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昆虫中,雄虫先于雌虫羽化,称为雄虫先熟现象,而雌虫先于雄虫羽化,称为雌虫先熟现象.前者最为普遍,后者报道较少.本试验在20、22和25℃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雌雄间发育历期有着显著的差异,各个温度下雌虫均比雄虫先羽化,表明棉铃虫属于雌性先熟种类,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雌虫的蛹期较短所致.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2.
蚜小蜂Bemisia tabaci是烟粉虱的重要天敌, 其中双斑恩蚜小蜂Encarsia bimaculata, 丽蚜小蜂E. formosa以及浅黄恩蚜小蜂E. sophia是国内烟粉虱寄生蜂3个优势种。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华南、 华东、 华北、 西南地区以及马来西亚、 埃及的E. bimaculata、 E. formosa和E. sophia 3个优势种的8个不同地理种群为研究对象, 对其28S rRNA D2和D3扩展区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Encarsia属的恩蚜小蜂其28S rRNA D2和D3序列在种间水平上高度保守; 与丽蚜小蜂相比, 双斑蚜小蜂与浅黄恩蚜小蜂在遗传关系上更为接近。依据28S rRNA和D2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 同一种的蚜小蜂其种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比如中国广东的浅黄恩蚜小蜂种群与澳大利亚、 西班牙、 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的浅黄恩蚜小蜂种群接近, 而与泰国的种群的亲缘关系则较远。在系统发育树上, 来自不同国家的(苏丹、 埃及和危地马拉以及澳大利亚)的双斑蚜小蜂种群聚集在同一分支上; 同时, 来自中国衡水和昆明的丽蚜小蜂种群也与来自美国的丽蚜小蜂种群聚集在一起, 却与埃及的种群相距较远。对造成这种同种寄生蜂不同种群之间在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不对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将微藻细胞固定在平面多孔碳纸上,制备微藻光电极,并在三电极体系电解液中加入电子介体进行测试,可产生与光照同步的光电流响应。考察了不同固定化方法、不同微藻及不同电子介体的光电流响应,结果表明硅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电极光电流响应最佳,且对于亚心形四爿藻、金藻、莱茵衣藻、蛋白核小球藻、聚球藻等 5 种微藻都适用,表明该制备方法对不同微藻具有较好的通用性。电子介体的研究表明苯醌及其衍生物由于氧还电位较高,具有较好的阳极光电流响应特性,而甲基紫精氧还电位较低,具有较好的阴极光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994.
将来源于Bacillus sp 602 -1的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ot-CGT)基因(cgt)插入到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重组质粒PQE30/cgt,成功转化宿主菌E coli M15后,得到重组菌株E coli M15 (PQE30/cgt).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酶表达的最适条件:TB培养基,0.01 mmol/L IPTG,诱导温度16℃,胞内酶比活力最高可达5 209 U/mL;加入IPTG 24 h后,添加甘氨酸和甘露醇会促使酶向胞外分泌.酶蛋白自诱导表达的适宜条件为在TB培养基中添加乳糖3.0 g/L,葡萄糖1.2 g/L,16℃培养96 h,酶比活力达到8 635 U/mL,明显高于IPTG诱导的效果.通过SDSPAGE验证了上述结论.酶催化转化实验表明:重组酶转化质量分数为1%可溶淀粉24h后,α-环糊精(α-CD)转化率可达38.2%,α和β的峰面积比约为3.4:1,α-CD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因此该重组α-CGT酶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构建含SNP位点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揭示VEGF基因3’UT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影响肺癌发病风险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rs3025039和rs3025040两个位点均为C纯合子的非癌症病人血液DNA为模板,扩增出两位点为C/C单体型、长度为1448 bp的VEGF基因3’UTR目的片段,测序验证后将其克隆至pMIR-REPORT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上,得到重组质粒pMIR-C/C。同时,我们以pMIR-C/C为模板定点突变两个SNP位点,得到具有T/T单体型的重组质粒pMIR-T/T。将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10B,筛选阳性克隆后提取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鉴定。结果:单菌落质粒测序验证显示带有C/C单体型的VEGF基因3’UTR重组质粒pMIR-C/C构建成功;经两次定点突变,成功将pMIR-C/C质粒转变为pMIR-T/T,经测序验证未引入任何其他突变。同时生物信息学预测还显示rs3025040位点位于miR-199a/b与VEGF基因mRNA的结合位置,其改变可以影响miRNA与mRNA的结合效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含有两个连锁SNP的VEGF基因3’UTR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为今后VEGF基因3’UTR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受体亚型SSTR2和SSTR3在不同类型、不同部位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05例4种不同淋巴瘤石蜡标本中SSTR2和SSTR3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SSTR2及SSTR3在粘膜相关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7),(6/27),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14/36),(12/36),NK/T细胞淋巴瘤(9/22),(6/22),伯基特淋巴瘤(6/20),(7/20),SSTR2的总阳性率为(37/105),SSTR3的总阳性率为(31/105).其中病变位于膈上的SSTR2的总阳性率为(24/105),膈下的总阳性率(14/105),而SSTR3在膈上的总阳性率为(19/105),膈下的为(11/l0S).结论:部分淋巴瘤组织中至少表达一种生长抑素受体,且表达率较低,但淋巴瘤是对放射性敏感的肿瘤,低表达的生长抑素受体对淋巴瘤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方面是否有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食管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GERD患者500人,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采用超声内镜测定食管运动功能的在服药前后的变化.结果:兰索拉唑组有效率为89.2%,法莫替丁组有效率为78.4%,二者进行比较,X2=16.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兰索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治疗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43,X2=5.223,X2=4.028,X2=3.988).兰索拉唑组顶端收缩指数、收缩周期、顶端被动扩张管腔的最大截面积与法莫替丁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1,t=3.982,t=4.028).兰索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法莫替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11.5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适应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多层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行骶髂关节16层螺旋CT扫描,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各向同性的扫描,原始采集层厚0.75mm,矩阵512×512,层厚3mm,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骨成像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3例表现为不同程度关节面模糊、破坏,表现为软骨下骨质虫蚀状改变,11例发现皮质下小囊状透亮区。按CT表现分级,11例属于I级,8例属于Ⅱ级,8例属于Ⅲ级,5例属于IV级。结论:多层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与分级中有较大价值,应作为临床可疑患者的优选检查。  相似文献   
999.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职业倦怠就引起了欧美发达国家相关学者的关注。在中国,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增大,而职业倦怠对人们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男性和女性之间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从环境和生物学的角度分析男性和女性之间职业倦怠的表现和程度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梗死心肌及非梗死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和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为正常组与心肌梗死组.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三个分段中梗死节段、非梗死节段及正常节段的心肌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切面、乳头肌水平切面、近心尖部水平切面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VVI测值均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无创的心肌梗死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或排除冠心病心肌梗死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