由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转基因白桦的细胞学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白桦的染色体变异频率为78.5%,远远高于非转基因白桦的变异频率(15.3%),且变异以非整倍体占多数。同时用RAPD标记方法研究了转基因白桦在DNA水平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DNA多态性指数为31.67,并与其它转基因植物的变异情况作了比较研究。最后分析、讨论了产生变异的原因:(1)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突变;(2)外源基因的整合及重排时宿主基因组的插入位点及相邻基因转录表达的干扰;(3)应用抗生素和除草剂等筛选转基因植株时促进了转基因植株的变异程度。并提出减少转基因植物体细胞克隆变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补体C3和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对血液中的病原体均有黏附、促吞噬甚至杀灭作用,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制备两者活性区融合蛋白,可能具有更好的清除血液病原的作用。通过重叠延伸PCR融合人补体C3的补体受体Ⅰ、Ⅲ两个结合区,同时调取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活性区段rBPI,先后将补体C3活性区与BPI蛋白功能区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获得融合蛋白(CB)表达载体pET28-CB,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表达产量、可溶性表达等条件的摸索,CB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Western印迹证明CB具有C3的抗原活性,将包涵体蛋白变性与复性后,利用Ni2+固相化的螯合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柱进行浓缩和纯化,最后得到了纯度较高的CB原核表达蛋白。CB融合蛋白的构建和高效表达、纯化为下步探讨其在促进血液病原清除上的功能鉴定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的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S)-3β-methoxy-5α-lanost-9(11)-ene-7β,24,25-trio1(1)和senecrassidiol-9-O-β-D-glucopyranoside(8),化合物1命名为taiwaniatriol.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4.
天然棕色棉色素提取、纯化及其UV光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选用16种溶剂对天然棕色棉色素进行溶解性试验,发现蒸馏水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色素提取溶剂(60℃)。在此基础上,对棕色素进行粗提、纯化、UV光谱测定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定,其中5种纯化方法效果显著,分别是:乙醇沉淀法、重结晶法、铅盐法或铜盐法、纸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并设计了几种纯化方法综合应用的工艺流程。对色素进行UV光谱检测,以218nm附近强吸收、264nm附近弱吸收。根据溶解性试验和化学性质鉴定,推断棕色素化学结构含有双键和酚羟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5.
一个定位在7q32染色体区域的鼻咽癌负相关ES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宁  谭国林 《遗传学报》1999,26(4):301-308
为了分离和克隆定位于7q32染色体区域的与鼻咽癌发病有关的抑瘤基因,检测了鼻咽癌活检组织及配对外周血标本中7q32微卫星DN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发现在7q32区域存在30%左右的杂合性丢失,从Internet中查询到定位于7q32区域的所有不同EST,对其中20个EST进行分析,RT-PCR和Northern杂交发现,AA070437,EST在鼻咽癌细胞株HNE1中表达微弱,而在正常鼻咽上皮原代  相似文献   
996.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四个地理种群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平  叶辉  谭德勇  昝瑞光 《遗传》1999,21(6):27-3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Tom icus piniperda L.)4 个自然种群的9 个同工酶基因座。4 个种群均在Es- 1、Es- 2、Es- 4、Mdh- 1、Mdh- 2 及AAT- 1 基因座上存在遗传多态现象。路南长湖、楚雄、蒙自3 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6~0.0173, 平均值为0.0105, 表明其遗传结构基本相似。丽江种群与上述3 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421~0.2035, 平均值为0.1765,表明丽江种群与上述三种群已有了遗传分化。丽江种群近交系数较大,近亲繁殖程度较高。种群遗传结构的差异可能与不同蠹害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乌海市以南约25km的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earlylateArenig)三道坎组底部产一种原始的扭月贝类腕足动物,经笔者鉴定,为中华西方贝(新种)(Hesperiniasinensissp.nov.),系统切片研究证实其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的一种扭月贝类,其双叶型主突起略突伸于铰合缘的后方、低而较弱的铰窝脊向侧后方延伸靠近铰合缘等特征都表明该种属于扭月贝科(Strophomenidae)。实现从褶脊贝类向扭月贝类的演化需要在背壳内部建立这样一些形态上的演化新质:双叶型主突起,一对朝后侧方略弯曲的铰窝脊,横肌脊,以及侧隔板,所有这些构造特征,Hesperiniasinensissp.nov.均已具备,因此,这表明了扭月贝类与褶脊贝类的分化要早于晚Arenig。除H.sinensis外,世界其它地区也有早期扭月贝类的报道,但多产于Llanvirn或更新的一些地层中,如发现于挪威Whiterock组的TrotlandelalokiNeuman(NeumanandBruton,1974),英国威尔士中部Llanvirn地层中的Murinelasp.,‘Macrocoelia’landeiloensiselon  相似文献   
998.
土荆芥精油的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及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萃取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土荆芥精油的提取工艺,并对土荆芥精油的杀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土荆芥精油的较佳萃取条件为:粒度为60-80目,萃取压力为20MPa,萃取温度为55℃,解析压力为6 MPa,解析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65 min,CO2流量为34-36 L.h-1,在此条件下的萃取率为7.92%,而水蒸气蒸馏法仅为0.45%;此外采用熏蒸方法,土荆芥精油对家蝇成虫和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6102和1.3232 mg.L-1,采用点滴法,触杀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66.4336和306.8287μg.头-1。  相似文献   
999.
胶质细胞是一类神经系统中区别于神经元的一大类细胞,其数量是神经元的10~50倍。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胶质细胞也被认为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胶水”,仅起到黏结神经元和填充神经系统的作用。随着近几十年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生物学家们发现,胶质细胞的功能多种多样,并参与记忆、认知、神经发育性和退行性疾病,甚至衰老等高级功能。通过PubMed查询,中国胶质细胞相关论文的十年增长率为270%,远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140%,说明中国在胶质细胞方面的研究势头非常强劲。本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刊出了围绕胶质细胞的20余篇论文。涵盖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功能的各个方面。本期的刊行将有利于推动国内胶质细胞科学研究,并为中国脑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以4种不同生活型树种(常绿阔叶和针叶树种、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根管法现地观测细根的生长动态,比较不同生活型树种细根寿命在种内和种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细根寿命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对理解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碳及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果表明:(1)细根形态特征(分枝结构和直径)显著影响种内细根寿命,分枝等级越低、直径越小,细根的寿命越短;(2)4个树种的细根寿命表现出明显的土层效应和季节效应,即随土壤深度增加,细根的累积存活率逐渐增加,寿命延长;而不同季节出生的细根其寿命长短模式在树种间不一致,春季或夏季出生的细根寿命要长于秋冬季;(3)常绿树种(柳杉、石栎)的细根寿命要长于落叶树种(池杉、麻栎),同时,针叶树种(池杉、柳杉)的细根寿命要长于阔叶树种(麻栎、石栎)。在同一树种内,细根寿命受细根直径、根系分枝结构、土壤环境因子(土层)等因素显著影响,但在不同树种间,细根寿命可能更依赖于树木生长速率、碳分配模式等树木整体的功能性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