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棕色田鼠的发声及其频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年龄的棕色田鼠在不同状态下的发声进行了声谱分析,以研究其发声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发育规律。棕色田鼠幼体的频谱图较简单,一般有1-2个波峰,主能峰频率在1800HZ左右,且能量区为1个,位于中频区(1300-2500HZ);发声以单音节为主,持续40-100μs。亚成体频谱图较幼体复杂,为2个相近的能量区,均位于中频区(750-1320Hz,1431-1570Hz),MPF=945Hz;叫声单  相似文献   
192.
无法氏囊仔鸡脾脏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手术摘除法氏囊,酶标技术和生物统计学等方法,研究无法氏囊后仔鸡脾脏B淋巴细胞的发育,证明鸟类脾脏B淋巴细胞主要来源于法氏囊,但同时也有其它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3.
为研究在能量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生理功能调节在消化道适应性变化中的地位,并探讨生理调节与消化道形态结构适应性变化的关系,采用NADPH-黄递酶(NDP)组织化学法、VIP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整装铺片技术对哺乳和非哺乳雌性棕色田鼠及雄性棕色田鼠胃肠道管壁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阳性神经元的分布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哺乳和非哺乳雌性棕色田鼠及雄性棕色田鼠NOs阳性神经元分布于肌间神经丛,VIP分布于黏膜下神经丛,未观察到共染现象。NOS和VIP阳性神经元在哺乳雌性棕色田鼠胃及小肠前段的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分布显著高于非哺乳雌鼠和雄鼠,而在回肠、盲肠和结肠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不同繁殖状态下,能量需求的不同促使消化道发生适应性变化,首先是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的变化。同时提示消化道适应策略与消化道各段生理功能及能量胁迫程度有关[动物学报51(5):830—839,2005]。  相似文献   
194.
亲本投资作为一种早期社会环境对个体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某些原因会导致哺乳类亲本缺失,造成亲本投资改变。最近有关亲本缺失对子代的影响有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早期母本剥夺、父本剥夺和早期隔离分别对子代成年后情绪、认知及攻击行为、育幼行为和配偶关系的建立等多种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总结了这些早期发育的社会环境对神经内分泌的效应,并指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正确认识哺乳类不同亲本投资对后代行为的影响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以上研究可为哺乳类异常行为的发生机制的理解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5.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 , 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 .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相似文献   
196.
激活素具有调节激素分泌以及神经保护等多种作用,最近在小鼠脑内发现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ARIP1)具有介导激活素信号传导作用,但有关ARIP1的分布情况仍然不清楚。本研究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ARIP1在脑及脑外的表达与分布情况。RT-PCR检测发现ARIP1 mRNA不仅在大脑、小脑表达,在垂体、肾上腺以及睾丸也有明显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脑、小脑、垂体、肾上腺和睾丸均有不同程度的ARIP1免疫染色反应,小脑中浦肯野细胞着色明显,大脑主要是海马和下丘脑,在神经垂体、腺垂体的嗜碱细胞以及肾上腺网状带、球状带、束状带中均有表达,睾丸间质细胞也可见ARIP1成熟蛋白表达。结果提示,ARIP1不仅参与脑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调节,也可能参与神经内分泌腺的功能调节。  相似文献   
197.
198.
目的探讨应用平板探测器升级高频x光机成为DR系统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ANON公司的CXDI一50G平板探测器升级PHILIPSBuckyTs高频x光机,采集的图像信息传避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与医院PACS、RIS系统联网成功。结论基于高频x光机的DR升级系统,提高了影像质量,降低了材料损耗和购机成本,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9.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理论内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是转移或转化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消除或减弱污染物毒性,恢复或部分恢复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由于土壤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污染,通常需要用多种方法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涵盖多种修复方法,注重系统内在修复功能同外加修复功能的有机结合,以及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的全面恢复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趋势.本文据此提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概念,并指出生态修复应该遵从生态学的3个原理和3个原则.在生态修复中,生物修复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不同方法之间的组合服从于工艺优化原则.人为强化、激活土壤系统的净化功能,并实现同外加净化功能的耦合,可使修复效率大大提高.生态因子调控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必要前提,是生态修复的基本特征,是强化修复效果的重要手段.生态修复应该具有协调性、高效性与稳定性特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标是土壤生态功能的恢复,生态修复的基准应该根据土壤的生态功能建立.生态修复理论将在指导污染土壤修复的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0.
镉诱导拟南芥幼苗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并结合幼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研究镉(Cd)胁迫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基因组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25 ~5.0 mg·L-1)Cd处理24 d后,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地上部分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拟南芥幼苗叶片数、鲜重及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选用12条寡核苷酸引物对拟南芥幼苗地上部分与根系基因组DNA进行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RAPD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镉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genomic template stability,GTS)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3个处理组幼苗地上部分GTS分别为91%、89%和80%;相应根部GTS分别为71%、67%和60%.研究表明,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拟南芥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镉遗传毒性效应的生物标记物.比照其他几个指标,拟南芥幼苗根部RAPD谱带变化的敏感性更为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