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采用点计数调查法和访问方法在2004年12月、2005年10月、2006年4月、2006年12月及2007年5月对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三大林区(即:凤凰山林区、西大明山林区和小明山林区)冠斑犀鸟(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种群数量约53±8只,按保护区的面积计算种群密度为0.088ind·km2,按森林覆盖面积为0.23ind·km2.其中:凤凰山林区及西大明山林区估算冠斑犀鸟有41±5只,比2000年数据减少了约30只;小明山林区仅剩12只.结果反映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的冠斑犀鸟已处在极度濒危的边缘.  相似文献   
92.
人为干扰与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1  
导致贵州喀斯特森林发生退化的原因是火烧、开垦、放牧和樵采。选用群落高度、显著度、萌生株比例、生物量和耐荫树种比例5个指标对群落退化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退化群落可分为A-F6个退化等级。在受自然力作用和人为干扰不明显时,顶极群落发生正常的波动(A)。在干扰力的作用大于波动的振幅时,顶极群落发生明显退化(B-F),群落退化度逐渐增大。群落退化等级与退化群落自然恢复的演替阶段基本一致,生物量的移出和耐荫树种消退是退化的关键因素,火烧、放牧、开垦干扰群落主要分布于退化等级C-F中,樵采干扰群落多发生于B-C中。4种干扰对退化群落萌生株数影响较大,受火烧、樵采开扰群落多,而受开垦、放牧干扰群落较少。各干扰群落退化度从小至大排序为樵采干扰群落、开垦干扰群落、放牧干扰群落、火烧干扰群落。  相似文献   
93.
中国红豆杉紫杉烯合酶cDNA的分离、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杉烯合酶是一种二萜环化酶 ,催化牛儿基牛儿基焦磷酸形成紫杉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紫杉烯。利用PCR扩增同源探针筛选cDNA文库 ,克隆了一个编码中国红豆杉 (Taxuschinensis (Pilg .)Rehd .)紫杉烯合酶 3′端的 2 15 1bp的cDNA片段 ,也通过PCR扩增得到了该基因 5′端的 6 11bp的cDNA片段 ,将这两个cDNA片段拼接在一起 ,得到长 2 712bp的cDNA片段 ,具有一个 2 5 86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编码包括质体转移肽在内的共 86 2个氨基酸残基 ;该酶与太平洋红豆杉紫杉烯合酶有 97%的同源性 (identity) ,与其他植物萜类环化酶也有较高的同源性。利用融合表达载体pET_32a在大肠杆菌BL2 1trxB中表达 ,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含体形式存在。包含体经过变性、复性和再折叠 ,利用His残基亲和凝胶柱层析得到融合的紫杉烯合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对酶促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融合的紫杉烯合酶能催化产生 4(5 ) ,11(12 )_紫杉烯  相似文献   
94.
一个 2 1 bp的序列插入 B50中的人 PCNA- Lac Z′融合蛋白 m RNA的 SD序列的上游 1 1 bpH ind 切点处 ,构成正、反向插入的两个重组质粒 B50 il、B50 i2 .通过计算机程序对 m RNA二级结构的模拟分析 ,B50 il的插入序列在翻译起始区 (TIR)前形成一个发夹结构 ,但不影响 TIR的二级结构 ;B50 i2的插入序列在 TIR 5′端形成一个二级结构 ;而另一克隆 D1 3与 B50因 SD前后的 6个和 7个碱基序列的不同 ;使翻译起始区 TIR的 SD到 AUG附近的二级结构不相同 .实验测定的四者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计算机计算的解开 m RNA TIR的二级结构所需能量ΔE进行比较 ,其结果说明 m RNA TIR前面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无影响 ,而位于 TIR的 5′端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效率是有影响的 .不过 ,它与 m RNA TIR的 SD到 AUG的附近的二级结构对翻译起始效率的影响相比 ,TIR5′端二级结构的影响比较小 .同时 ,PCNA- Lac Z和 PCNA- Lac Z′两种融合蛋白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也进行了比较 ,酶活性有差别 ,但不同质粒酶活性的比值仍相同 .  相似文献   
95.
Poplar NL-80106 (Populus deltoides×P, simonii) mesophyll protop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30 days-old sterile shoot, with 4 × 107/g fr. wt of protoplast yield after purification. The protoplasts were cultured in KM8p and MS liquid media containing 2 mg/L 2, 4-D, 0. 5 mg/L NAA and 0.5 mg/L KT. Higher plating density and lower osmatic pressure (0.45 mol/L) were proved to be favourable to division of protoplast-derived cells. The first division initiated 5 days after culture, and the division frequency reached 4.5 % on the 10th day. A number'of cell colonies and microcalli was formed in 12 weeks. Using organic nitrates and glucose in protoplast culture medium wa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division frequency and plating efficiency. The calli were allowed to grow to 4--6 mm in height with red colour and compact structure on the gelrite-sohdified NLZ1 proliferation medium in 3 weeks and were transferred onto NLF differentiation medium where the frequency of shoot formation could reach 100%. The 3 cm high shoots were then cut off from the callus and rooted on 1/2 MS medium.  相似文献   
96.
蛇毒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先保  农恒岳 《蛇志》1999,11(2):9-11
目的 探讨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方法 应用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人源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结果 蝮蛇毒及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传代细胞株(Novikoff及Hep-2)的抑制作用随蛇毒剂理的增加而增强,剂量为5μg/ml时,蝮蛇毒对传代细胞Novikoff及Hep-2的抑制率分别为50.3%和47.5%,蝮蛇与眼镜蛇混合毒对Novkoff及Hep-2的抑制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97.
本文将鱼类抗冻蛋白应用于植物细胞的超低温保存。结果表明,在水稻悬浮细胞的两步法保存中,浓度为0.01mg/ml的抗冻蛋白具有特别的负作用,相对高浓度的抗冻蛋白则能减小细胞存活率的波动性。在玻璃化法保存中,浓度为0.2mg/ml的抗冻蛋白能改善保存效果,更高浓度的抗冻蛋白(>5mg/ml)反而会降低保存效果。环境冰晶量、抗冻蛋白浓度、低温保护剂浓度和细胞膜组成等是影响抗冻蛋白使用效果的几大因素。作者在机理分析中认为,一方面,抗冻蛋白能和冰晶作用,抑制重冰晶,防止去玻璃化;另一方面,抗冻蛋白也能和细胞膜作用,诱发膜表面冰晶形成。  相似文献   
98.
四数獐牙菜的胚胎学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数獐牙菜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 四分体的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形;成熟花粉为3-细胞。子房2心皮,2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4列胚珠。薄 珠心,单珠被,直生胚珠。胚囊发育为蓼型。胚乳发育为核型。胚胎发育为茄型酸浆I变型。反足细胞 在胚囊成熟时期宿存。果实成熟时,种子只发育至球型胚阶段。承珠盘存在。与已研究的獐牙菜种类 的胚胎特征相比较,该种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直生胚珠,心皮连接处强烈内凸,承珠盘存在。这三个特 征目前仅在龙胆族中的花锚属中发现。经过性状分析,它们均是演征,此三个共有演征表明四数獐牙菜 与花锚属是一单系群,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这与Yun &; Kupfer(1995)的分子证据部分吻合,因为分 子系统树上的花锚单系支包括花锚、四数獐牙菜和北美的密花属(广义獐牙菜属中的密花组),而后者的 胚胎学特征未有任何报道。胚胎学研究暗示四数獐牙菜的分类学等级有待重新评价,广义的獐牙菜属 有可能不是一单系发生群。  相似文献   
99.
100.
黄土区土壤放射性的生物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生物学循环和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剖面分布的总趋势是沿发生层往下逐步减少。其生物积聚系数因不同核素而变动在1.06—1.44间。放射性物质在各类植物体内的含量顺序是:牧草>农业作物≥灌木≥果树>乔木。植物对α放射性的富集系数一般均小于0.10,而β放射性的富集系数大都处于0.5—1.0间.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土壤放射性可分为积累、消耗和中间3种平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