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0篇
  免费   562篇
  国内免费   230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1987年10月15日,在武汉市动物园一只丹顶鹤胆囊中检获复殖目、后睾科、次睾属吸虫13条。经与本属相近虫种的比较研究定为一新种,并命名为鹤次睾吸虫,新种Metorchis grusi sp.nov.。  相似文献   
62.
本文描述了袋衣属一新种——横断山袋衣。它是本属中第一个以巴巴酸为恒有成分的种类,又是指袋衣种群中第一个具有真正裂芽的成员。这一新种是作者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植物标本室工作期间从H.Smith于1934年采自中国四川省的大量标本中发现的。对乌普萨拉大学的访问是中国科学院与皇家瑞典科学院之间1982年科学交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3.
1960—1962年间,我们先后在四川省甘孜、阿坝等地区的啮齿动物体上获得新蚤属斯氏组(stevensigroup)一新种,根据其雄性可动突形态特征,订名为菱形新蚤(Neopsylla rhombosa)新种。  相似文献   
64.
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不同诱芯对诱蛾活性及持效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是一种为害梨、桃、李、杏和苹果等的果树大害虫。自从Roelofs等(1969)鉴定其性外激素的主要成份为顺-8-十二碳烯-1-基醋酸酯以来,用合成的性外激素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迅速开展。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功地将性外激素诱捕器用作虫情测报;大量诱杀和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Roelofs,1975;孟宪佐,1979)。 诱芯,也叫散发器,是释放合成性外激素的载体,其性能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效果有很大影响。本文对天然橡胶、硅橡胶和聚乙烯塑料等载体以及性外激素的剂量、载体的配比、诱芯的形状等对性外激素的诱蛾活性和持效期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5.
新(亚)种的模式标本除标明者外均存作者所在单位。1.贵州棘蝇Phaonia guizhouensis Wei,新种(图1) 雄:体长6mm。眼具淡黄色密长毛。额宽至少等于触角第三节宽。间额黑灰,约为一侧额的5倍宽。侧额狭,粉被暗银灰色。额鬃上达单眼瘤前,仅前方的3对发达,后大半细如眼毛。侧颜黑,下侧颜暗红,粉被银灰;侧颜至少如触角第三节宽之半。触角黑,第三节约为第二节的2倍长。芒短羽状,最长芒毛约为触角宽之半。颊蓝黑,粉被灰褐,前上缘具一列上弯的鬃;颊约如眼高的2/7。口上片突出于额前缘。中颜板  相似文献   
66.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2,11(Z1):127-130
描述了采自四川西部山区竹上的柄锈菌一新种,即寄生在箭竹Sinarundinaria nitida(Mitf.) Nakai上的箭竹柄锈菌Puccinia sinarundinariae J-y. Zhuang & S.-x. Wei。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7.
庄剑云  魏淑霞 《菌物学报》1992,11(Z1):131-133
裸堆串孢锈菌属以冬孢子单孢串生为主要特征,孢子堆裸露缺包被,外观酷似柄锈属的孢子堆。此属已知7种。寄生于菊科,大戟科和荨麻科植物,6种分布美洲,1种分布东亚.本文报告亚洲仅知的一种,即寄生于宽叶孢麻Urtica laetevirens Maxim.的川息尔堆串孢锈菌Baeodromus tranzschelii Azbukina,标本采自四川九寨沟(岷山).  相似文献   
68.
69.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ensored survival data based on rank test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I  L. J.; YING  Z.; LIN  D. Y. 《Biometrika》1990,77(4):845-851
  相似文献   
70.
The spectra of k-mer frequencies can reveal the structures and evolution of genome sequences. We confirmed that the trimodal spectrum of 8-mers in human genome sequences is distinguished only by CG2, CG1 and CG0 8-mer sets, containing 2,1 or 0 CpG, respectively.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independent selection law. The three types of CG 8-mers were considered as different functional elements. We conjectured that (1) nucleosome binding motifs are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CG1 8-mers and (2) the core structural units of CpG island sequences are pre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CG2 8-mers. To validate our conjectures, nucleosome occupied sequences and CGI sequences were extracted, then the sequence parameters wer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three CG 8-mer sets respectively.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CG1 8-mers are more preference in nucleosome occupied segments (AUC > 0.7) and CG2 8-mers are more preference in CGI sequences (AUC > 0.99). This validates our conjecture in princi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