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89篇 |
免费 | 593篇 |
国内免费 | 2328篇 |
专业分类
6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214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221篇 |
2019年 | 278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152篇 |
2016年 | 171篇 |
2015年 | 250篇 |
2014年 | 363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372篇 |
2011年 | 405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317篇 |
2008年 | 366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268篇 |
2004年 | 220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46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Mangshan pitviper,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formerly Zhaoermia mangshanensis) is endemic to China. Unfortunately, due to the decreasing size of its wild populations, this snake has been list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the Mangshan pitviper's population ecology and captive reproduction has revealed that the unique head patch pattern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may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 noninvasive recognition biometric character. We collected head patch pattern images of 40 individuals of P. mangshanensis between 1994 and 2011. By comparing each pitviper's head patch pattern, we found that the head patch pattern of individual snakes was different and unique.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head patch pattern characters of four adults and five juveniles before and after ecdysis. Our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head patch patterns of Mangshan pitvipers are unique and stable, remaining unchanged after ecdysis. Thus, individuals can be quickly identified by examining the head patch pattern within a specific recognition area on the head. This method may be useful for noninvasive individual recognition in many other species that display color patch pattern variations, especially in studies of endangered species where the use of invasive marking techniques is undesirable. 相似文献
92.
首次报道了中国双盖蕨属一新记录种,中日双盖蕨(Diplazium × kidoi Sa. Kurata),该种是耳羽短肠蕨(D. wichurae(Mett.)Diels)和薄叶双盖蕨(D. pinfaense Ching)的杂交种。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中日双盖蕨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两个亲本的差别。D × kidoi的发现对研究异域杂交物种形成和认识蕨类植物物种形成中广泛存在的杂交现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通过超声图像预处理和对图像分割方法的改进,完成超声心动图中心腔轮廓的提取。方法:首先,运用基于斑点指数的滤波方法对超声图像进行去噪。其次,对超声图像进行分段非线性灰度变换,提高图像对比度。最后,利用改进的基于C-V模型的水平集算法对超声图像进行分割,得到精确的初始轮廓。结果:1基于斑点指数的图像滤波方法可以在不丢失细节的情况下对超声图像进行噪声滤除。2分段非线性灰度变换可以有效提高超声图像的对比度。3改进的C-V模型可以成功的对含有斑点噪声的超声图像进行分割。结论:本文的超声图像预处理方法和分割算法可以有效提取心腔轮廓,降低斑点噪声对图像分割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在海南文昌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15例(男为150例, 女为165例)和乡村汉族407例(男为216例, 女为191例)成人的73项体质指标, 计算了25项体质指数, 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 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 对海南文昌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1)文昌汉族有上眼睑皱褶, 蒙古褶欠发达,眼裂窄且多呈眼外角高, 鼻根高度中等, 直鼻梁, 鼻基部上翘, 鼻翼高度中等, 鼻孔最大径斜位, 鼻翼宽, 耳垂多为圆形、三角形, 上唇皮肤部高度中等, 红唇较厚, 发色黑, 肤色、眼色较深。2)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特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男性还为中面型, 女性还为狭面型。3)文昌汉族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中胸型、中肩型、中骨盆型, 男性还为中腿型, 女性还为亚短腿型。文昌汉族城市、乡村的男性与女性身高均属于中等身材。4)文昌汉族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我国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从体部指标来看。文昌汉族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 相似文献
97.
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可引起肠道炎症。该病原菌主要通过其致病岛(SPIs)编码的III型分泌系统(T3SS)分泌效应因子,包括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在入侵肠上皮细胞时会释放促炎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同时,为防止促炎因子过度破坏宿主细胞影响菌体的生存和繁殖,鼠伤寒沙门菌会产生一系列抗炎因子来调节细胞内信号通路,与宿主共同繁殖并最终全身扩散造成严重感染。旨在对鼠伤寒沙门菌利用T3SS效应因子入侵并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通路机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8.
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和农业作为城市群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活动,其气候效应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更为普遍的农业活动以及中小城市城市化的气候效应认识十分薄弱。基于MODIS地表温度数据,以自然林地为参照,提出了一种可逐像元估算土地利用地表热环境效应的新方法,进而对比分析了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及其驱动因子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群白天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地级以上城市年平均热岛强度达3.2℃以上,但最强热岛均未发生在核心城市。夜晚热岛效应明显减弱,京津冀和长三角部分城市甚至出现冷岛效应。农业用地在白天亦表现出明显的增温效应,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而在夜晚除珠三角城市群外,降温效应明显,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平均降温2.3℃和0.7℃。虽然城市用地平均增温强度大于农业用地,但农业用地因面积优势对区域温度变化起控制作用。白天城市和农业用地整体导致各城市群温度明显增加,京津冀增温最高(4.0℃),夜晚二者导致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平均温度降低。研究还发现各城市群城市和农业用地地表热环境效应时空异质性极大,主要受植被、地表反照率、气候背景和人口密度控制。本文对制定缓解气候变化的土地利用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70例HPV感染患者(研究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7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进行HPV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查以及炎症反应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HPV感染情况[高危型HPV感染31例(44.3%),低危型HPV感染为39例(55.7%)]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2例(2.8%),低危型HPV感染5例(7.1%)](t=38.314 0、33.345 0,均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微生态(乳杆菌为3 000±50、厌氧菌为1 050±100、需氧菌为800±65)明显低于对照组(乳杆菌为5 114±222、厌氧菌为2 334±100、需氧菌为1 500±100)(t=15.395 1、14.521 1、16.126 0,均P0.05);研究组阴道炎症发病情况[阴道毛滴虫阴道炎29例(41.43%)、念珠菌阴道炎为22例(31.43%)、细菌性阴道炎19例(27.14%)]明显多于对照组[阴道毛滴虫阴道炎11例(15.71%)、念珠菌阴道炎9例(12.86%)、细菌性阴道炎8例(11.43%)](χ~2=11.340 0、7.002 0、5.552 0,均P0.05)。结论临床上HPV感染很常见,患者多伴发阴道炎症,HPV感染患者阴道正常菌群变少,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 相似文献
100.
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本研究以2006—2015年山西、内蒙古、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和新疆9个典型资源型省份为样本,深入研究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等不同类型工业集聚对资源型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专业化集聚对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除宁夏以外,多数资源型省份的工业专业化程度呈下降趋势,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相关多样化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曲线,山西、青海和宁夏的工业相关多样化程度小于临界值1.49,抑制了生态效率的提高;其他省份已跨越拐点,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已经显现。无关多样化对生态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山西、贵州、陕西和黑龙江等省的工业无关多样化程度略有下降,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其他省份则明显上升,不利于生态效率的改善。研究结论可为资源型地区工业绿色转型路径选择和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