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2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224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太湖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黄泥土为对象,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对回填土柱和植稻原状土渗漏池进行模拟稻田灌溉试验,系统研究了灌溉水对稻田土壤氮磷营养的贡献.在回填土柱灌溉试验中,在试验初期,不同形态的氮素均有较高的淋失量,以后逐渐降低,表明初期淋失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而不是灌溉河水.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均观测到有可溶性有机氮淋失,表明富营养化河水灌溉条件下可溶性有机氮是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在本试验中,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没有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后期有大量的土壤磷素淋失损失,这可能是淹水后期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继续固持土壤中多余的磷所致.与回填土柱模拟灌溉淋洗试验相比,在当前供肥条件下,原状土渗漏池试验氮磷淋失量远低于回填土柱试验,而灌溉水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贡献远高于回填土柱.通过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带入当季稻田的N量达到每公顷56.3 kg,其中有55.8 kg N可被土壤吸持和作物吸收,表明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对氮磷养分来说是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在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进行稻田土壤灌溉时可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优化氮磷肥料管理.  相似文献   
942.
泾河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退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植被状况是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利用8km分辨率的NOAA-AVHRR/NDVI时间序列数据,对位于黄土高原的泾河流域1982~2003年植被特征及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估降雨与流域植被的相互关系.研究主要利用了变化斜率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得到如下结论:过去22a来流域植被NDVI均值波幅和变化都很小,变化较显著的区域集中在流域上游和流域边缘的山区.变化斜率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可能是影响在流域不同地区植被状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对NDVI时间序列的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和PC2与植被覆盖和气候密切联系,PC3和PC4与流域汛期洪水有关,PC5和PC6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的NDVI与降雨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降雨与NDVI相关性的阈值可能在550mm或更高.  相似文献   
943.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研究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进行分析后,将化石能源地定义被修订为"吸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森林和草原".然后,基于净生态系统生产量(NEP)--植被体内碳净累积量计算了全球森林及草原对温室气体的平均吸收能力.最后,结合能源热量转换和碳排放数据,重新计算了各种化石能源及电力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944.
三种绢蝶翅脉数字化特征的提取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化学方法去除3种绢蝶翅面的鳞片和斑纹,通过扫描获取翅脉标本图片,并利用DrawWing、TPSDig和BugShape3种软件对其前翅左侧翅脉的数字特征进行了提取,并包括DrawWing提取的小红珠绢蝶右翅翅脉特征值。分析了小红珠绢蝶左右翅脉的对称性以及个体间的差异,对比了3种软件在3种绢蝶分类判别中的优劣。不仅对改进这些工具提出了建议,而且讨论了昆虫鉴定领域中数字化技术和形态测量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5.
膜蛋白的研究包括埘膜蛋白在细胞内的运输和定位,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膜蛋白和其他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够基于膜蛋白的拓扑学结构预测,选择合适的表位标签,利用基因融合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膜蛋白进行改造,可以产生含有表位标签的重组膜蛋白,不仅具有原有膜蛋白的功能活性,还能够被抗体特异性识别,并且结合相关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将会极大地促进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本文就目前膜蛋白研究中所涉及的表位标签技术及其应用策略和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46.
FBW7(F-box and WD repeat domain-containing7)是F-box蛋白家族成员,为SCF(SKP1-CUL1-F-box)型泛素连接酶的靶蛋白识别组分。FBW7通过靶降解周期蛋白E、Myc、Jun等多种癌蛋白,对细胞周期进程、细胞生长、分化起重要调控作用。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已发现FBW7突变,FBW7功能缺失会引起染色体不稳定及肿瘤发生,表明FBW7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在FBW7缺失所致的肿瘤发生过程中,周期蛋白E、Myc等靶蛋白活性升高、p53功能缺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根据四个代表性样地的典型取样资料,运用数学分析方法,研究桂东北山地五列木种群的结构与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五列木的重要值远高于群落中其它种类,优势度十分突出,为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其成因主要是由环境因子的影响所决定的;幼树数量大,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发展型。  相似文献   
948.
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99属26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119种,夏季121种,秋季150种,冬季122种,其中蓝藻门20属43种,占种类数的16.5%;硅藻门20属79种,占种类数的30.4%;绿藻门49属117种,占种类数的45%;甲藻门2属8种,占种类数的3.1%;裸藻门2属2种,占种类数的0.8%;金藻门2属6种,占种类数的2.3%;黄藻门3属4种,占种类数的1.5%;红藻门1属1种,占种类数的0.4%。全年广布种有40种:蓝藻门15种,硅藻门6种,绿藻门14种,甲藻门3种,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各两季节间的共有种数在57—78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8—0.42。优势种(Y〉0.02)共有29种:春季8种、夏季16种、秋季13种、冬季11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13种,绿藻门8种,硅藻门8种,其中Chroococcus m inor、M icrocystis flos-aquae、Pleurocapsa fuliginosa、Chlorella vulgaris为全年广布优势种。在春、夏、秋3季以蓝藻的优势种类居多,而在冬季则以硅藻的优势种类居多。细胞丰度在6.3×104—56.1×104ind/L,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平均为4.53,均匀度平均为0.65,其排序都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物种非常丰富。浮游植物群落中存在着os、βm、αm的优势种群,其群落结构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从浮游植物吸收N、P的配比分析,P成为全年唯一的营养限制因子,但从N、P的绝对值看,N和P都是全年的营养限制因子。综合分析结果,湖光岩玛珥湖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949.
异育银鲫口服不同剂量淀粉后血糖和血脂代谢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水化合物是鱼类饲料中易得且价廉的非蛋白能源,可以节约蛋白质分解供能,但大多数鱼类对糖的耐受量很低,表现出一种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反映鱼类的血糖调节能力的首要指标是糖耐量实验,Wilson早在1994年就通过灌喂方式进行糖耐量实验来研究鱼类对糖的耐受情况。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因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糖耐量实验中,对于肉食性的鱼类,需要在饲料中给予较低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才会产生一个基础血糖水平,如果没有对这种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进行适应,它们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极为低下。杂食性鱼类对葡萄糖的耐受量要比肉食性鱼类高。  相似文献   
950.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流来感知环境中的捕食压力,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鱼类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并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微型裸腹溞有可能通过与该鱼类的长期共存而适应了这类物质。但是我们的结果与前人的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明显提高的总的后代数、平均怀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另外短的世代时间、小的初次繁殖时的体长和年龄有可能也是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压力下占优势的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