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红车轴草提取物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红车轴草(TrifoliumpratenseL)提取物对胃癌细胞株BGC-823的抑制增殖效应及诱导凋亡作用.我们采用不同浓度(50、100、250、500、1000mg/L)红车轴草提取物处理BGC-823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采用DNALadder观察DNA的降解;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过程中的细胞周期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在红车轴草提取物的作用下,BGC-823细胞呈凋亡改变,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典型的凋亡特征.细胞凋亡的同时,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实验结果表明红车轴草提取物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肠系膜下神经节施加不同浓度(分别为2.5、5、10g/L)的辣椒素或其载体(对照)后,在其中枢端给予能引起反应的方波刺激,记录节后神经外周端的动作电位。结果:虽然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且辣椒素对其神经作用的阈值也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辣椒素浓度为2.5~5g/L、作用3min后,即可使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即随着辣椒素浓度的升高,其对神经的脱敏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节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简要介绍了神农架民间草药的特点及其代表种类,并对其中四种名称均带有"一"字、三十六种冠以"还阳"二字以及七十二种名称中以"七"字结尾组成的几类最具特色的中草药的来源和疗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4.
新疆粮棉混作生态区茧蜂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新疆南、北、东3个主要粮棉混作生态区茧蜂科种类14个亚科,28个属,63种;其中新疆新记录18种,国内新记录3种.调查分析表明: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茧蜂亚科Braconinae、内茧蜂亚科Rogadinae和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种类的数量在新疆粮棉混作生态区占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5.
一种抗菌肽和aFGF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带有凝血酶Xa因子切割位点的天蚕素蜂毒素杂合肽和aFGF的融合基因,插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c中,构建出表达质粒pET-aF-CM,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重组转化子。IPTG诱导4h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7%。将包涵体溶解后透析复性,并利用肝素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纯的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蛋白能与aFGF抗体产生免疫反应。MTT法检测显示,融合蛋白具有促3T3Bal/b细胞分裂活性,其比活为1.471×106IU/mg。利用凝血酶Xa因子裂解融合蛋白,可以获得抗菌肽和含凝血酶Xa因子裂解序列的aFGF蛋白。分子筛回收含杂合抗菌肽,抑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大肠杆菌K12D31具有明显抑菌活性。微量稀释法检测结果表明,回收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DH5α、大肠杆菌K12D31、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MIC分别达6.25μg/ml、10μg/ml、2.5μg/ml、1.25μg/ml、0.625μg/ml和5μg/ml。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探讨单纯高脂对肾脏的损伤机制以及胰岛素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酶PKB/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高脂所致肾脏损害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高脂高胆固醇喂养Wistar雄性大鼠,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分别在4周、8周、12周测定大鼠的肾功,包括血尿素蛋(BUN),肌酐(CREA);16周时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以及血糖(FBS)和胰岛素(FINS)。8周时行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3mg/kg)灌胃干预四周,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法监测PKB/Akt在肾脏的表达。结果:高脂喂饲大鼠4周后,进食量开始减少,体重增加减慢;血BUN、血CREA在4周时已升高,至8周时增加更明显(p<0.001)。文迪雅灌胃四周后肾功改善,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血TG和血TC较正常组升高显著,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血胰岛素升高,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显著,提示胰岛素抵抗形成。肾脏免疫组化PKB/Akt的表达呈现为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分布不均,出现PKB/Akt在损伤较重的肾小球不表达,而在损伤较轻的肾小管表达减弱的现象。结论: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导致健康大鼠产生脂质肾毒性损害以及肾功的降低,并可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传导通路的损害在肾小球和肾小管表达不同,说明其可能是产生肾脏损伤及胰岛素抵抗的又一原因。胰岛素增敏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肾功。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外源性C肽对Ⅰ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组(Dia组),糖尿病组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成模后,再随机分为三组:糖尿病组(Dia组)、胰岛素治疗组(In组)和C肽治疗组(CP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对病变大鼠的坐骨神经进行病理定量图像分析及超微结构分析,结果:1.In组、CP肽组与DM组相比:大鼠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2.腓肠神经纤维的数量和总横截面面积也显著增加(P〈0.01)。3.CP组与In组相比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显著增加(P〈0.01)。4.电镜显示:Dia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发生分离并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In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分离现象明显减轻但仍有无颗粒囊胞状结构聚集现象.而CP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完全接近正常组。结论:C肽在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胰岛素.  相似文献   
98.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构建适用于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其活力以植被相对密度指数表征、组织结构以蔓延度等4个景观格局指数表征。选择镇、乡或街道等行政区作为评价单元,以遥感数据和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G IS和RS技术,提取舟山岛17个乡镇1970-2005年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指标信息,采用综合参数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时空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35 a来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整体状况呈下降趋势,相对较好的区域面积下降了18%,相对一般的下降了8%,而相对较差的上升了26%;(2)城市化、滩涂围垦与沿海工业的发展是舟山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来自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的皂甙抽提物对抗稻瘟病原活性被试验。皂甙抽提物体外抑制活性显示了皂甙剂量与抗真菌效果高度相关性。它们的抗稻瘟有效中浓度EC50:木荷叶乙醇抽提物为42.95μg/mL,木荷叶水抽提物为452.91μg/mL,无患子中果皮的甲醇抽提物为95.65μg/mL。一个重要的结果是当上述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醇抽提物以3∶4到15∶8的质量配比时产生了显著的增效抗稻瘟作用,而在其它配比时有相加作用。通过乙醚/丙酮沉析、硅胶柱色谱分离,以及酸水解和薄层过程,检测出木荷抽提物皂甙中含有2种三萜类皂甙元和5种单糖。纯化后的皂甙在150μg/mL时显示了98.28%的抑制率。此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叶抽提物,或木荷叶和无患子中果皮抽提复配物对毁灭性的稻瘟病害具有重要地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接种A(H1N1)疫苗人群血清的中和抗体对2009年A(H1N1)的抗病毒作用和相关病毒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利用MDCK细胞的细胞病变检测接种A(H1N1)疫苗的人血清和未免疫的对照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A/Brisbane/10/2007(H3N2),A/Brisbane/59/2007(H1N1),A/California/07/2009(H1N1)和A/Shenzhen/406H/2006(H5N1)等病毒的中和作用。结果通过细胞病变观察,证实接种A(H1N1)疫苗的人血清稀释度为1∶40时,30份免疫血清可以中和H3N2(Brisbane),H1N1(Brisbane)和H1N1(CA7)而不产生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分别均为100%,而相同稀释度的未免疫对照血清的中和保护率分别为100%,100%,40%;而当稀释度为1∶400时,30份免疫血清分别有13,20和21例未出现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分别为43%,67%,70%,10份对照血清的中和保护率分别为80%,70%,0%。两种稀释度的免疫血清和未免疫对照血清均不能中和H5N1引起细胞病变,中和保护率均为0%。结论接种2009年A(H1N1)疫苗可以诱导能中和CA7 H1N1的抗体产生,但该中和抗体对H3N2(Brisbane),H1N1(Brisbane),H5N1(SZ)高致病禽流感病毒等甲型流感病毒无交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