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44篇
  免费   6962篇
  国内免费   6537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1121篇
  2022年   1453篇
  2021年   4868篇
  2020年   3259篇
  2019年   4101篇
  2018年   4037篇
  2017年   2945篇
  2016年   4133篇
  2015年   5953篇
  2014年   7026篇
  2013年   7375篇
  2012年   8665篇
  2011年   7877篇
  2010年   4593篇
  2009年   4303篇
  2008年   4901篇
  2007年   4253篇
  2006年   3631篇
  2005年   2912篇
  2004年   2386篇
  2003年   2181篇
  2002年   1764篇
  2001年   1526篇
  2000年   1407篇
  1999年   1456篇
  1998年   842篇
  1997年   905篇
  1996年   830篇
  1995年   790篇
  1994年   688篇
  1993年   577篇
  1992年   692篇
  1991年   547篇
  1990年   467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288篇
  1987年   227篇
  1986年   189篇
  1985年   216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123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通过试验测定在武育粳2号上水稻拔节期正处于幼穗形成阶段,受褐稻虱危害实粒数减少,产量下降;孕穗期较耐褐稻虱危害,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孕穗末期至灌浆初期为水稻受害最敏感的时期,危害后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下降,水稻显著减产;灌浆后期至乳熟期受褐稻虱危害主要导致干粒重降低,且越接近成熟产量损失越低。  相似文献   
972.
三化螟种群系统的最优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庆  古德祥 《昆虫学报》1995,38(3):296-304
以三化螟Tryporyza invertulas(Walker)种群动态模型和水稻产量损失预测模型为基础,根据水稻插植期、品种抗性,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杀虫剂多次使用等控制措施以及它们的各种不同组合对该虫种群动态、水稻产量损失串和净收益的影响,以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研究三化螟种群的最优管理决策。其中,对昆虫种群动态模拟方法作了一点改进,它综合了前人所提出的种群动态模型的优点。建立的系统模型能够提供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在内的、对三化螟种群实施有效管理的最优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973.
张文吉  程会文 《昆虫学报》1995,38(3):257-265
采用敏感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及由5种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家蝇中胸足离体标本,观测五种药剂对足感觉神经纤维冲动发放的影响。各种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均可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发放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阻断。以阻断时间和加药剂量为参数,求出神经敏感度。结果表明:五种药剂作用于敏感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室内生物测定的LD50值(μg/头)无相关性,而与供试药剂中反α体与顺α体的比例有关,反α体所占比例越多的药物,神经敏感度越高。抗性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敏感 家蝇相比大幅度下降,可以认为神经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氯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抗性家蝇中,氯氰菊酯品系(RC1)的抗生水平最高,但它的神经敏感度较其它抗性品系也高,由此推测,RC1,的抗性机制与其它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74.
张荣广  吴德强 《昆虫学报》1995,38(2):234-236
单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角叶蚤科)张荣广,吴德强,李宝肃(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兰州730030)在鉴定甘肃省单蚤属Mo。op。yllu。Kolenati,1857的跳蚤时,发现在形态上与花鼠单蚤Monopsyllu。。ndag。sRotlischl...  相似文献   
975.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金缕梅科各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并结合化石、古地理及古气候等证据,讨论该科的分布中心,可能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以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金缕梅科植物共30属144种,间断分布于亚洲西部、东部、东南部,非洲东部、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中美洲和北美洲的东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尚无现代类群分布的记载。它基本上是一个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分布的科。通过对该科30个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的分析,将金缕梅科属的分布归纳为:A.热带分布类型(18属),包括(1)热带亚洲分布(11属),(2)热带中美洲分布(2属),(3)热带非洲分布(2属),(4)热带大洋洲分布(3属),B.温带分布类型(12属),包括(5)东亚分布(7属),(6)西亚分布(2属),(7)西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9)北美分布(1属)。东亚区南部到印度支那区北部(即中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是它的现代分布区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原始类型分布和外类群分布分析,提出该科植物起源于劳亚古陆,并曾经有一个很长的白垩纪历史,至少在早白垩纪金缕梅科植物的先驱就已经出现。最后,从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等方面探讨了金缕梅科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6.
张文霞  梁醒财 《昆虫学报》1995,38(4):486-492
横断山地区果蝇三新种(双翅目:果蝇科)张文霞,梁醒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果蝇属果蝇亚属Drosophila(Drosophila)的melanderi种组由Wheeler1949年建立...  相似文献   
977.
囊萼紫草属与滇紫草属花粉形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囊萼紫草属3种和滇紫草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囊萼紫草属的花粉为哑铃形或茧形,中等大小,P/E比为1.6一1.67,三孔沟,内孔横长;具小刺状纹饰。滇紫草属的花粉为近长球形或近卵球形,P/E为l—1.23;三孔沟或三合沟孔,内孔一般纵长,具皱波状纹饰,在皱波上具密集的小瘤或微颗粒。从花粉形态的角度,本文支持把囊萼紫草属从滇紫草属(广义)中分离出来的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在滇紫草属的花粉中首次观察到了一种比较少见且特化的花粉即单极三合沟孔的花粉。  相似文献   
978.
蚤数量与宿主数量和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仲来  张万荣 《昆虫学报》1995,38(4):442-447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1975一1989年长爪沙鼠密度、蚤指数监测数据和本地区气象站的,项气象因子资料,分别求出了蚤指数与鼠密度的直线和曲线的回归模型,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因子集模型和标准回归模型,给出了鼠蚤因子和气象因子间的典型棺关分析。结论:宿主数量变化导致蚤指数变化;气象因子综合影响蚤指数;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是影响蚤数量变动的重要因子;气象因于对蚤指数的影响大于对鼠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蜘蛛杀虫肽基因的合成及其在植物中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用生物制剂防治害虫,虽然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但效果往往不稳定,而用基因工程方法,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的基因组中,让植物自身产生抗虫物质,将是一种理想的途径[1,2]。抗虫的植物基因工程主要是利用苏云金杆菌的内毒素蛋白,转化此基因的烟草和番茄显示了对虫的抗性[3—6]。澳大利亚Deakin大学从一种蜘蛛毒液中分离纯化到一种只有37个氨基酸的小肽,体外实验发现其能杀死多种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昆虫,但对哺乳动物没有毒害作用[7]。我们根据此肽的氨基酸序列,采用植物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并克隆了此肽的基因…  相似文献   
980.
Ferritin, an iron storage protein, was isolated from larvae and pupae of Aedes aegypti grown in an iron-rich medium. Mosquito ferritin is 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 composed of several different, relatively small, subunits. Subunits of molecular mass 24, 26, and 28 kDa are equally abundant, while that of 30 kDa is present only in small amounts. The N-terminal sequence of the 24 and 26 kDa subunits are identical for the first 30 amino acids, while that of the 28 kDa subunit differs. Studies using antiserum raised against a subunit mixture showed that the ferritin subunits were present in larvae, pupae, and adult females, and were increased in animals exposed to excess iron. The antiserum also was used to screen a cDNA library from unfed adult female mosquitoes. Nine clones were obtained that differed only in a 27 bp insertion in the 3′ end.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was used to obtain the complete protein coding sequence. A putative iron-responsive element (IRE) is present in the 5′-untranslated region.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shows a typical leader sequ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most insect ferritins are secreted, rather than cytoplasmic proteins. The sequence encodes a mature polypeptide of 20,566 molecular weight, smaller than the estimated size of any of the subunits. However, the sequence exactly matches the N-terminal sequences of the 24 and 26 kDa subunits as determined by Edman degradation. Of the known ferritin sequences, that of the mosquito is most similar to that of somatic cells of a snail. © 199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