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被在调节陆地碳平衡、气候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监测植被生长变化意义重大.基于AVHRR GIMMS NDVI和MODIS NDVI数据集,在区域、像元两个空间尺度,研究了中国典型干旱区新疆1982—2012年间植被生长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区域尺度,1982—2012年生长季植被NDV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4.09×10-4·a-1);NDVI变化趋势存在明显阶段性,1998年前后分别呈极显著增加(10×10-4·a-1)和显著减少(-3×10-4·a-1);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的逆转主要发生在夏季,其次是秋季,而春季不存在逆转.像元尺度上,农业区NDVI增加趋势显著;NDVI变化呈两极分化现象,剧烈变化区域多随时段长度延长而增加,尤其是显著减少区域范围快速扩张,导致区域尺度NDVI增加的停滞或放缓.研究区域植被生长受水热条件、人类活动共同控制.春、秋季的气温发挥主导作用,而夏季主要受到降水量的影响.大量施肥、灌溉面积增加等生产活动提高了农田植被覆盖,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的改变降低了春季农田NDVI值,载畜量的增加则降低了部分草地的NDVI.  相似文献   
22.
布氏田鼠标志种群的社群等级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通过标志重捕、染色标记和直接观测法对布氏田鼠社群等级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布氏田鼠洞群内存在明显的社群等级。越冬雄鼠在社群内社群序位最高,其次是越冬雌鼠、当年成体雌鼠、当年成体雄鼠,亚成体鼠和幼鼠的社群地位最低。在繁殖末期,越冬雄鼠的地位明显下降,而当年成体雄鼠的等级序位逐渐上升。在繁殖季节,当年雄鼠在洞群中的等级序位依然很低,很少能有机会进行有效的交配,有效交配主要由越冬雄鼠来完成,因而越冬雄鼠对种群繁殖的贡献较大。本实验倾向于支持该鼠的婚配制度为一雄多雌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96名硕士研究生,探讨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生活满意度上,性别主效应显著;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上,性别、年龄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2)自尊对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均有显著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内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设计一种大鼠长期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模型中微导管体外端的保护装置,并证明其有效性。方法 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12)和应用装置组(n=12),术前1 d和术后第1、3、7天行转棒和热水甩尾试验,检查置入装置对大鼠运动及感觉神经功能影响情况。计数术后大鼠导管保留情况,利多卡因试验证实导管性能。结果本次试验两组大鼠术后均无死亡及明显瘫痪情况;术前及术后1,3,7 d转棒实验及热水甩尾实验均未见两组明显差异(P〉0.05,独立样本T检验,);对照组体外导管末端在术后几天内被损毁或拔出无法进行进一步实验,术后第7天应用装置组所有导管末端仍保持完整,利多卡因实验显示导管功能良好(P〉0.05,χ2检验)。结论该装置可有效保护置入大鼠腰蛛网膜下腔导管的体外端,非常适用于需要长期反复腰蛛网膜下腔注射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现代研究巴戟天寡糖具有抗抑郁、神经保护等功效,且毒副作用较小,然而其在提纯与检测技术上存在一定难度,是现代研究领域的困扰之一。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万方、维普、Pub Med、Science等数据库,归纳整理近年来国内外与巴戟天寡糖相关文献,论述其提纯、成分检测方法以及临床药理作用,为深入探讨巴戟天发挥药效机制、进一步开发巴戟天新药提供科学依据,尽可能提高巴戟天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与此同时,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是在整合、转录、翻译等不同水平上检测转基因产物的存在.但各种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点,如缺乏特异性、假阳性较高,操作繁琐、成本高等.利用TAIL-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和融合克隆结合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转基因植物检测方法,以两个转基因植株(C3-3株系和TB-5株系)为例,通过TAIL-PCR获得其侧翼序列后设计特异引物,并用于特定转基因植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生成iPS细胞的效率,获得高效制备iPS细胞的组织类型.方法:通过四种逆转录病毒(OCT4/SOX2/KLF4/c-MYC)转染羊水细胞、绒毛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胞,建立不同组织来源的iPS细胞系.结果:我们建立了羊水、绒毛细胞和皮肤细胞三个不同组织来源的iPS细胞系,并对其多能性基因Oct4、Nanog以及分子表面标记Tra-1.60以及体外分化为三个胚层能力进行鉴定,发现利用羊水细胞建立iPS细胞的效率显著高于绒毛细胞和皮肤细胞.结论:羊水细胞可能是制备iPS细胞的理想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28.
目的:建立一种从废弃胚胎中提高囊胚形成率和质量的培养体系,寻找多种促进内细胞团(ICM)数目增多、贴壁、增值的方法,提高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建系效率,建立人胚胎干细胞库。方法:将179枚IVFDay3废弃的胚胎放入优选培养体系中培养(G2.5培养液中添加10%人血清蛋白,人白细胞抑制生长因子(h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到Day7将形成的囊胚全部用机械法分离ICM,接种于丝裂霉素C灭活处理的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培养8-9天,每4-5天传代1次。结果:优选培养体系的囊胚形成率为29.1%(52/179),其中A级囊胚形成率为11.2%(20/179),50个ICM贴壁生长,20个出现克隆形态,成功建立11株hESC(FY-hES-11至FY-hES-21)。11株hESC均具有共同的多能性生物学特性。结论:优选培养体系可以明显提高囊胚形成的质量,促进ICM的增值,纯熟的机械切割法可以避免损伤ICM并提高其贴壁率,原代灭活的MEF饲养层可以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9.
范勇  陈欣洁  王晓蔓  孙筱放 《生物磁学》2009,(20):3820-3822,3815
目的:探讨利用IVF废弃胚胎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的发育潜能及其在人治疗性克隆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8年7-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多精受精胚胎和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运用显微操作技术构建人体细胞克隆胚胎,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多精受精胚胎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发育到8-细胞期,受精失败MII期卵母细胞为核移植受体的克隆胚胎能够激活,但不能够卵裂。两种IVF废弃的胚胎构建的人体细胞克隆胚胎在去核成功率,注核成功率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卵裂率和8细胞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精受精胚胎比MII期体外受精失败卵母细胞更适合作为人核移植受体细胞。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不同栓线插线深度对线栓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的影响。方法按照栓线深度将大鼠分为4组:(1)0.8 cm组;(2)1.3 cm组;(3)1.8 cm组;(4)2.2 cm组。模型前、模型后24 h和48 h分别称量体重和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模型后48 h计算各组大鼠存活率,处死大鼠行2,3,5-三苯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0.8 cm组和1.3 cm组大鼠症状不明显,TTC染色未见脑梗死;1.8 cm组和2.2 cm组大鼠出现典型偏瘫症状,但2.2 cm组大鼠梗死范围过大,存活率较1.8 cm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需要选择合适的插线深度;过浅模型易制作失败;过深则模型症状偏重,存活率降低;最佳深度为栓线头端置于大脑中动脉起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