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5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脉冲回波法研究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以正庚炕(C71116)、水乳浊液(以span-80为表面活性剂)为模型体系,研究了脉冲回波法探测微乳体系结构稳定性的可能性,并进行了初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衰减系数(a)与微乳体系配比、表面活性剂含量及微乳液制备时搅拌转速密切相关。微乳液体系在实验当中均出现了由油和水两相混合的状态到油和水分相的状态。微乳液体系的超声衰减系数在分相前后均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变化,但对应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溶液,分相时间都有所不同。且一般而言,当微乳液开始两相(水相和油相)分离时,超声衰减系数将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预计脉冲回波法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简单、可靠、非破环性的微乳体系稳定性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2.
天然色素的超声提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超声波提取叶绿素。并且对超声提取法和单纯浸泡法作了比较,同时,分析了叶绿素提取效率对时间的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用超声来提取绿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可以增大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13.
斜方肌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斜方肌、菱形肌的解剖学研究,了解其血供特点,为临床应用该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界成年男尸30具、60侧,观察和测量斜方肌、菱形肌的血供来源、经行及分支分布。临床应用该组织瓣5例。结果:斜方肌接受双重血供,其上3/5至2/3接受颈横动脉血供,下2/5至1/3和菱形肌主要接受肩胛背动脉血供。用低位斜方肌和菱形肌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组织缺损5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斜方肌、菱形肌的血供可靠,血管分支分布较恒定,血管蒂长,是修复颅枕部、项部、侧颅底、颅颌颈组织缺损理想的肌皮瓣。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测定自主建立的致癌性转基因动物模型C57-ras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值和主要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并作统计学分析。方法选取同窝C57-ras转基因阳性和阴性小鼠,雌雄各半,采血,测量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并称主要脏器重量。结果 C57-ras转基因阳性雌鼠和阴性雌鼠间比较,NEUT、NEU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T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C57-ras转基因阳性雄鼠和阴性雄鼠间比较,RBC、HCT、PLT、PC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ON%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生化指标中,ALT和T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比较结果显示,除C57-ras转基因阳性雌鼠和阴性雌鼠在肺重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建C57-ras致癌性转基因小鼠模型和正常C57BL/6小鼠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利于该模型在致癌性安全性评价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分离出一株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通过PDAY培养基培养后,进行了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DAY培养基培养菌丝体,电镜扣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其ITS区与撕裂蜡孔菌同源率为98.8%~100%,属于一单独分支中,与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射脉菌(Phlebia albida)及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 irpicoides)的同源率为83.7%、81.2%及83.5%.结论: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培养成功,菌丝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6.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大气降雨、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的5种养分元素K、Ca、Mg、N、P进行了测定,结合水量分配规律,研究了森林降雨过程中养分在水相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和输入规律。结果表明:(1)所有离子浓度均为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流,且增幅较大,而平均浓度以K+和总氮(TN)含量最高;总磷(TP)、磷酸盐(HPO42-)、总有机磷(TOP)含量均最低。(2) 大气降雨中的离子平均浓度中以总有机氮(TON)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282;最小的是NO3-(0.502);穿透雨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TOP(2.357);最小的是TN(0.621)。树干流中各养分元素浓度与树种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3) 季风常绿阔叶林树干流和穿透雨各养分对森林土壤的年输入量为TN>K+>Ca2+>Mg2+>TP,树干流和穿透雨对森林土壤层Ca2+的输入大于凋落物分解输入。因此,大气降雨是养分从林冠层转移到土壤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7.
以水稻(Oryza sativa)等5种植物和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为试验对象,测定了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茎总生物碱对植物和病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250~4000 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对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幼苗的苗高有显著抑制作用.4000μmL-1的总生物碱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鳢肠(Eclipta prostrate)和车前草(Plantago asiatica)种子的萌发、烟草幼苗的苗高以及水稻、烟草和鳢肠幼苗的鲜重有显著抑制作用,相对较低浓度总生物碱对千金子种子萌发、千金子和车前草幼苗的鲜重以及5种植物幼苗的根长和苗高(烟草幼苗的苗高除外)有显著抑制作用.25~400 μg mL-1的碎米莎草茎总生物碱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blearum)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00~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稻瘟病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vum)和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200~400 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400μg mL-1的总生物碱对上述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0%、74.87%、40.93%、60.91%、52.70%和16.28%.  相似文献   
118.
1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LNUF014的鉴定及产物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红豆杉的韧皮部组织中分离得到的360株内生真菌中,通过对发酵粗提的检测,共筛选到11株产紫杉醇的真菌。其中1株内生真菌LNUF014的发酵液采用有机试剂抽提紫杉醇,经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初步表明该菌株的紫杉醇类物质含量为53.68μg/L。根据形态学研究和真核生物18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镰刀菌属(Fusarium)。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研究将对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山羊精子发生不同阶段各级生精细胞显微、超微结构及山羊精子分化成熟过程。结果表明:山羊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变态精子阶段发育成成熟的精子。精原细胞期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凝集成团分布于核质中,线粒体开始出现;精母细胞期有高尔基体分布;精子细胞经过核质浓缩、线粒体迁移等过程发育成成熟精子,成熟的山羊精子头部细长,核质高度浓缩,中段膨大,线粒体丰富。线粒体、中心粒对精子变态发生起重要作用,同时观察到头部与中段脱落的畸形精子。  相似文献   
120.
研究肾小球裂隙膜的主要成分nephrin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及不同转运途径对nephrin磷酸化的影响.分别应用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和脂筏介导的内吞(raft-mediated endocytosis,RME)标记物转铁蛋白和霍乱毒素B亚基对nephrin的内吞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应用两种内吞途径阻断物EPS15Δ和Dyn2aK44A,研究阻断nephrin的内吞途径对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nephrin通过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两种内吞途径以不同速率进行内吞;与Src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Fyn共表达时,细胞内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增强,而在Src家族激酶抑制剂PP2的作用下,nephrin酪氨酸磷酸化被减弱,表明nephrin的磷酸化过程是Fyn依赖的;内吞20min时,笼型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的特异性阻断物EPS15Δ降低了nephrin磷酸化水平、笼型蛋白和脂筏介导的内吞途径的通用抑制剂Dyn2aK44A则增加了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综上结果表明:单独阻断脂筏介导的内吞可引起nephrin的磷酸化水平增加,脂筏介导的内吞对nephrin磷酸化过程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