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98篇 |
专业分类
6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1922年 | 1篇 |
18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与福安市潭溪镇水稻区直播稻苗期分别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本研究对其病原物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物种类,以期为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根结线虫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对其rDNA-ITS区进行测序,通过贝叶斯法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来确定种类;利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种群。[结果] 根结线虫的雌虫、雄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原始描述种一致;rDNA-ITS区序列长度为576 bp,与GenBank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种群相似度均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明确了该根结线虫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一种群。[结论] 本研究通过形态与分子特征,明确了在福建直播稻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福建省最早于2011年在政和县小范围水稻田发现,此后未在其他水稻种植区发现。本次在福建直播稻上首次发现大面积的根结线虫为害。随着直播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拟禾本根结线虫引起的水稻病害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14.
黑曲霉原生质体诱变选育果胶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UV和NTG诱变筛选获得了2株高产果胶酶突变株。以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EIM6为诱变材料,采用1.5%的溶壁酶和1.5%的纤维素酶处理其对教生长期菌丝体2h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采用UV25S或50μg/mL NTG诱变30min,构建原生质体突变库,经刚果红果胶平板筛选获得果胶酶突变株,通过液体深层培养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酶活力分别从46598.08、46598.08U/mL提高至68596.57、68879.56U/mL,分别提高了47.21%、47.82%。连续8次传代经发酵测酶活力表明高产突变株EIM6-U11、EIM6-N5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热加工过程中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板蓝根的新鲜植物组织和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氨基酸在含量上有明显差别。结论为:不同加工程度的板蓝根药材中氨基酸含量差别明显,其中碱性氨基酸含量的差别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17.
铅污染现状及其修复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铅污染的现状、修复机理及存在的问题。其中重点阐述了国内在寻找铅的超累积植物的研究进展,国外研究者对铅在植物体内吸收、运输和储存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已发现的与铅污染有关的基因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探讨了提高铅污染修复效率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龙眼肉干制过程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加工前后的龙眼肉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干制前后龙眼肉的氨基酸种类没有差别,但含量有明显差别,多数氨基酸的含量在干制后明显下降。结论:除丙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干制后的龙眼肉中的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干制前有明显下降,其中以碱性、酸性氨基酸含量的下降尤其显著。该差异可能是由于干制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