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18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48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对中国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采用了直接观察猴群计数、夜宿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问、未出版资料及文献补充4种调查方法。结果表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72群(含保护区外2群)。基于直接计数的25个猴群,计算猴群平均大小为(7.7±2.9)只,并以此计算保护区及周边黑叶猴数量为554只。其中,凉桥片区共有41群,315只;龚溪口片区共有16群,123只;务川片区共有15群,116只。调查发现保护区黑叶猴的分布基本以麻阳河、洪渡河及其支流兰子河为中轴,以箱状河谷的峭壁上和河岸附近的植被区作为主要活动范围。67群猴群发现点位于离河流中轴线缓冲距1 500 m区域以内,占总群数的93.1%。因此,为了确保该物种的生存以及缓解当地人猴冲突,建议重点加强对河流两岸栖息地的保护管理和自然植被恢复,尤其在人口稠密区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旨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降低啤酒发酵液中双乙酰含量,改善啤酒感官质量。【方法】以酿酒酵母S2(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四倍体啤酒酵母α-乙酰乳酸合成酶部分基因(ILV2),构建缺失一个和两个ILV2等位基因的突变株QI2-1和QI2-2,并进行啤酒发酵实验。【结果】ILV2基因的缺失,会导致菌株初始生长速率的降低。其中QI2-2较为明显,12 h时,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的生长速率达到一致。啤酒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突变株QI2-1双乙酰峰值与双乙酰最终含量分别降低17.50%和17.83%,而QI2-2分别降低51.67%和45.65%。其他啤酒指标如酒精度、发酵度、残糖和风味物质等略有变化,但都在优质啤酒指标范围内,符合啤酒发酵的质量要求。【结论】通过同源重组敲除部分ILV2基因和选育低产双乙酰菌株是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提高啤酒质量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重茬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抗重茬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重茬苹果园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对重茬苹果园土壤进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后,采用自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方法(Automated ribosomal intergenic spacer analysis,ARISA)对新茬苹果园、重茬苹果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经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2年后,重茬果园土壤OTUs总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为250和4.44,新茬果园OTUs总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分别为234和3.81,经One-Way ANOSIM法分析得到二者差异系数P分别为0.108 3和0.084 3。另外,重茬园和新茬园共享核心OTUs有89个,二者的Jaccard群落相似性系数为0.47,相似程度中等。【结论】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提高重茬果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促进重茬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克隆耐冷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DL-6)的几丁质酶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并研究其酶解产物。【方法】采用PCR扩增法从Pseudoalteromonas sp.DL-6中克隆几丁质酶基因(chi A),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28a,导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几丁质酶Chi A的分子量与纯度,4-甲基伞形酮荧光底物4MU-(Glc NAc)2测定酶活,电喷雾质谱(ESI-MS)检测酶解产物。【结果】chi A基因(Gen Bank登录号KF234015)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几丁质酶Chi A的总活力可达168.68 U。ESI-MS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酶解1%胶体几丁质的产物为几丁寡糖。【结论】利用内切几丁质酶Chi A水解几丁质生产几丁寡糖,为其在食品、医药和农业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空间特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洋  欧阳志云  王莉雁  饶恩明  江凌  张路 《生态学报》2016,36(19):6019-6030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大气、水分和土壤等自然过程,其变化将直接影响该区域气候水文和土壤等状况,是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重要指示器。植被状况的好坏,主要通过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因子来表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的省份,弄清当前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状况与变化及其近10年来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分析与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2000—2010年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并结合地区植被区划数据,对内蒙古植被生态系统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与气候(降水、温度),人类活动(交通密度、农业发展、生态恢复工程)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和人类活动对近年来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状况整体偏低,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平均质量最高,灌丛、草原生态系统次之。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经度地带性,由东向西,质量逐渐降低。2000—2010年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总体上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质量仍存在恶化,其中在107°E以东的草原和森林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十分剧烈。(2)近10年来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的变化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与降水、GDP1、化肥施用量、天保工程和退耕还草工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而与温度、道路密度和京津风沙治理工程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其中,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区域内和区域外的相关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随着内蒙古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质量的影响逐渐加强,但降水仍是该地区生态系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3)在内蒙古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典型区域内,质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降水的增加、温度的降低、农业的发展、退耕还草工程的作用和交通发展的放缓。质量的降低则是因为降水的减少、温度的增加、农业发展缓慢和交通发展的加快所致。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陇东黄土高原石油开采对土壤线虫影响的强度与范围,选择长庆油田不同开采年限(1、10a和20a)油井共6口,按照距井基不同距离(3、6、10、20m和50m)采集土壤样品90个,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2科43属;其中,食细菌线虫26属、食真菌线虫2属、植物寄生线虫9属、杂食/捕食线虫6属,优势类群为小杆属Rhabditis和孔咽属Aporcelaimus。土壤线虫生活史策略以c-p 2类群占优势,不同距离采样点,土壤线虫c-p 2和c-p 5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距井基距离增加(3、6、10、20m和50m)线虫总数显著增加;其中,植食类、捕食杂食类和食真菌类线虫数量增加显著,且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显著增加(P0.05)。但不同距离之间优势度指数(λ),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差异不显著。不同开采年限油井,以10a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成熟度指数(MI)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最低,而1a油井和20a油井较高,且与10a油井差异显著(P0.05)。油井作业改变周围土壤性质,导致土壤含水率降低、总石油烃(TPH)含量增高,但土壤线虫分布与土壤TPH无明显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开采影响土壤线虫的组成与群落结构,但影响范围一般局限在作业区范围,指数H'和MI能较好的指示油田开采对线虫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基于ZONATION的岷山山系多物种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静  崔莉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16,36(2):420-429
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优化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以岷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5种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MAXENT与ZONATION模型模拟,鉴别出岷山地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优先区,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空间选址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物种出现点记录较少的情况下,MAXENT模型依然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物种的分布状况;(2)目前建立的保护区对25个物种的平均保护比例为51.8%;(3)通过ZONATION鉴定的优先区总面积为19958.7 km~2,岷山地区现有的29个自然保护区只保护了目标优先区的47.1%,九寨沟中部与南部,平武北部,平武与北川的交界处,北川西北部等地都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在保护空缺的6个地方新建或扩建自然保护区,并在规划时考虑这些区域内部的优先次序。新提出的保护体系能将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提高至77.9%。研究结果对于岷山及全国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保护体系的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方法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目前很少有涉及海岛旅游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不利于对海岛旅游地的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以生态补偿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种由界定空间尺度、建立狭义生态补偿标准与广义生态补偿标准物质量核算体系、构建狭义生态补偿标准与广义生态补偿标准物质量评价模型和价值量评价模型、设计狭义生态补偿标准与广义生态补偿标准分摊方案等组成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的方法体系;并进行了舟山市普陀区案例应用。结果表明:(1)2008年,舟山市普陀区旅游目的地的狭义生态补偿标准为687.2552×104元,广义生态补偿标准为6656.5528×104元;分摊次序Ⅱ阶段的生态补偿标准为687.2552×104元,分摊次序Ⅱ—Ⅲ阶段的生态补偿标准为5794.5577×104元,分摊次序Ⅱ—Ⅳ阶段的生态补偿标准为6656.5528×104元。(2)来自于舟山市、沪宁杭(除舟山市)、国内(除沪宁杭)和国际(含港澳台)的游客,分摊次序Ⅱ阶段均需实际承担1.90元/人次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分摊次序Ⅱ—Ⅲ阶段分别需实际承担1.90、3.94、29.96和207.57元/人次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分摊次序Ⅱ—Ⅳ阶段分别需实际承担3.29、5.33、31.35和208.96元/人次的生态补偿标准额度。  相似文献   
1000.
赵先贵  赵晶  马彩虹  肖玲  马彩芳  王晓宇 《生态学报》2016,36(12):3714-3722
为了科学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压力状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构建了基于足迹家族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云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评估。结果表明,1990—2013年,云南省生态压力由中上(Ⅱ_b)升至较高等级(Ⅲ_a);虽然林业碳汇23年来提高了73.28%,目前可中和全省14.67%的温室气体(GHG)排放,但碳足迹却增高了325.98%,致使GHG排放由较低(Ⅰ_b)上升至中下等级(Ⅱ_a);人均水足迹增速很小,可用水资源量较高,水资源压力虽很低(Ⅰ_a),但人均可用水资源量却以年均3.66%的速率减少;1990年以来,云南省的资源环境压力升高了一个亚级,由较低(Ⅰ_b)上升至中下等级(Ⅱ_a)。空间上生态压力变化较大,昆明、曲靖、昭通、文山、玉溪和红河等6市很高(Ⅲ_b),保山市和楚雄州较高(Ⅲ_a),大理州和临沧市为中上等级(Ⅱ_b),丽江、德宏、西双版纳、普洱等市(州)为中下等级(Ⅱ_a),怒江州和迪庆州分别属较低(Ⅰ_b)和很低等级(Ⅰ_a);GHG排放的空间差异较大,曲靖和昆明市为很高等级(Ⅲ_b),玉溪市较高(Ⅲ_a),红河市为中上(Ⅱ_b),西双版纳、怒江和迪庆3州属碳汇(Ⅰ_s),丽江和普洱市的GHG排放水平则低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限定值,属很低等级(Ⅰa),其余地区较低(Ⅰ_b);空间上水资源压力亦不尽相同,昆明市的水资源压力很高(Ⅲ_b),楚雄州为中上等级(Ⅱ_b),玉溪市、大理州和曲靖市为中下等级(Ⅱa),其余地区很低(Ⅰ_a);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差异很大,昆明市很高(Ⅲ_b),曲靖市和玉溪市较高(Ⅲ_a),红河市中上(Ⅱ_b),昭通、文山、楚雄和大理州等市(州)中下(Ⅱ_a),保山市、临沧市和德宏州较低(Ⅰ_b),其余地区很低(Ⅰ_a)。在今后的发展中,云南省应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推广农业高新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GHG排放;加强森林保育,继续提高林业碳汇能力。使山清水秀的云南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