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小球藻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小球藻(Chlorella)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做一综述。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小球藻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微藻生物柴油是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生物柴油,小球藻是目前研究较深入、非常有吸引力的、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微藻藻种,是优质的生物柴油原料,具有其他生物柴油原料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适宜的小球藻规模化培养方法以期获得质与量兼得的高品质油脂成为研究目标,相信该目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结论:小球藻在生物柴油生产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2.
高山被孢霉具有很强的积累花生四烯酸(ARA)的能力,通过对30 L气升式反应器发酵过程的通气量进行调控,结果发现:通气量对高山被孢霉菌体生长、形态及ARA合成具有显著影响。中等大小的球形菌丝形态有利于菌体持续生长和油脂积累,ARA占总油脂的含量最高,而羽状菌丝形态菌体中总油脂含量和ARA含量均小于球形菌丝形态菌体中的含量。通气量为1.0 vvm(1 vvm为每分钟通气量与罐体实际料液体积之比)时有利于菌体保持良好形态和生长,通气量为1.4 vvm有利于发酵对数期后(72~168 h)ARA的积累。提出一种两阶段通气量控制策略,在气升式发酵罐中高山被孢霉的菌丝形态得到显著改善,ARA产量达到4.72 g/L,比对照提高了40.1%。  相似文献   
33.
粪产碱杆菌合成热凝胶需要消耗大量ATP用于前体物质UDPG的再生,利用3种具有不同高能磷酸键的低聚磷酸盐Na4P2O7(2P)、Na5P3O10(3P)和(NaPO3)6(6P)作为高能磷酸键供体,并取代培养基中的KH2PO4-K2HPO4(1P)而作为磷元素供体,研究其对粪产碱杆菌合成热凝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磷元素摩尔含量的单倍和双倍量添加3P和6P能够分别提高热凝胶产量23%和134%,达到15.1g/L和30.0g/L;同时副产物乙酸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7.5%和77.7%;在以双倍量添加6P后,副产物甲酸的生成也显著降低75.7%。当培养基中不含碳酸钙进行低聚磷酸盐添加实验时,生物量显著降低,热凝胶合成几乎没有,发酵液pH最低降到2.1。以磷元素单倍量和双倍量分别添加3P和6P,并与1P混合发酵时,热凝胶产量变化不大;但是,当发酵液不存在碳酸钙而1P被作为缓冲物质时,以单倍量和双倍量添加6P使得热凝胶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0.4%和49.4%,分别达到18.4g/L和16.9g/L。  相似文献   
34.
采用富集培养和BTB(溴百里酚蓝)平板法从城市河道污水中筛选、分离获得了一株高效的好氧反硝化菌株ADZ1, 48 h内对硝酸盐的降解率为93.1%, 总氮的去除率为34.7%。16S rR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Pseudamonas sp., 经VITEK? 2系统鉴定为Pseudomonas putida。对该菌株的反硝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菌株以乙醇为最佳碳源, 在碳氮比达到12:1时, 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总氮去除率达到41.3%。该菌株对溶解氧、pH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菌体活力强, 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5.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杀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DA09202,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金色链霉菌。菌株DA09202发酵液采用溶媒萃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制备薄层板层析,从中分离得到杀线虫活性化合物A23-1和A46-2。化合物A23-1经光谱和波谱分析(UV、1H-NMR、13C-NMR、DEPT、1H-1HCOSY、HMBC、HSQC)以及文献对照,鉴定为4′,7-二羟基异黄酮,化合物A46-2的结构正在鉴定中。  相似文献   
36.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条形柄锈菌夏孢子在寄主植物-小麦叶表和非寄主植物-水稻叶表以及小麦穗部和茎秆上的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夏孢子在小麦叶片体表萌发产生芽管后,可依次分化形成气孔下囊、初生菌丝与吸器母细胞;在小麦颖片、稃片及茎秆部位表面,同样可观察到病菌在体外分化形成吸器母细胞;并且在水稻叶片上也观察到病菌侵染结构存在体外分化现象。经荧光染色发现,条形柄锈菌在体外与在小麦组织中形成的侵染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结果可为条形柄锈菌侵染结构的离体诱导与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P-M13-SSR自动荧光检测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川西北和四川盆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四川西南部和四川东南部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四川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地区间的遗传变异仅占14.92%,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3.06%,群体内遗传变异占60.02%,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基因流和共享基因型从分子水平证实了四川小麦条锈菌在地区间的传播,且川西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菌源交流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壮骨颗粒对骨折部位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42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兔左侧桡骨中段做3mm骨缺损,随机分为壮骨颗粒组,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术后1天开始给药,在第4、6、8周进行X线观察,4w、8w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片评分半定量分析表明,壮骨颗粒组骨折愈合速度明显快于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P<0.05);I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壮骨颗粒组I型胶原阳性结果明显比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强(P<0.05);壮骨颗粒组血管生成明显多于伤科接骨片组、生理盐水组。结论:壮骨颗粒有明显促进骨痂形成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39.
Abstract:  Re-examination of newly collected topotype material confirms that the type species of Yangtzeella , Y .  poloi , a widespread Early and Mid Ordovician syntrophiidine brachiopod in South China, has a finely costellate shell rather than being smooth as previously thought. Thus, the subgenus Yangtzeella ( Vadimella ) Nikitina et   al .,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fine costellae, is invalidated. Among 15 species of Yangtzeella , five species are recognized as valid based on multivariate analyses: Y .  poloi , Y .  unsulcata , Y .  songziensis , Y .  kueiyangensis and Y .  igori , among which the type species was the oldest known. Six are synonymized: Y .  septata , Y .  reticulata , Y .  lensiformis , Y .  depressa , Y .  yichangensis and Y .  minuta . Four are rejected from Yangtzeella : Y .  extensa , Y .  similior , Y .  yohi and Y .  poloi var. minor . Regional biostratigraphy indicates that Yangtzeella first appeared in a relatively deep-water setting on the Lower Yangtze Platform (South China palaeoplate) during late Tremadoc time ( Scolopodus warendensis conodont biozone) and then expanded to the deeper Jiangnan Slope as well as to the shallower Upper Yangtze Platform. The genus experienced two episodes of heightened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during late Dapingian and mid Darriwilian times, respectively. Outside South China, Yangtzeella occurs sporadically in a few microplates or terranes, such as Tarim, Chu-Ili (southern Kazakhstan) and Taurides (southern Turkey) during the Dapingian and Darriwilian. Worldwide, Yangtzeella became extinct by the end of the Darriwilian.  相似文献   
40.
从分子水平探讨不同类别的植物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用改良的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成骨细胞体系中加入浓度均为10-7moL/L的不同类别的植物雌激素,采用Redzol总RNA提取试剂提取m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种类的植物雌激素在分子水平对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差别。结果显示各类植物雌激素组与空白组相比均能明显的促进Smad4mRNA的表达,其中属香豆素类的补骨脂素促进该基因表达的效果最为突出,明显的优于其它组别。香豆素类植物雌激素补骨脂素可能是通过Smad4这条途径来影响的成骨细胞的,其它类别的植物雌激素可能存在另外的作用途径,根据作用途径的差别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种类的植物雌激素进行多途径联合用药,寻找到药物有效成分的高效配伍,以期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