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0篇
  免费   596篇
  国内免费   256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73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2015年对宜兴莲花荡水系四个季节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36种,其中,原生动物72种、轮虫39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9种、其他幼虫及卵3种。群落结构以原生动物和轮虫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浮游动物的年平均密度为14 664 ind/L,年平均生物量为4.903 mg/L,生物多样性指数H′年平均值为2.26。浮游动物密度以及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对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水质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总氮(TN)、氨氮(NH4+-N)以及溶解氧(DO)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主要因素。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以及优势种情况,判定莲花荡水系整体处于中污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证实大肠杆菌Nissle 1917作为自然菌株存在于动物猪体内,并能从猪粪便中分离。建立大肠杆菌Nissle 1917的原位杂交鉴定方法。【方法】采集135份健康断奶仔猪的新鲜粪便制备DNA模板,以人源大肠杆菌Nissle 1917为阳性对照菌株,分别针对Nissle 1917的I型菌毛亚单位Fim A、F1C菌毛亚单位Foc A及两个质粒pMUT1和pMUT2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其中427 bp大小的质粒片段pMUT2(a)作为目的片段回收纯化,用地高辛随机引物标记法制成DNA探针。【结果】从其中的2份DNA模板中扩增出上述5对特异性引物PCR预期大小相符的片段,初步认为大肠杆菌Nissle 1917可能存在于猪体内。应用制备的探针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的方法从2份阳性粪便样品中筛选出2株阳性菌落,通过血清学检验、PCR扩增和测序进一步鉴定为阳性Nissle 1917菌株。【结论】动物源益生菌Nissle 1917的分离鉴定,为优良动物源益生菌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前期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为阿魏蘑和胶红酵母共培养过程中提高漆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消耗情况,以及胶红酵母和β-胡萝卜素对阿魏蘑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魏蘑单培养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0.067%),最优添加时间为48 h,漆酶酶活达到7 083 U/L,为单培养的2.9倍。在形态研究中发现中小型菌球和粗糙型菌球都有利于产漆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控制阿魏蘑的菌体形态均可提高漆酶的产量,为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样方调查和室内检测相结合法对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迎风坡、坡顶、背风坡和丘间地不同土层(0~10、10~20和20~4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及草本群落的生产力(包括盖度和地上部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包括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不同微地形的土壤物理性质与草本群落各指标间以及草本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微地形的土壤物理性质总体上差异显著,但不同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从丘间地、背风坡、坡顶到迎风坡,土壤的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依次递减,而土壤容重则依次递增,说明迎风坡的土壤结构较差且水分散失较多,而丘间地的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均相对较好.不同微地形间草本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总体上也存在明显差异,从背风坡、丘间地、坡顶到迎风坡,草本群落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仅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在丘间地最高、在迎风坡最低,说明迎风坡的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较低,群落稳定性差,而背风坡和丘间地的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均较高,群落稳定性较好.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草本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的其他物理性状呈正相关,但仅部分指标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草本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各指标间呈正相关,但多数指标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微地形能够显著影响浑善达克沙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和草本群落的分布特征,气候和人为干扰使该沙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草本群落生产力降低并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研究幻紫斑蝶(Euploea core Cramer)成虫对6种寄主植物和2种非寄主植物的产卵选择,以及用5种寄主植物饲养下幻紫斑蝶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为幻紫斑蝶人工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幻紫斑蝶成虫优先选择聚果榕,其次选择古钩藤和马利筋进行产卵;用黄花夹竹桃饲养的幻紫斑蝶发育历期最长,用马利筋饲养的幻紫斑蝶发育历期最短;用古钩藤、爬森藤和马利筋饲养的幻紫斑蝶蛹的质量、体长和头宽均大于其它两种寄主植物;用古钩藤、爬森藤和聚果榕饲养的幻紫斑蝶存活率较高,而黄花夹竹桃最低;用古钩藤饲养的幻紫斑蝶成虫产卵量、交配频率和卵孵化率均最高,其次为爬森藤。因此,聚果榕、古钩藤和马利筋可作为幻紫斑蝶成虫产卵的优势寄主,古钩藤和爬森藤可作为饲养幻紫斑蝶的优势寄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对休情期银黑狐腔前卵泡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7月龄埋植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各5只,取其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制备超薄切片后利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每枚卵巢的各级腔前卵泡各1-5个,并进行拍照。结果埋植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内均有少量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卵母细胞中还可见少量滑面内质网;初级卵泡卵母细胞内,均开始形成不完整透明带,线粒体及内质网数量均有所增加,沿透明带出现少量皮质颗粒;次级卵泡阶段,未埋植MLT银黑狐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埋植MLT的多,其余细胞器未见差异。结果表明,MLT对休情期银黑狐卵巢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脂滴、高尔基体、皮质颗粒等细胞器的发育没有影响,仅对初级卵泡阶段内质网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背景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将促使森林土壤碳输入增多。凋落物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 对土壤呼吸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模拟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提高、凋落物产量增加情景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影响, 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 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 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 通过设置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和对照(保留凋落物, 不做任何处理)处理, 研究了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 土壤含水量在10%-25%范围内, 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当含水量<10%时, 由于干旱胁迫打破了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耦合, 改变了Q10值, 使得Q10值小于1。土壤呼吸与凋落物输入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杉木人工林对照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及米槠次生林对照处理, 土壤呼吸与2个月前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而米槠次生林添加凋落物处理, 土壤呼吸与当月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 不同林分凋落物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不同, 米槠次生林凋落物层呼吸年通量明显大于杉木人工林, 分别占各林分土壤总呼吸的34.4%和15.1%, 添加凋落物后, 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 但添加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对照的差值小于年凋落物输入量。因此, 在未来全球CO2升高背景下, 植被碳储量的增加、凋落物增加并没有引起土壤呼吸成倍增加, 更有利于中亚热带地区土壤碳吸存。  相似文献   
998.
发表多篇以转基因农产品饲喂动物而导致健康损害论文的维罗纳大学(University of Verona)学者Manuela Malatesta,是国际上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通过对美国Web of Science数据平台全部论文的检索,重点分析了其所发表的10篇转基因毒理学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结论,并追踪其研究的相关证据及学术界对其研究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该研究方法与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Malatesta所发表转基因存在安全隐患的10篇研究论文,由于其研究材料及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除了个别存在明显错误的论文无法重现而被学术界所否定外,其余论文均被后续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的同类研究所推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Ⅰ类受体(DR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ox-LDL),DR1激动剂干预组(SKF),DR1阻断剂干预组(SCH),ERK阻断剂干预组(PD98059);应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泡沫细胞;硝酸还原法检测NO、NOS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x-LDL刺激48 h可形成泡沫细胞;DR1在THP1细胞上表达,ox-LDL刺激后,DR1蛋白表达降低(P<0.01);激活DR1受体能够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NO、iNOS增多(P<0.01);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SKF的作用部分丧失。结论:激活DR1受体可抑制ox-LDL引起的THP-1细胞NO的大量产生,此过程可能由ERK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响应面法对乌骨藤Marsdenia tenacissima通光藤苷G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通光藤苷G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ct 8.0软件对试验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通光藤苷G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通光藤苷G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溶液浓度80%,料液比1∶20(W/V),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通光藤苷G提取率为0.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