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2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bstract Species of Prunus L. sect. Persica are not only important fruit trees, but also popular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plants.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seedlings, barks, or fruit kernels is sometimes required, but no reliabl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re available. Nowadays, the technique of DNA barcod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meet such requirement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suitability of 11 DNA loci (atpB‐rbcL, trnH‐psbA, trnLF, trnSG, atpFH, rbcL, matK, rpoB, rpoC1, nad1,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as candidate DNA barcodes for peaches, using samples from 38 populations, covering all the species in sect. Persica. On the whole, the primers worked well in this group and sequencing difficulties were met only in the case of ITS locus. Five loci (rbcL, matK, rpoB, rpoC, and nad1) have very low variation rates, whereas atpB‐rbcL, atpF‐H, trnH‐psbA, trnL‐F and trnSG show more variability. The most variable loci, atpB‐rbcL and trnH‐psbA, can distinguish three of the five species. Two two‐locus combinations, atpB‐rbcL+trnL‐F and atpB‐rbcL+atpF‐H, can resolve all five species. We also find that identification powers of the loci are method‐dependent. The NeighborNet method shows highe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ower than maximum parsimony, neighbor joining, and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methods.  相似文献   
102.
以锡林郭勒草原胜利煤田为典型研究区,构建了由生态敏感性、自然与社会压力及生态恢复力3方面16个因子组成的生态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生态脆弱性模型,借助遥感及地理信息工具完成了对区域生态脆弱性指数的计算,分析了土地利用与生态脆弱性的关系,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全局及局部聚类检验.结果表明: 研究区脆弱性总体属于中等偏高水平;胜利煤田4个露天矿的开采导致采区脆弱性显著增加,由于矿井疏干水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矿区周边300~2000 m范围都演变为生态高脆弱性区;随着矿区的进一步开发,整个煤田都将转变为中度和重度脆弱区,而煤炭资源开采是导致区域脆弱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全区及局部聚类结果显示,该区域脆弱性空间分布有很好的聚类特征.降低矿区人口密度、控制草地载畜水平、控制建设用地和耕地比率是解决矿区社会经济压力的最佳途径,增加投入、提高植被恢复系数是改变区域生态脆弱性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孔璐  黎云祥  权秋梅  张林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0):2517-2522
2009年8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次生落叶阔叶林红桦群落(群落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细叶青冈群落(群落Ⅱ)和常绿阔叶林油樟群落(群落Ⅲ)下生长的柔毛淫羊藿各器官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分析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柔毛淫羊藿叶片中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最高、茎中最低;群落Ⅰ的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5.32±0.23)%和(0.47±0.05)%]均显著高于群落Ⅱ[(4.06±0.03)%和(0.32±0.01)%]和群落Ⅲ[(4.15±0.07)%和(0.28±0.09)%];土壤氮含量和pH值对柔毛淫羊藿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影响较大,柔毛淫羊藿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较低的氮供应水平和较高的土壤酸度可能使群落Ⅰ柔毛淫羊藿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4.
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兰氏阳性菌模式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能分泌多种肽类及由肽类衍生的抗菌活性物质,按合成途径不同,可分为核糖体肽和非核糖体肽。其中,非核糖体肽分子量较小,一般为3000Da以下,其生物合成是通过多功能复合酶系--非核糖体肽链合成酶来完成的,多发生在菌体生长停止之后;而核糖体肽分子量较大,其合成多于菌体快速生长时期。非核糖体肽链合成酶和核糖体肽的合成及其调控均需基因参与,而这一系列基因就构成了各种抗菌肽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对核糖体肽和非核糖体肽的生物合成及其相关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盐胁迫下两类不同地区藜麦品种幼苗的耐盐机制,该文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来自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LD-13’(低盐地区)和来自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的‘WL-192’(高盐地区)的2个藜麦品种的种子和幼苗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了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生长指标(鲜重、根长、茎长)及生理指标(MDA含量及SOD、POD、CAT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盐(NaCl浓度小于250 mmol·L~(-1))胁迫下,2个藜麦品种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活性表现均较适宜;但中、高浓度盐(NaCl浓度大于250 mmol·L-1)胁迫下,其种子萌发、生长及幼苗生理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耐盐性综合评价值D值来看,虽然同为山谷型的藜麦品种,但适应盐碱地栽培的‘WL-192’品种比低盐土壤中生长的‘LD-13’品种更耐盐。推测‘WL-192’比‘LD-13’耐盐性除了受选育地区土壤盐度的影响外,还可能与品种自身及光周期、温度、海拔、纬度等外部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结合青海西部地区气候环境和盐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WL-192’品种更适合在青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2种不同地貌类型下沉陷样地及对照样地地表植被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沉陷位置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哈拉沟矿区(黄土丘陵地貌)植物种类较丰富,大柳塔矿区(风沙地貌)植被种类较单一;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风沙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符合忍耐作用理论,紫翅猪毛菜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是促进理论和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2)沉陷干扰12a后,2个研究区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了54.60%,73.85%,风沙地貌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和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64%和57.14%,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增加了47.73%。(3)采煤塌陷后,风沙地貌矿区坡中位置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63.50%,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58.70%,植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坡底位置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植物群落多样性均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协同一致。(4)风沙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7.
某焦化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的三维空间插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庚  毕如田  权腾  李发生  郭观林 《生态学报》2014,34(11):2876-2883
为准确界定污染场地土壤中多环芳烃在3维条件下的污染分布范围和受污染土方量,选择我国某焦化污染场地苯并(a)芘分布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Krig-3D、IDW-Shepard、IDW-(Franke/Nielson)以及Nearest Neighbor 4种3维插值方法对界定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3维插值模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交叉验证结果显示Krig-3D插值模型插值精度最高,插值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场地实际污染情况。通过修复目标对比确定进一步表明,基于4种插值模型计算所得的污染土壤土方量分别为8.51×105、5.62×105、7.12×105、1.09×106m3,选择合理的插值模型将对预测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对分析污染范围和修复治理过程土方量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172 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和40 例乳腺增生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Caveolin-1和nm2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之间的 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aveolin-1 和nm2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 关(r= 0.609,P<0.05);其中Caveolin-1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m23 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 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Caveolin-1 和nm23 的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可应用于临床 诊治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孤儿核受体相关基因1(Nurr-1)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ADSC)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潜在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与成骨、成脂诱导技术鉴定脂肪干细胞;Nurrr-1基因转染脂肪干细胞后,应用神经特异性标志物MAP-2,β-tubulin的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其向神经方向分化的能力。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培养的细胞CD29,CD44表达90%以上,CD45,CD90表达均低于1.5%,经过诱导后,油红O、茜素红S染色均呈阳性,表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脂肪干细胞;慢病毒转染Nurr-1基因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AP-2,β-tubulin的免疫荧光强度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Nurr-1转染的脂肪干细胞的MAP-2、β-tubulin、NF200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结论:Nurr-1基因转染能促进脂肪干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为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棕榈酸(Palmiticacid,PA)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系中CD147-MMPs信号通路在PA影响下的变化,初探PA影响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PA(0、20、50、100μM)作用SMMC-7721细胞后(8、16、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CD147蛋白及其mRNA的水平,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A作用SMMC-7721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高(P0.05);CD147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显著增高(P0.05),MMP-2的水平则无变化。不同的梯度组之间相比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CD147的表达水平(蛋白及其mRNA)以及培养上清中MMP-9的浓度均随PA作用时间和作用剂量的增大而产生更显著的增高。结论:PA通过活化CD147-MMPs信号通路促进SMMC-7721细胞的迁移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