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到2010年临床分离奇异变形杆菌的资料及整体耐药情况;对保存的耐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的菌株进行复苏,并做Hoage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确认,同时对试验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PCR扩增检测。结果2007年到2010年,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各送检样本中以痰液分离率最高:51.1%、34.4%、22.1%和35.4%,其次为尿液:14.3%、28.O%、34.9%和33.6%;耐药监测分析显示,4年间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最低但增加明显,亚胺培南从2007年的1.8%升到2010年的16.1%,美罗培南从2007年的1.7%升到2010年的16.8%。15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中,Hoage试验阳性7株,6fn。基因阳性11株,blaCTX-M基因阳性13株。结论本地区奇异变形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但增加明显。位于质粒上的blaKPc基因所产生的碳青霉烯酶和6如cTx-M基因所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本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改良离心集菌法,测定其是否能使抗酸杆菌的诊断更为安全简便。方法选取传统的抗酸杆菌直接涂片法1+和1+以下的阳性标本100例,用改良离心集菌法复检;再配制浓度为10000、5000、1000和100条/mL的痰菌液各100份,分别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离心集菌法检测其检出限和检出率;最后以日常门诊标本1036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临床应用检测和分析。结果100例直接涂片法1+和1+以下的阳性标本改为改良离心集菌法复检,结果为4+有93例、3+为7例;直接涂片法和改良集菌法的检出限分别为1000和100条/mL;10000、5000、1000和100条/mL的痰菌液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离心集菌法检测其检出率分别为97%、53%、5%、0%和100%、100%、94%、7%。1036例日常标本用直接涂片法和改良集菌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12.74%和16.47%。结论改良离心集菌法的阳性率高于直接涂片法,检出限低于直接涂片法,不但大大改善了实验室和实验人员生物安全,还弥补了直接涂片法中对结核杆菌在痰液中分布不均一性带来的漏检的方法局限性,因此改良离心集菌法是安全、简便的抗酸杆菌实验室值得推广使用的新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3.
用添加氧载体(油酸、豆油)、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及H2O2的方法,改善L-苯丙氨酸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速率,以提高苯丙氨酸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0h添加1%的豆油、3%的油酸均可使产酸提高,分别可以使L-phe产量提高21.1%和39.5%;发酵0h同时加入3%油酸和0.05%Triton-X100时,提高产量78.95%;发酵12h添加0.075%H2O2,可以提高产苯丙氨酸产量18.42%。  相似文献   
154.
叶发育是叶原基细胞有序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过程,受到植物激素和多个转录因子的严格调控.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小分子RNA是基因调控网络的重要组分.小分子RNA通过对其中一些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影响其表达水平和空间分布,维持叶的正常发育.本综述介绍了小分子RNA及其靶基因调控模块在叶片发生、 叶片形状、叶子极性发育和叶子衰老等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中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5.
用兔抗人催乳素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催乳索受体单克隆抗体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其它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催乳素免疫活性细胞及催乳素受体定位在文昌鱼脑泡、神经管、哈氏窝、轮器、内柱、消化管和性腺(卵巢和精巢),表明催乳素在文昌鱼有广泛分布,并且从进化观点来看,证明催乳素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古老激素。双重免疫染色进一步揭示催乳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共存于同一卵母细胞胞膜和胞质以及精巢中精原细胞、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和Sertoli细胞。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了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以及其它组织能够合成和分泌催乳素,表明像脊椎动物一样,催乳素可能参与调节文昌鱼体内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性腺发育,提示文昌鱼可能出现原始的脑泡-哈氏窝(催乳素)-靶细胞调控轴的雏形。本研究为文昌鱼哈氏窝内分泌学以及催乳素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6.
中空纤维测定法是NCI建立的体内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本文介绍了中空纤维测定法的基本实验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回顾了近年基于中空纤维测定法的抗肿瘤药物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中空纤维测定法不仅适用于药物筛选,在快速研究抗肿瘤药物药效和机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7.
黑柄炭角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橙  翁榕安  张平 《菌物研究》2009,7(1):59-62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Kl.)Sacc.]是一种生长于白蚁废巢的珍稀药用菌。文中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58.
仙人掌中槲皮素提取条件的正交设计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和回流法从仙人掌中提取槲皮素。试验表明:回流法提取的效率高于浸渍提取法。通过对溶剂种类、浓度、回流提取时间和仙人掌粉末粒度4个因素的选择,并以L9(34)正交设计安排实验,得出最佳回流提取工艺为:过60目筛的干燥仙人掌粉末加浓度为95%甲醇回流3 h。  相似文献   
159.
严爱兰  翁焕新  洪春来  谢伶莉 《生态学报》2006,26(12):4120-4126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少的元素,食物中严重缺碘可以导致人体中甲状腺功能的失调。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青菜在水培条件下对碘(125I)的吸收和富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对碘吸收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青菜根部能迅速吸收125I并向地上部分输送,青菜各部位125I的比活度大小顺序是根>茎>叶;青菜茎对碘的吸收量白天大于夜晚,青菜叶对碘的吸收夜晚大于白天;青菜植株不同部位叶片碘含量存在差异,上部嫩叶中125I 高于下部叶片,说明青菜中125I 的富集特征是植物对碘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青菜培养时间经过120h后,125I 的消耗途径主要是作物的吸收和自然挥发,125I 的放射性衰变丢失的量相对较少。研究为培育含碘作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恢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叶勇  翁劲  卢昌义  陈光程 《生态学报》2006,26(4):1243-1250
从红树植物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恢复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红树林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此需要着重进行的基础研究思路。在红树植物多样性恢复方面,胎生种类的繁殖体在母树上就已萌发,成熟繁殖体可直接用于海滩造林,大多数种类已用于红树林恢复;而非胎生红树植物繁殖体的萌发脱离母树,成熟繁殖体难以直接在海滩造林,其育苗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较少用于红树林恢复,可以通过非胎生红树植物的种子休眠、生理生态和化感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极大限度地增加红树植物生态恢复的种类。在动物多样性恢复方面,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恢复还是“非定向”的,可通过在具类似底质、盐度和潮位的河口海岸地段不同恢复时间的人工红树林,研究红树林植被不同恢复措施(主要是种植密度和种类选择)对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得红树林的生态恢复在改造生态系统其它生物组份上不会呈现盲目性和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