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冈林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柯欣  赵立军  尹文英 《生态学报》2001,21(6):982-987
1993年5月至1995年4月,用落叶代法研究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落叶分解过程中跳虫的群落结构变化。用多样性指数、演替指数、相似系数分析跳虫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点。青冈落叶分解经淋洗、养分固定 养分活化3个阶段,分解常数分别为k1=9.11,k2=2.57,k3=0.43(百分比/月)。跳中心在落叶分解过程中的集聚型分为3组:A组为落叶分解前期集聚的种类,B组为后期的种类,C组为中期或全过程的种类,分析讨论了落叶分解过程与跳虫功能群及群落结构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93.
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植物源农药,拓宽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的生物活性研究,探索其不同组分潜在的杀菌和除草活性,该研究通过常温冷浸提取法提取、真空浓缩得到甲醇提取物。结果表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经TLC检识和碘缸显色后整合得到9个组分。反复重结晶7号和8号组分中析出的物质,经TLC检识和测熔点,得到1个纯化合物,编为33号,经波谱数据分析与molbase库对照,鉴定该化合物为(1R,2S,3S,4S,5S,6S)-6-甲氧基-1,2,3,4,5-环己烷五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杀菌和除草活性试验结果显示,粗提物在1 000μg·m L~(-1)时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40.84±1.00)%,对稗草根的抑制率为(49.18±2.33)%;各组分在500μg·m L~(-1)时,4号组分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达到(44.19±0.76)%,2号和3号组分对稗草根的抑制率分别为(88.92±1.31)%和(90.99±1.45)%,3号和6号组分对马齿苋根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1.31)%和(89.92±1.73)%。这表明龙须藤叶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稗草根和马齿苋根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进一步分离2号、3号、4号、6号组分,以获得高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94.
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是继烟酰胺和核黄素之后发现的第三类氧化还原酶辅因子,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具有促进线粒体产生、清除自由基、增强细胞代谢和预防心肌损伤等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发酵法是PQQ生产的主要方式,解析PQQ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通过代谢工程选育短周期、高产量的生产菌是PQQ工业化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PQQ的合成途径、高产菌株选育以及微生物发酵生产与分离纯化的研发工作,为深入阐释PQQ的生物合成机制和工业化生产菌株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In this study, primer pairs of 15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sex determination of tilapia were selected and amplified in Wami tilapia, Oreochromis urolepis hornorum. While one marker, UNH168, on linkage group 3 (LG3) was associated (P < 0.001) with the phenotypic sex in the experimental population, nine genotypes were detected in both sexes. Only 99-bp allele was detected in the female samples, while 141, 149 and 157-bp alleles were present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samples. UNH168 was localized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on the long arm of the largest tilapia chromosome pair (chromosome 1, equivalent to LG3). This sex-linked microsatellite marker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in tilapia breeding programmes to produce monosex male tilapia.  相似文献   
96.
NaCl胁迫对甘薯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及一些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NaCl 胁迫浓度的提高,甘薯叶片叶绿体数目逐渐减少, 类囊体膜片层松散、扭曲、破裂并逐渐解体, 叶绿素含量下降。与此同时,H2O2 、MDA 含量增加, ASP、SOD 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盐品种在NaCl 胁迫下能维持较强的H2O2 清除能力和较低的MDA 水平  相似文献   
97.
98.
99.
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9-10月,我们对野生朱鹮(Nipponia nippon)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其游荡期夜宿地23个,其中20个有朱鹮夜宿,分布在洋县(16个)、宁陕县(3个)和城固县(1个)。对这些夜宿地进行了的同步调查,共统计到野生朱鹮1 090只,其中97.2%分布在洋县境内。最大的夜宿集群数量为184只,集群数量超过40只的夜宿地共11个,累计停歇的朱鹮占总数的91.7%,表明野生朱鹮在游荡期有趋于集结较大群体夜宿的习性。朱鹮野生种群中当年出生的幼鸟占19.0%,据此估算,截至秋季朱鹮幼鸟的存活率约为67.2%。加强对保护区以外,尤其是野生朱鹮新扩散地区的的保护管理,将促进野生朱鹮种群的扩散,进一步增加这一濒危物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从海洋投入强度、海洋利用强度、海洋经济效益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层面,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决策分析理论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河北省沿海地级市2005—2014年的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及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海域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除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准则层指数呈下降趋势外,海洋投入强度、海洋利用强度、海洋经济效益3个层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持续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是海洋经济效益准则层;河北省沿海三市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及各准则层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各区域之间仍体现着不同的变化特点,沧州市海域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唐山市海域集约利用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秦皇岛市海域集约利用的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河北省及沿海三市海域集约利用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协调度,但各地区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