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91.
本研究以液培法考察了不同浓度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丙二醛(MDA)与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及乙二醛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5.0 mg L-1 Pb2+胁迫14 d和21 d时,梭鱼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抗氧化剂含量[抗坏血酸(AsA)、脱氢抗坏血酸(DHA)、谷胱甘肽(GSH)、非蛋白巯基总肽(NPT)和植物螯合肽(PCs)]没有明显变化;同时,21 d时叶片细胞中甲基乙二醛(MG)含量显著增加,而MDA含量无明显增加。经10.0 mg L-1 Pb2+处理21 d时,梭鱼草叶片MDA、MG、GSH及NPT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增加,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甲基乙二醛酶Ⅱ(GlyⅡ)活性呈相反变化趋势。在15.0 mg L-1 Pb2+处理期间,叶片MDA含量显著增加,此时GSH、NPT、PCs被诱导合成以螯合细胞中过量积累的Pb2+;同时,叶片POD、SOD、APX活性和AsA含量显著增加。经15.0 mg L-1 Pb2+处理21 d时,虽然梭鱼草叶片甲基乙二醛酶I(GlyI)活性明显增加,但是MG含量仍然增加,且GlyⅡ活性明显下降,此时乙二醛酶系统已经不能缓解高浓度Pb2+胁迫诱发的羰基胁迫。梭鱼草叶片对5.0 mg L-1 Pb2+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较高浓度(≧10.0 mg L-1)Pb2+胁迫下,梭鱼草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此时其主要通过合成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AsA含量以减缓氧化损伤。在试验期间,梭鱼草叶片乙二醛酶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892.
893.
INTR0DUCTION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p0ssessanumber0fNa transportsystems,namelyNa channels,Na -Ca' ,Na -H exchange,andNa -K -2Cl-c0-transp0rt[1].Hypothesizedr0lesf0rthesesystemsincluderegulati0n0fvasculart0ne,cellvolumeandcellproliferation.Inb0thexperimentalandhumanhypertensi0naberrationsinsm00thmusclecell,univalenti0ntransportsystemplayanimp0rtantroleinthepathogenesisandmaintenanceofhypertensi0n[2].Angiotensinc0nvertingenzyme(ACE)inhibitorsandCa2 antagonistsarewidelyusedforthetreatm…  相似文献   
894.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试系统,研究了超高产杂交水稻(Oryza sativa L.)两优培九(P9)和对照汕优63(SH 63)类囊体膜的荧光光谱特性和时间特性。以脉宽为120ps,重复率为4MHz,波长为514nm的Ar^-激光分别激发P9和SH 63水稻类囊体膜荧光。通过对其超快荧光的时间特性和光谱特性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灌浆期还是在扬花期,P9水稻类囊体膜中光系统I激发能传递的速度比光系统Ⅱ的快;P9和SH 63两种水稻类囊体膜在灌浆期的激发能传递速度都比扬花期的快;两种水稻类囊体膜的光谱特性还给出,在从扬花期到灌浆期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SH63水稻类囊体膜的色素成分和结合状态发生了变化,而P9却没有出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