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5篇
  免费   1933篇
  国内免费   225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1094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983篇
  2018年   808篇
  2017年   661篇
  2016年   912篇
  2015年   1342篇
  2014年   1542篇
  2013年   1607篇
  2012年   1968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1011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995篇
  2006年   913篇
  2005年   788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692篇
  2002年   610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本文报导了薄层层析法及高压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地测定植物油甘油酯的组成,对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植物油的水解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对植物油(橄榄油)的水解性不同,同一脂肪酶水解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脂肪酶的水解率也不同,脂肪酶水解植物油有最适pH和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02.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103.
鼎湖山自然林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调查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基础上,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主要文献,研究了鼎湖山自然林木本豆科植物的固氮资源。结果得出鼎湖山自然林中常见的木本豆科植物共有41种,其中乔木15种,灌木6种,木质藤本20种;有结瘤固氮特性的26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木质藤本10种;经初步调查未见根瘤的6种,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木质藤本3种;未调查的9种,其中乔木2种,木质藤本7种。本研究结果为鼎湖山木本豆科固氮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论据,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牙龈类杆菌曾是重要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菌株,最近重新命名为牙龈卟啉杆菌,该菌为牙周病龈下菌斑中关键性厌氧菌,与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作者用牙龈卟啉杆菌侵袭型菌株W83,作为免疫原,通过免疫小鼠、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化,最后得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牙龈卟啉杆菌W8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经鉴定该单抗特异性良好,可用于临床该菌的检出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5.
106.
Prostate cancer (PC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in men. Ribosomal protein L22-like1 (RPL22L1), a component of the ribosomal 60 S subunit, i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progression, but the rol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of RPL22L1 in PCa remain unclea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RPL22L1 in PCa progression 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Bioinformatics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RPL22L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Ca tissues than in normal prostate tissues. The cell fun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RPL22L1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PCa cells. The data of xenograft tumour assay suggested that the low expression of RPL22L1 inhibited the growth and invasion of PCa cells in vivo. Mechanistically, 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 proved that RPL22L1 activated PI3K/Akt/mTOR pathway in PCa cells. Additionally, LY294002, an inhibitor of PI3K/Akt pathway, was used to block this pathw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Y294002 remarkably abrogated the oncogenic effect of RPL22L1 on PCa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PL22L1 is a key gene in PCa progression and promotes PCa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I3K/Akt/mTOR pathway, thus potentially providing a new target for PCa therapy.  相似文献   
107.
108.
树皮是维管形成层以外的所有组织,其功能性状是反映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揭示亚热带山地乔、灌木小枝树皮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标准主轴回归方法对武夷山19种常见木本植物小枝树皮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树皮厚度、树皮密度与树皮含水量在乔、灌木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均值分别为(0.78±0.06)mm、(0.58±0.03)mg/cm3和(155.07±14.16)%。树皮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乔、灌木之间差异也不显著,C、N、P平均值分别为(492.43±4.25)mg/g、(8.90±0.74)mg/g和(0.61±0.06)mg/g,树皮C∶N、C∶P与N∶P平均值分别为60.76±4.17、905.53±67.36与15.19±0.84。(2)树皮性状之间存在关联,其中树皮厚度与密度、密度与含水量均呈异速生长关系,而树皮厚度与含水量、氮含量与磷含量均呈等速生长关系。乔木树皮碳含量和磷含量间、灌木树皮密度和氮含量间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乔木与灌木各性状间关系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09.
周怡  张荷悦  孙涛  曹浩冰  周曾 《生态学报》2023,43(5):2024-2033
潮滩是海岸带湿地的主要类型之一,其中分布的底栖生物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潮滩底栖微藻、泥沙与水动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影响潮滩微地貌形态,明晰底栖生物对潮滩微地貌的演化机制至关重要。以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潮滩微地貌动力模型,探究底栖生物对微地貌格局演化的作用机制,分析底栖生物对微地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底栖微藻生长与泥沙扩散、水流再分配过程交互作用驱动下,潮滩上可形成底栖微藻覆盖的高丘与积水洼地交替分布的规则性微地貌斑图;(2)微地貌斑图的形成提高了潮滩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和泥沙淤积高度;(3)底栖微藻与泥沙、水流的交互作用使得潮滩微地貌系统对侵蚀扰动呈现非线性响应行为,系统存在临界点,且在一定侵蚀率范围内存在双稳态;(4)黄河口泥螺入侵使得微地貌系统抵抗侵蚀扰动能力减小,且系统稳定性随泥螺生物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0.
王一  栾军伟  刘世荣 《生态学报》2023,43(16):6515-6527
亚热带是我国氮和磷沉降的热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循环对N和P沉降的响应受到广泛关注。根系作为森林土壤碳和养分持续供给的重要来源,其输入变化在N和P沉降下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调控土壤碳和养分循环过程。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选择硝酸铵和磷酸二氢钠分别进行N和P添加,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N添加、P添加和N+P添加,并结合壕沟处理,探究毛竹林土壤C、N、P循环相关酶活性对氮磷添加和根系去除的响应,并分析它们与土壤和细根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C、N循环相关酶活性整体上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比氮磷添加更敏感,这主要是因为根系去除显著降低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但短期氮磷添加并未显著改变调控土壤酶活性分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与C、N循环相关酶活性不同,土壤P循环相关酶对根系去除和磷添加处理均呈现负响应,这可能是因为阻断根系P吸收和补充土壤P元素降低了微生物的P开采作用。但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仍受到P限制作用,这是因为在P缺乏毛竹林生态系统,根系比微生物具有更强的P吸收利用能力。研究结果强调了不同功能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养分添加和根系输入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差异,为预测低P毛竹林生态系统土壤C和养分循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