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ECT基因家族已在拟南芥中被发现并报道,然而它们是否参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过程却鲜有报道。为研究胡杨PeECT8基因的功能,从胡杨叶片cDNA中克隆出PeECT8基因,构建CaMV 35S::Pe ECT8植物表达载体,利用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而测定不同浓度盐(Na Cl)和甘露醇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生长势和根长。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长度为1821 bp,可编码606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发现,PeECT8基因与毛果杨PtrECT8同源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一致性达93.42%,PeECT8蛋白包含一个YT521-B-like保守结构域。相比于野生型,过量表达PeECT8的拟南芥在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萌发率降低,在D-甘露醇胁迫下萌发率没有明显变化。在NaCl和D-甘露醇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根的伸长长度小于野生型。这表明PeECT8基因在盐胁迫和渗透胁迫下发挥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索Sertoli细胞对去除小鼠精原细胞后睾丸的动态反应。方法采用15、30和44 mg/kg的白消安腹腔注射法建立不同程度去除精原细胞的动物模型,处理后5 d和28 d时对睾丸进行组织学检测,评价精子发生状态,并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这两个时期睾丸GDNF、PLZF、Nanog和GFRα1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在白消安处理后第5天,GDNF出现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趋势,而PLZF与GFRɑ1并无显著变化,睾丸组织学观察亦无明显变化。在白消安处理后28 d时,GDNF、PLZF、Nanog、GFRɑ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出现大幅度的升高,睾丸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精子发生受到的损伤愈加严重。结论 Sertoli细胞早在白消安处理后第5天就对精原细胞的变化发生了反应,Sertoli细胞分泌GDNF的能力发生代偿性增加,进而刺激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速度加快,体现在Nanog和PLZF水平提高,从而实现精子发生的重建。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相关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发生低血糖将其分为未发生低血糖组80例(对照组)和发生低血糖组70例(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重指数、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血肌酐(Cr)水平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UM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3低血糖在夜间02:00~05:59发生的频率明显较高;4研究组二甲双胍的应用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的使用率和OAD+胰岛素联合应用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长、BMI低;血肌酐(Cr)水平和尿微量清蛋白定量(UMA)高;胰岛素的使用率及胰岛素联用OAD应用率高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医护人员需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94.
A pivotal role of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γ (PI3Kγ) in inflammatory cell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makes it an attractive target for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 In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of AS605240, a selective PI3Kγ inhibitor, on hepatitis and liver fibrosis in murine models induced by concanavalin A (ConA). Orally administration of AS605240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urvival, decreased the serum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aminase (ALT), prevented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to liver in ConA-induced hepatitis. TNF-α and IFN-γ at protein levels in serum and mRNA levels in liver were markedly reduced. Downregulated phospho-Akt level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ng the liver by AS605240 treatment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in liver and further confirmed by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in splenocytes. In ConA-induced chronic liver fibrosis model, accumulation of smooth-muscle actin (SMA)-expressing cells was partially inhibited by AS605240 treatment.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AS605240 might be of therapeutic valu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A-induced hepatic injury.  相似文献   
95.
古菌是区别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第3种生命形式, 对于揭示全球元素循环、指示地质环境等意义重大, 是目前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 古菌细胞膜脂应用于生物地质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古菌该研究领域尚待加强的方面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6.
目的:构建凝血酶敏感蛋白-1N端片段(TSF)的原核表达体系,测定重组蛋白的活性。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DNA中扩增得到thbs1基因片段,克隆到pET32c(+)载体系统并转化BL21大肠杆菌,表达纯化得到TSF。MTT法体外测定目的蛋白对ECV30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CD36的表达。结果: 获得了原核表达的重组TSF蛋白。目的蛋白对CD36阴性的ECV304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低剂量重组TSF蛋白是一个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治疗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7.
甘薯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其种质保存一般采用田间种质圃和离体试管苗保存两种方式.但因甘薯的生理特性及这两种保存方式本身存在的弊端,有必要开展新的保存方法研究.超低温保存是目前甘薯种质长期安全保存的最有效方式.本文对甘薯超低温保存的定义、方法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进行了论述,并对茎尖玻璃化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8.
We used the Allium przewalskianum diploid–tetraploid complex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QTP) as a model to examine how this complex responded to the Quaternary climatic oscillations, and whether multiple autopolyploidizations have occurred. We sequenced five chloroplast DNA (cpDNA) fragments (accD‐psaI, trnH‐psbA, trnL‐trnF, trnS‐trnG and rpl16‐intron) in 306 individuals (all of known ploidy level) from 48 populations across the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complex.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32 haplotypes—11 in diploids only, 13 in tetraploids only, and 8 found in both cytotypes. This, plus network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etraploids have arisen independently from diploids at least eight times. Most populations in the eastern QTP contained multiple haplotypes, but only a single haplotype was found for 17 tetraploid populations on the western QTP, suggesting a recent colonization of the western QTP. We further found that this species complex underwent an earlier range expansion around 5–150 thousand years ago (kya), after the largest glacial period (800–170 kya) in the QTP. In addition, the high frequencies of tetraploids in the QTP suggested that the tetraploid A. przewalskianum cytotype has evolutionary advantages over diploids in colonizing and/or surviving the arid habitats of the QTP.  相似文献   
99.
厦门市不透水面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是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对不透水面的监测和驱动力分析不仅能增加对城市化进程的了解,而且对城市景观格局研究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978-2018年间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全限制性最小二乘法、景观格局分析、坡度梯度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法,研究厦门市不透水面景观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1978-2018年,厦门市不透水面面积增加348.96 km2,年均增加8.72 km2;不透水面动态度在2005-2010年达到最大,为9.0%;厦门市86.6%以上的不透水面分布在坡度6°以内,2010-2018年有向更大坡度扩展趋势。随着坡度的升高,不透水面占比减小,斑块密度随之减小且形状趋于规整连续,不透水面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厦门市不透水面的增加与地区经济总量和人口显著相关。研究期间,厦门市不透水面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在未来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协调好不透水面的扩张范围和速度,避免过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带来生态环境问题,以满足厦门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0.
白果蒲桃是福建省云霄县特有极小种群植物,对其进行种群现状研究和保护评价。结果表明: 现存白果蒲桃种群只有25株,母树仅1株,除母树和1株小树外,其余均为幼苗幼树,数量稀少,缺乏中树、大树等龄级阶段。幼苗幼树空间分布不均匀,绝大多数分布于距离母树10~25 m的范围内。种群龄级结构不连续,种群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种群竞争主要来自其他伴生树种,其中,厚壳桂竞争指数占总竞争指数的66.6%,远高于其他种类。本研究构建珍稀濒危暨极小种群植物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濒危程度、保护价值和保护优先性3个方面对白果蒲桃进行保护评价。白果蒲桃濒危程度为Ⅰ级(濒危程度指数为4.510),属于极危种,保护价值为Ⅰ级(保护价值指数为4.052),保护价值极大,保护优先性为Ⅰ级(保护优先性指数为4.016),应列为最优先保护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