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瓜雌蕊与自花及远缘花粉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瓜柱头表面经去垢剂、蛋白酶及Con A处理后花粉不能萌发或花粉管生长受阻,Con A能专一地与柱头表面结合。柱头块加入培养液可促进花粉萌发。不同的远缘花粉授粉后在雌蕊不同部位受阻。在成熟南瓜雌蕊提取液中检测到血凝活性,凝集素可能参与雌蕊对远缘花粉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开展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水势变化的联动分析对于揭示植物水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在黄土高原苹果园对果树生长季大气水势(Ψair)、木质部水势(Ψstem)、土壤水势(Ψsoil)进行连续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苹果树在生长季的日平均Ψstem为-0.57 MPa,在-0.24~-2.0 MPa间变化。苹果树SPAC连续体中水势梯度(ΨsoilΨstemΨair)平均为1∶9.8∶1155,其中植-土界面的水势梯度(ΨstemΨsoil)与土壤体积含水率(VWC)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ΨstemΨsoil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相关性强于ΨstemΨair间的相关性。当Ψsoil<-0.08 MPa(VWC=17%,约为田间持水量的0.56倍)时,ΨstemΨsoil变化响应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气-植界面的水势梯度(ΨairΨstem)与Ψsoil间由无明显关系转变为紧密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3)。ΨairΨstem的驱动存在阈值效应,在Ψair降到-69 MPa前,Ψstem日变化幅度随Ψair增加而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率降低引起苹果树水势、SPAC各界面上的水势梯度明显下降,且在土壤含水率降至约17%时存在阈值效应。研究结果为理解树木水分状况对土壤、大气干旱的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是引起水痘和带状疱疹这两种临床表现不同病症的共同致病原,其基因组中ORF43是VZ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的必需基因,但目前尚无针对VZV ORF43编码蛋白性质与功能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目的 是制备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以初步研究该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本研究构建了VZV ORF43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该蛋白的表达,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后,使用杂交瘤技术及克隆化筛选,获得一株特异性强、反应性好的抗VZV ORF43单克隆抗体2D3.本研究使用该抗体鉴定出VZV ORF43蛋白在质粒转染细胞与病毒感染细胞中表达的分子量大小均约为70kD,但分别呈现出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不同亚细胞定位.以上工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该蛋白在VZV感染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中部近海上升流海域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上升流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64种,桡足类占主要优势,包括5个生态类群,分别是暖温带近海种、暖温带外海种、亚热带近海种、亚热带外海种和热带大洋种.在种类数组成上,春季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夏季则是亚热带近海种和亚热带外海种居多,秋季也是亚热带种居多,其中夏季暖温带种种类数要高于春季和秋季,这一现象与同时期东黄海沿海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上升流将一些在海洋底部度夏的暖温种带至海洋表面造成的.此外,3个季节生态类群都是以近海种为主,表明沿岸流是影响这一海域的最主要的水团.在丰度组成上,4月暖温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98.79%,7月暖温带近海种也是组成丰度的重要部分,10月则是亚热带近海种丰度最高.丰度组成所反映的规律与种类数组成规律一致.上升流的存在导致夏季近海暖温带种大量出现,是影响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组成的重要因素;受长江径流和椒江径流的影响,近海种成为主要生态类群,是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Fifte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developed for th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from the (GT)n microsatellite‐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using the fast isolation by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 protocol. The polymorphism of all 15 loci ranged from two to seven alleles with observed heterozygosities ranging from 0.03 to 0.98 (mean 0.43) in one population of 40 individuals. These novel loci will b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t genetic level and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of this vulnerable species.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生物信息学资料。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HBsAg的核酸序列,用ExPaSy、EBI和NCBI网站的在线软件推导其编码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并在Blastn比对后选择不同地理株进行分子进化进行分析。结果:HBsAg由22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25777.6Da,等电点8.74,为亲水性蛋白质;信号肽位于1-29aa处,二级结构由-螺旋(18.14%)、延伸(25.66%)、随机线圈(56.19%)组成。中国与日本、冈比亚、德国、西班牙、墨西哥、荷兰、瑞典、泰国的HBsAg相似率依次为99%、94%、94%、94%、91%、89%、98%、98%、98%.。用不同地理株HBsAg核酸序列构建出的分子进化树中,中国和日本的聚成一簇。结论:通过对HBsAg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该抗原特征,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的感染与发病机制、研制基因工程疫苗以及研究HBsAg新的功能域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尘螨主要变应原Der f1进行核酸序列测定,探讨其系统进化信息。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Der f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巢式PCR扩增Der f1的cDNA,纯化、回收、克隆至pMD19-T simple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后用Clustal W 1.83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成功扩增出Der f1的cDNA片段,测序表明该基因含ORF1个,长度966bp,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9.9%。该变应原具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与果蝇进化关系最远,与梅氏嗜霉螨进化关系最近。结论:成功获得了尘螨变应原Der f1基因片段,根据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出的系统进化树与形态学分类不一致。  相似文献   
8.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197A(3A)在常温条件下是不育的(Figs.11&2),经热激(45℃)诱导不同程度地恢复了育性(Figs.13&4),为研究其不育机理提供了线索。热激2h后,3A中即可产生一类线粒体热激蛋白(HSPs)。其中,分子量为70kD的HSP70含量最高,也最为稳定。不过,3A中HSPs的稳定性弱于保持系3197B(3B)(Fig.2,Panels1~4)。放线菌素D抑制HSPs的合成,而氯霉素无此作用(Fig.2,Panels5&6),表明:HSPs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再跨膜转运到线粒体中的。3A幼穗经热激后,线粒体的总蛋白量猛增了2.7倍(Fig.3),达到3B的水平,育性亦变为可育的。Fig.4表明:HSP70反义链cDNA(R1)能进入到3B花药细胞中,并与靶RNA(HSC70mRNA)结合,而对照、正义链cDNA(D)链无此反应。由此、再增加一个通用保守序列的反义链cDNA(R2)、共两个探针(R1、R2),可以检测到:3A在常温下没有能力合成HSC70mRNA(Fig.5),而在热激条件下,转变为有能力(Fig.6)。启示:3A在热激条件下由不育转变为可育  相似文献   
9.
云雾龙胆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雾龙胆(Gentiana nubigena)中分离到一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LD5,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LD5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D5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龙胆苦苷,以及一种与云雾龙胆醇提取物相似的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0.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标记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的真菌分类主要根据真菌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真菌分类鉴定研究的手段。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在进化上比编码区快,种内的不同菌株之间高度保守,但在种间变化极大,故可为真菌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简要综述了ITS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相关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