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原土壤肥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蔡晓布  张永青  邵伟 《生态学报》2008,28(3):1034-1044
就藏北退化高寒草原土壤肥力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高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化学、生物学性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土壤生物学性质对土壤肥力的演变则具有关键影响.(2)随草地退化程度的提高,2~1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孔度、土壤含水量则分呈显著的增、减趋势,但草地退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高寒草原土壤中,>0.25 mm的水稳性团粒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则具有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3)轻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腐殖质与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度、严重退化草地则呈相反趋势;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在总体上随草地退化的加剧而呈下降趋势;腐殖质碳占有机碳比重、HA-C占腐殖质碳比重、HA/FA则均随草地退化的加剧而呈明显上升;(4)不同程度退化草地2~10 cm土层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土壤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等在总体上与有机质的变化趋势相一致;BC/BN与TC/T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7 0* *,p≤0.01),轻度、中度退化草地BC/TC、BN/TN均呈明显上升,仅严重退化草地呈下降趋势.5)高寒草原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则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2.
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延平  邵明安  张兴昌 《生态学报》2008,28(8):3769-3778
通过定点土壤水分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区35~45°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年际、年内动态变化规律、干燥化特征及其补偿恢复特征.结果表明: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贫水年0~10m土层贮水量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26.2%~42.0%,丰水年贮水量也仅占田间持水量的27.0%~43.3%;亏缺次序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油松>荒坡>杏>枣>农地.年际间同一植被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00cm以上土层内, 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同一生长季,各种植被0~120cm土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都较大,但植被间差异较小;120cm以下土层,变异系数较小,但植被间差异较大.陡坡地多年生植被均有永久干层存在,但深层土壤干燥化强度因植物种类和生长年限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雨季土壤水分的补偿和恢复深度为1.0~1.4m,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贮水增量和补偿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植被丰水年的雨水补偿深度比干旱年可增加60cm以上,5m土层贮水增量增加3倍以上.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贮水亏缺状况不能得到改善, 土壤干化现象也不可能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93.
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邵超峰  鞠美庭  楚春礼  胡翠娟 《生态学报》2008,28(11):5601-5609
港口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港口是顺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新一代港口的主要模式。通过生态港口内涵的探讨,建立了生态港口建设的概念模型。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际先进港口环境保护及生态港口建设经验及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生态港口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外部环境及基础的分析,从港口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生态港口的规划与建设、生态港口指标体系的建设、港口功能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港口发展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讨论了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4.
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了在围封去除干扰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进程.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在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呈波动状变化,最高值出现在第6年,为3.3,随后又呈现下降趋势.丰富度和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和0.912.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813(P>0.05).在演替的进程中,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替代变化.在恢复演替初期C4植物对地表的覆盖和有机物的输入起关键作用,而C3植物在后期对群落稳定起重要作用.1年生植物在典型草原恢复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并为群落输入大量养分,为其他植物定居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95.
外源NO调控小麦幼苗生长与生理的浓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100-2000 μmol·L-1 5个浓度梯度的SNP(外源NO供体)处理后小麦幼苗的生长、水分生理和光合能力的动态变化,探讨外源NO优化调控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的SNP浓度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具有不同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低浓度(100~200 μmol·L-1)SNP明显增加了根系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但对根系的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浓度超过200 μmol·L-1的SNP处理后,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降于对照以下,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也开始降低.低浓度SNP处理(100 μmol·L-1)明显改善了小麦叶片的光合性能从而促进地上部干物质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且增加了叶片的水势和渗透势.另外,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叶绿素荧光参数(qP、NPQ)对SNP的反应也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因此,外源NO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100 μmol·L-1SNP对小麦幼苗生长生理的调控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马传染性贫血弱毒疫苗EIAVFDDV在体内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在免疫马血浆中低拷贝存在状态的形成原因,使用连续给予地塞米松的方法,对EIAVFDDV免疫马匹进行了免疫功能抑制.连续给药10天后,以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原的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增殖实验表明,实验马匹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了明显抑制.使用实时RT-PCR对免疫抑制前后实验马匹体内EIAVFDDV的载量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显示,EIAVFDDV免疫马匹体内的病毒载量在2匹马中未见升高,1匹马体内略有增高,但仍处于EIAVFDDV在免疫马匹体内载量的正常范围.作为对照,强毒株隐性携带马的病毒载量提高了约25000倍,并出现了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结果提示,致弱后病毒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而非免疫压力,是EIAV疫苗株在宿主血浆中低拷贝存在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免疫系统功能受抑制状态下,疫苗株在免疫马体内仍然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低拷贝复制状态,进一步显示了EIAVFDDV在应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7.
银川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银川市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区域,湖泊湿地是银川市最具特色和影响的生态资源。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费用法、费用支出法、碳税法、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等,对银川市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每年其提供的总价值为130288万元。其中,以物质生产价值最大为54765万元,其余依次是调节气候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休闲娱乐价值、教学科研价值、涵养水源和蓄洪防旱价值、栖息地价值、水源供给价值、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价值,其价值量分别为25851、20000、9661、7460、5360、5000、1889、302万元。因此,在银川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必须从粘个毕态系统的角席小发.科学合理她保护和利用湿妯资源。  相似文献   
998.
999.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GBV-C/HIV共感染可延缓HIV感染疾病的进程,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本研究收集我国安徽省阜阳市HIV血清学阳性的既往献血员血浆标本,对其进行GBV-C感染的检测,研究GBV-C/HIV共感染与HIV病毒载量和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关系.用RT-PCR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在203人中检出GBV-C感染52例,显示该人群GBV-C的感染率为25.6%,男性感染者(35例,67.3%)高于女性感染者(17例,32.7%).分析发现,GBV-C感染与未感染两组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HIV病毒载量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的HIV-1感染者均未接受ART治疗,因而排除了治疗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HIV-1感染晚期的献血人群,GBV-C/HIV共感染对CD4细胞和病毒复制水平无显著影响.由于本研究对象中无HIV-1早期感染者,因而不能判断GBV-C在HIV-1感染的早期对疾病进展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预设取样器和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渗滤液灌溉条件下,土柱土壤不同深度剖面 N2O的浓度以及N2O和CO2的表面释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渗滤液灌溉可促进N2O的生成和释放,灌溉后24 h内土柱N2O的释放通量与表土下10 cm(r=0.944,P< 0.01)、20 cm(r=0.799,P<0.01)、30 cm(r=0.666,P<0.01)和40 cm(r=0.482,P<0.05)处所生成的N2O浓度呈显著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递减.渗滤液灌溉还促进了CO2的释放,但N2O与CO2释放通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渗滤液的灌溉负荷主要决定温室气体释放总量的强弱(N2O和CO2,以CO2当量计),灌溉负荷为6 mm·d-1条件下温室气体释放总量为灌溉负荷2 mm·d-1的3倍多.采用表土下20 cm处灌溉方式可比表土下10 cm处灌溉方式削减47%的温室气体释放总量.渗滤液灌溉土壤14 d内,N2O释放量约占温室气体释放总量的57.0%~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