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8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224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8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目的】苹果绵蚜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对苹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苹果绵蚜扩散面积增大,危害加重。了解苹果绵蚜入侵过程中的分子生态变化,可为该虫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择6个微卫星位点对山东省6个地区(烟台、威海、青岛、潍坊、聊城、泰安)2012—2015年苹果绵蚜种群遗传结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5年,山东省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其中,2012年的遗传多样性极显著高于2013—2015年;2013—2015年之间虽然差异不显著,但随时间推移,等位基因观测值(Na)和期望杂合度(He)等遗传多样性指数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无限等位基因模型、双相突变模型和逐步突变模型分析发现,6个地区的苹果绵蚜均经历了瓶颈效应,是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对6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发现,Erio20、Erio75和Erio78扩增到的苹果绵蚜等位基因数量以及这3个位点的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结论】Erio20、Erio75和Erio78是引起苹果绵蚜遗传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多态位点。苹果绵蚜可能进化出了"超级克隆"基因型,因此,其可在我国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并增大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992.
土壤和植物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规模化饲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虫夏草大量人工培植的关键之一是寄主昆虫的规模化饲养,本文对西藏林芝地区冬虫夏草生境中不同土壤基质在室内对蝙蝠蛾幼虫生长的影响以及寄主幼虫对5种植物的取食行为、嗅觉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蝙蝠蛾幼虫偏好土质疏松、渗透性好的土壤,土壤因子中湿度和有机质含量与蝙蝠蛾幼虫存活率成正相关。蝙蝠蛾3龄幼虫对适生地植物的取食选择性与嗅觉反应趋性顺序为鹅绒委陵菜>珠芽蓼>小大黄>圆穗蓼>羊角天麻;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系数与可溶性糖(R=0.850,P<0.05)和粗蛋白(R=0.898,P<0.05)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粗纤维(R=-0.952,P<0.05)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粗灰分(R=-0.391,P=0.516)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取食鹅绒委陵菜、珠芽蓼后的幼虫单头虫重显著大于取食其他植物的幼虫。这一研究结果为冬虫夏草寄主昆虫规模化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生产周期短、收益快的药用和香料树种。文中总结广东地区互叶白千层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种苗繁育、种植方法、田间管理、采收等,为提高互叶白千层品质、保障精油质量提供标准化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构建人P2X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转染获得稳定表达P2X7分子的HEK293细胞株。方法:以人脑组织P2X7cDNA为模板扩增出P2X7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P2X7。用X-fect试剂盒将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通过G418辅助荧光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2X7-EGFP细胞株。经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了解人P2X7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结果:重组质粒pEGFP-N1/P2X7构建正确,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2X7的HEK293细胞系。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P2X7在HEK293细胞系中成功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显示P2X7-EGFP定位在细胞膜上。结论:重组载体pEGFP-N1/P2X7构建成功并建立了稳定表达人P2X7的HEK293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P2X7离子通道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道的葡萄园石制品79件,发现在泥河湾盆地东端河北省阳原县官厅村北小长梁更新世早期旧石器遗址东侧的后石山基部,文化层由下更新统湖滨相冲-洪积砾石层构成,层位与小长梁文化层大致相当,位于Matsuyama负极性时的Jaramillo正极性亚时层段之下,而靠近Olduvai正极性亚时层段顶面,推断其年龄为150~160万年。  相似文献   
996.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时代较古老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根据磁性地层学资料判断,遗址位于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其年龄为1.77-1.95Ma。2006年,在黑土沟遗址的考古地质勘探中,查明探坑文化层厚1.33m,由4个自然层组成;在大约7.6m~3的堆积中,出土遗物20585件,包括石制品20489件,哺乳动物骨牙碎片96件。石制品中,石核、石片、断块和器物分别占0.36%、97.90%、1.00%和0.74%,在石片中竟有87.74%的数量是碎屑。器物中出现旧石器晚期常见的圆盘状刮削器。石制品保存新鲜,发现拼合标本3组。石制品绝大部分属于微型和小型标本。砸击制品在地层中的密度较大,而且含有似棱柱状石核和似石叶薄长石片。  相似文献   
997.
治疗性抗体药物针对不同的适应证具有专一性和有效性。目前已上市的治疗性抗体药物多是以IgG为框架开发的,并且绝大部分属于IgG1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的开发中,由于各亚型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触发效应功能的能力等,为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并且避免不良反应,应选择适宜的抗体亚型进行抗体设计。主要综述了影响IgG亚型选择的相关因素,以及IgG1、IgG2和IgG4亚型在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治疗性抗体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陈凯  魏江春 《菌物学报》2015,34(5):1007-1014
作为沙漠生物地毯工程研究的组成部分,对荒漠地衣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节瘤微孢衣Acarospora nodulosa以及荒漠微孢衣A. schleicheri的共生菌藻进行了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荒漠地衣的共生菌藻在湿润条件下对温度的最大忍受力仅为50℃,而在干燥条件下石果衣的共生菌藻的最大忍受力均为75℃,而其他两种地衣共生菌藻的最大忍受力均为80℃。3种荒漠地衣共生菌、藻分别对高温胁迫的耐受力,在干燥状态下均比在湿润状态下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99.
对洁丽香菇胞外粗多糖中多糖和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其中多糖含量为21.87%,蛋白含量为7.14%。通过体内实验研究该多糖对S180肉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洁丽香菇胞外粗多糖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S180 肉瘤的生长,其中高剂量组(500mg/kg)抑瘤率最高(为39.44%),同时能显著增加胸腺指数,降低脾指数,有效改善免疫器官受损现象;中、低剂量(250mg/kg,125mg/kg)亦能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0.43%和23.40%。实验中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各种细胞因子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洁丽香菇胞外粗多糖高剂量组可明显诱导血清中TNF-α、IL-12的分泌,低剂量组可诱导IFN-γ、IL-10的分泌。由此认为洁丽香菇胞外粗多糖通过恢复免疫器官功能,增加血清中TNF-α、IL-12、IFN-γ和IL-10的含量,从而达到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发挥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