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5篇
  免费   2594篇
  国内免费   12024篇
  33513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736篇
  2022年   1118篇
  2021年   1159篇
  2020年   1094篇
  2019年   1217篇
  2018年   822篇
  2017年   785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1049篇
  2014年   1567篇
  2013年   1386篇
  2012年   1903篇
  2011年   1896篇
  2010年   1661篇
  2009年   1724篇
  2008年   1882篇
  2007年   1800篇
  2006年   1789篇
  2005年   1423篇
  2004年   1191篇
  2003年   1069篇
  2002年   984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835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295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7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5年   12篇
  1954年   16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使用冷冻方法防治昆虫标本虫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建  刘虹  陈小琳 《昆虫知识》2005,42(1):96-98
皮蠹幼虫对昆虫标本的蛀蚀是我国北方地区标本保藏时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经12次的试验观察表明,花斑皮蠹幼虫TrogodermavariabileBallion在冰柜中放置位置不同其冷冻致死率亦不相同置于冰柜表层的,死亡率介于0~50%;上层的死亡率为95%~100%;中上层及中层死亡率达100%。放置在表层及上层的皮蠹幼虫,在经2d以上的冷冻处理后部分个体出现复活。因此,对那些原先放置上层及表层的标本,第1次冷冻结束后,间隔数天应再进行第2次冷冻,以提高和巩固冷冻杀虫效果。经3年的实践证明,采用冷冻方法治理皮蠹幼虫为害效果明显,可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相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的转育后代B5 (高抗褐飞虱 (NilaparvatalugensSt l) )与感虫品种明恢 6 3(OryzasativaL .)为亲本 ,构建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抗褐飞虱鉴定 ,筛选出极端抗虫株系和极端感虫株系 ,运用分群分析法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分别建成了极端抗虫集团 (resistantbulk)和极端感虫集团 (susceptiblebulk)的蛋白质池。利用双向电泳技术 ,分别分析了极端抗虫集团和极端感虫集团受虫害与未受虫害的秧苗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 ,虫害 48h后 ,感虫集团的一个分子量为 40kD的蛋白质P40 (pI=6 .3)的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而在抗虫集团中 ,P40的表达未受影响。与褐飞虱为害后抗虫株系和感虫株系不同的生理反应相联系 ,推测P40与水稻受褐飞虱虫害后引起的应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世界范围关注的焦点,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是世界各国针对感染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但随着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尤其是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的增加,标准三联疗法根除效果逐渐不能满足需求,更多的疗法得以推出。但是新推出的诸多疗法都应用了比以前更大剂量、更多种类甚至更长疗程的抗生素,这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微生态结构和数量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对其耐药性产生影响。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和一些新型实验疗法的研究结果,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研究了LED直接照射对肿瘤细胞牛长特性的影响.实验采用功率密度为7.23 mW/cm2、中心波长为(650±10)nm的红色LED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不同时间的照射,采用MTT法用酶标仪测试了实验处理后肿瘤细胞的吸光值,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用PI荧光染色法对细胞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小于18 min的低强度红色LED照射呵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而大于35 min的低强度红色LED照射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采用合适剂量的低强度红色LED照射肿瘤细胞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这对LED直接照射治疗肿瘤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描述在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貘属新种和政貘(Tapirus hezhengensis sp. nov.),它是貘属中已知最小的种之一。在基本特征上,临夏盆地的和政貘与现生貘已相当接近,前臼齿完全臼齿化,门齿、犬齿的数目和形态也与现生貘一致。东亚晚中新世缺少貘科化石的材料,和政貘的发现对中国第四纪貘类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显示中中新世起源于欧洲的真貘在晚中新世时期已扩散至东亚。貘类通常适应于潮湿的热带森林环境,但和政貘在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发现说明这类动物也能够生活于干旱的温带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8个PLZF-RARα融合基因突变体.用“滞后”胶实验证实PLZF-RARα与PML-RARα一样,亦能以同二聚体的形式结合到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上,且PLZF的POZ结构域介导PLZF-RARα同二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但两者与RARE的结合类型存在差异,在DR5G,PML-RARα的结合强度大于PLZF-RARα;而在DR5T,则是PLZF-RARα强于PML-RARα.进一步工作证实PLZF-RARα能与RXR形成异二聚体,并产生4种复合物.用免疫沉淀法发现PLZF-RARα亦能与PLZF形成异二聚体,而且也是通过POZ结构域介导PLZF-RARα和PLZF异二聚体的形成.同PML-RARα一样,PLZF-RARα对RARE的结合反应亦受维甲酸调控.  相似文献   
17.
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桉树枝瘿姬小蜂雄虫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虫雄蜂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利用DNA池技术研究猪GH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猪GH基因启动子区序列的多态性,期望筛选出对猪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的SNP位点,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及选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约克、可乐猪、香猪和黔北黑猪为试验对象,构建品种DNA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猪GH基因启动子区-856~+171片段共1 027bp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除香猪外,在其他3个猪种5'-端侧翼序列发现5个SNP位点:C22T、A- 26T、G- 219A、T- 385A和C-391T,并且在大约克GH基因启动子区-640处发现了一个12bp碱基序列(GGCAAAGTGTAG)的缺失.结论:DNA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能够很好的筛选SNP位点,本研究采用该技术在猪GH基因启动子区- 856~+171片段检测到了5个SNP位点.  相似文献   
19.
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1月~2008年5月调查了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资源,共采得陆生贝类47种(含2个未定种),隶属13科27属,其中16种为江西省陆生贝类新纪录种.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陆生贝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占种类总数的63.83%.其优势种为墙草真管螺和同型巴蜗牛.分析11个采集点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范围为0~6.234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范围为0~3.5676;Pielou均匀度指数( Jsw )范围为0~1.3610.环境越复杂,种类组成越丰富;物种分布越均匀的地区,陆生贝类多样性指数就越高.  相似文献   
20.
以'福眼'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Fuyan')果实为材料,研究呼吸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对采后果皮脂氧合酶(LOX)活性、膜脂脂肪酸组分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及其与果皮褐变的关系.结果表明:DNP处理导致龙眼果皮细胞膜透性、LOX活性和褐变指数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的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等饱和 脂肪酸的组分增加,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花生一烯酸(C20:1)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组分下降,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因此认为,DNP促进了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可能是由于提高了LOX活性,促进了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解而引起膜系统完整性受损,最终导致细胞膜结构的破坏,使酚酶与酚类物质接触而引起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