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4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16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利用采自额尔齐斯河上游6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制约,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转换方程,重建了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1722—2012年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方差解释量高达55.1%(调整自由度后为54.2%)。重建结果显示,该地区过去291年间存在9个降水偏多的时期和8个降水偏少的时期。降水重建序列还存在2.1a和3.2a的显著周期及2.3、21.6、24.3a的较显著周期,并且在1876—1877年及1983年前后发生了降水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对额尔齐斯河上游阿勒泰地区的降水量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此外,重建结果还与周边地区其他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的降水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秦岭冷杉死亡原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濒危植物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近几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衰败死亡现象,并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分析研究就地保护这一珍稀植物资源迫在眉睫。在对小秦岭全部秦岭冷杉定位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活树、死树分布和结构的对比分析,并采用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结构等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SEM)结合环境因子,探讨了秦岭冷杉的生存状况和死亡原因。结果如下:(1)枯死树与活树分布基本相一致,活树个体中小树和大树相对较少,死亡个体主要为小树和中龄树;(2)秦岭冷杉的生长与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呈显著的相关性;(3)SEM分析结果显示,秦岭冷杉活树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系,而死树却表现出负相关关系,枯死树与空间位置和地形表现出的负相关关系要明显大于活树。上述结果说明,秦岭冷杉幼苗和小树较少,更新能力差,秦岭冷杉的死亡不是个别现象和局部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秦岭冷杉的生长与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对秦岭冷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是影响秦岭冷杉死亡和衰败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今后秦岭冷杉经营保护过程中要注意微环境的变化,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3.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 and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 are two main sources of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Qinjiao) available in markets, which has a wide range of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figh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 However, they vary in term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biomass. In this study, a combined chemical and genetic (HPLC and DNA barcoding) approach was used to compare these two plants. Four predominant bioactive compounds, namely, gentiopicroside, loganic acid, swertiamarin, and sweroside,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chemical variations. Based on chemical variations, 15 sample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through PCA analyses. DNA barcoding utilizing the variable nuclear ITS2 regions were sequenced, aligned, and compared. Together with 61 sequences collected from GenBank, 76 batches of Qinjiao were clustered in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species origi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indicated by the ITS2‐based NJ tree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chemical variations. Thus, the chemical profiles determined by HPLC and DNA profiles obtained from ITS2 region could be appli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njiao.  相似文献   
994.
葡萄CHS和ST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尔酮合成酶(CHS,chalcone synthase)是植物体类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第1个关键酶和限速酶,它能够催化丙二酰-Co A和对香豆酸-Co A合成柚皮素查尔酮。二苯乙烯合成酶(STS,stilbene synthase)是芪类化合物合成路径的关键酶,与查尔酮合成酶有共同的作用底物,二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为更好地了解葡萄中CHS和STS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检索获得葡萄(Vitis vinifera L.)基因组数据库中的CHS和STS基因,通过分析其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和保守基序,发现葡萄基因组可能含有33个STS基因,9个CHS基因,这些基因集中分布在6条葡萄染色体上,部分家族基因在染色体上形成基因簇。葡萄CHS和STS基因家族蛋白长度、基因结构和蛋白基序非常保守,具有很近的进化关系。葡萄芯片数据结果表明,葡萄CHS和STS基因在葡萄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果皮和果肉中均有表达,尤其葡萄CHS GroupsⅢ亚家族基因在葡萄果皮中大量表达。葡萄STS基因家族在果实中的表达量较低,部分探针在葡萄果实成熟期的果皮中表达量急剧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CHS和STS基因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寒害是我国植胶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不仅影响橡胶产量还威胁到橡胶树的生存。拟南芥中,ICE1是低温胁迫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转录激活因子,但橡胶树冷胁迫信号途径中包括Hb ICE1在内的大部分关键基因尚未被克隆与鉴定,与Hb ICE1蛋白发生互作的蛋白也不清楚,成为严重阻碍橡胶树抗寒分子机理研究的瓶颈。为了筛选和鉴定与巴西橡胶树Hb ICE1蛋白发生互作的蛋白,阐明橡胶树抵御寒害胁迫的分子机理,本文首先通过PCR扩增出Hb ICE1基因的编码序列(约1400 bp),然后将目标序列插入p GBKT-7载体,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将该载体转入酵母Y2H菌株感受态细胞中,并在缺陷型培养基上检测其自激活活性,发现Hb ICE1基因的自转录激活在含有30 mmol/L和更高浓度3-AT(3-氨基-1,2,4-三氮唑)的培养基上能得到有效抑制;进一步通过与橡胶树c 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出一些可能与Hb ICE1发生互作的蛋白,包括DNA结合蛋白、核糖体蛋白和功能未知蛋白。本研究结果为橡胶树抗寒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近年研究证明,海南省等地的微小按蚊从其形态特征(俞渊、李明馨,1984)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蒋成山等,1987)可分为两个不同类型,即微小按蚊A型和B型。人工实验感染说明,两型微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均为易感(俞渊等,1987)。微小按蚊(广义)仍然是我国南方传疟媒介之一。了解该省石碌地区残留两型微小按蚊进出实验小屋和对宿主选择习性,为防制该蚊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用电脉冲刺激戊巴比妥钠麻醉和三碘季铵酚麻痹的31只猫的下丘脑腹內侧核(HVM),记录旁中央中脑区的平均诱发电位(AEP)。HVM 刺激点46个,旁中央中脑区引导点1046个,其中阳性反应点103个,快波反应151个,大多数为“峰电位式”快波。用逐渐增强的电脉冲刺激 HVM 可得等级式和“全或无”式两类反应。用不同频率的双刺激(PST)测试了111个 AEP 的反应性,其中有38个能跟随500Hz 以上的 PST,27个能跟随200—499Hz 的PST,46个仅能跟随199Hz 以下的 PST。给予短串刺激时,得到跟随500Hz 以上及500Hz以下的两类反应。这些结果提示 HVM 与旁中央中脑区之间既有经突触的投射又有直接的纤维连接。据计算,这些直接纤维的传导速度约为0.29—4.1m/s,相当于细有髓鞘和无髓鞘两类纤维。另外还描述了可能属于中枢轴突的某些传导特性。反映直接纤维连接的 HVM 刺激点与中脑中央灰质反应点的位置关系提示两者之间可能具有背腹侧方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8.
999.
湖北省恩施专区、蒲圻县、阳新县及武汉市蚊种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丝虫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湖北省流行颇为广泛。在对上述疾病采取防治措施之前,必须掌握有关当地蚊种的地理分布、孳生场所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确切材料。但是关于湖北省的蚊虫调查研究工作,过去作得不多。就作者等所看到的文献,最早为冯兰洲(1933)报告在武汉采到蚊虫5属9种,计按蚊属1种、库  相似文献   
1000.
精胺抑制人精子的体外受精能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其贤  钟翠玲 《生理学报》1991,43(5):480-488
以精子穿透去透明带仓鼠卵试验(SPA)为模型,评价了精胺对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的影响。精胺(0.25—8.0mmol/L)可抑制人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其抑制作用与精胺浓度呈正相关,此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用 HPLC 测定精子精胺含量表明,精子获能后精胺含量明显下降。dbcAMP(0.5—1.0mmol/L)或咖啡因(10mmol/L)可拮抗精胺抑制人精子体外获能。其拮抗作用随 dbcAMP 浓度而增强。钙离子载体 A 23187 2/μmol/L 或胰蛋白酶0.05%均可拮抗精胺抑制人精子穿卵率。上述结果提示,精胺可能通过降低精子 cAMP 含量和抑制钙内流或顶体酶活性,从而阻止人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