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4篇
  免费   1393篇
  国内免费   156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846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746篇
  2018年   710篇
  2017年   523篇
  2016年   672篇
  2015年   996篇
  2014年   1150篇
  2013年   1277篇
  2012年   1530篇
  2011年   1284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758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397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81.
182.
A new type of liquid chromatographic (LC) dual thin-layer amperometric detector for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race levels of dopamine and serotonin in microdialysates is describ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analytes in rat dialysates are usually in the sub-nanomolar concentration range (typically, 0.10–5.00 pg in 5-μl dialysates). With this dual electrode, a glass-lined microbore column provides excellent sensitivity, selectivity, and separation. In addition, a three- to five-fold improvement in anodic current or cathodic responses over conventional dual electrodes in microbore LC can be achieved. Due to the irreversibl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me interference peaks, this dual electrode provides reliable measurement of dopamine based on the cathodic signal. The detection limit (signal-to-noise RATIO=3) of this assay is 0.02 pg per injection for dopamine or serotonin. This new dual electrode allows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basal dopamine and serotonin in rat striatum dialysates without the use of re-uptake inhibitors in perfusion medium.  相似文献   
183.
改进了一种分析磷酸酶活性的终止酶反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酶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酶反应终止液(1mol/L NaOH-0.2mol/L EDTA),从而使测定更简捷、精确.  相似文献   
184.
通过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采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监测,报导了支撑于固体表面脂单层膜上进行的亲和素、生物素标记的质粒DNA、以及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DNA抗体多层膜的有序组装。这种生物大分子的组装技术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以检测特定的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185.
耐高温α-淀粉酶在生产超高麦芽糖浆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研究了耐高温α-淀粉酶与BF—7658α-淀粉酶(即普通中温淀粉酶)在超高麦芽糖浆生产中的区别。使用耐高温α-淀粉酶可使淀粉液化更完全,并且可降低酶的用量,同时生产的超高麦芽糖浆中麦芽糖含量大大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6.
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存在差异。旱育秧群体分蘖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稀植可促进个体分蘖多发、有效穗数增多,但旱育稀植并无分蘖早发的优势。旱育稀植使主茎基部叶片变短而上部叶片变长,生育后期叶面积消长平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多。旱育秧、稀植都使主茎叶总数增多,全生育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7.
 毛细管水解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陈平,梁宋平(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研究所,长沙410006)氨基酸组成的分析是阐明蛋白质和多肽化学特性的基础,在蛋白质与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分析中,常采用对水解管反复充氮并抽真空的方法使蛋白质和多肽在隔绝氧气...  相似文献   
188.
毛乌素沙地草地种植管理咨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宁  高琼 《植物生态学报》1996,20(5):438-448
 本研究初步开发了一个用于毛乌素沙地草地种植管理咨询的专家系统ASSG。这个系统将当地生态系统管理专家们的经验知识和对土壤水分动态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以产生对于土地利用和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品种的最优管理策略和最适的植被覆盖率。本系统利用3个层次的推理过程和结构化的知识库,通过咨询过程—步步地引导用户得到最优种植管理策略。在每—层次的推理中,本系统提供给用户多重选择,根据用户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推理。这一推理的交互作用机制为用户获得适宜的咨询结果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性。本系统的主体部分山Turbo Prolog语言完成,该语言是一种用于开发专家系统的描述性语言。基于土壤水分平衡原理的最优植被覆盖率模型由C语言实现,并应用多语言编程技术将之嵌入程序主体中。系统的样本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便利,并能产生合理的种植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9.
 根据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羊草+大针茅草原退化变型一冷蒿群落封育12年(1983—1994)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群落恢复演替轨迹取得以下认识: 1.依据群落优势种的更替及主分量分析结果可将恢复演替过程划分为冷蒿优势阶段、冷蒿+冰草阶段、冰草优势阶段、羊草优势阶段。 2;退化草原群落在恢复演替过程中,群落生产力的变化表现出阶梯式跃变和亚稳态阶面相间的特点。第一次跃变发生在1984年,上升到第二个阶面,第二次跃变发生在1990年,进入了第三个阶面,已接近于原生群落的生产力。 3.群落生产力与水资源量的关系因恢复演替阶段不同而异。第一亚稳态时期,群落地上现存生物量大体处于166g·m-2的水平上,生长季降水量达176mm以上时,增加降水对群落生产力的提高不发生显著影响。第二亚稳态时期,群落生物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推算出群落于物质生产用水量介于1.1~1.6mm·g-1之间。此值在1.1mm·g-1时,群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而在1.6mm·g-1时群落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4.在恢复演替进程中,群落密度的位点常数约为271.5株·m-2,循此常数上下波动,表现出拥挤与稀疏交替发生的过程,构成了恢复演替的节奏性变化。群落生物量的跃变与亚稳态的形成,以及群落密度的拥挤与稀疏交替作用是群落恢复演替的内在机制。恢复演替的速度,到第10年发生了1.78个半变的生态距离。5.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过程中,按照其节奏性及生产力跃变与亚稳态的规律,调控放牧利用强度或采取技术措施,调节群落拥挤和稀疏的交替过程可加速恢复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190.
水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9-1993年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三大粪12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了5年系统的抗药性监测研究,发现两种飞虱对药剂的敏感性年度间变化较大,分析可能与其迁飞习性有关。将我们所测的LD50与日本Nagata(1967)测定结果比较.褐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倍数为3.22-16.12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5.59-9.12倍;白背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为48.90-208.16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3.29-19.50倍.抗性发展速率明显高于褐飞虱。两种飞虱对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抗马拉硫磷的褐飞虱种群对二氯苯醚菊酯表现较高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