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比较不同血磷水平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肾内科28例高血磷(SP>1.6mmol/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病例组,30例血磷正常(SP≤1.6mmol/L)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原发病组成,年龄,性别,透析龄,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碱性磷酸酶,肾功能,血浆白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原发病组成,年龄(43.2±9.8岁vs 40.5±12.2岁),男女性别比例(16/12 vs.17/13),透析龄(32.56±6.71月vs.35.43±5.82月)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在血红蛋白(83.22±6.71g/L vs 103.36±5.84g/L),红细胞压积(24.83±1.92%vs.30.76±1.52%),血钙(1.71±0.16mmol/L vs.2.23±0.21 mmol/L),血碳酸氢根(14.2±3.1mmol/L vs 20.6±4.9 mmol/L),血碱性磷酸酶(124.26±16.33U/L vs.61.47±14.91 U/L),皮肤瘙痒发生率(22/28 vs.7/30),腰背痛发生率(19/28 vs.6/30),左心室肥厚发生率(20/28 vs 12/30),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酐(956±142mmol/L vs.923±156 mmol/L),尿素氮(23.1±6.3mmol/L vs.24.8±8.9mmol/L),血浆白蛋白(30.5±3.8g/L vs.31.2±2.9g/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伴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血磷正常的患者相比,血碱性磷酸酶,皮肤瘙痒发生率,腰背痛发生率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高,而血钙,血碳酸氢根,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较低,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组成型根系性状和适应性根系性状的遗传机制,利用由IR64/Azucena发展的双单倍体(DH)群体分析了淹水和干旱条件下水稻幼苗种子根长(SRL)、不定根数(ARN)、总根干重(RW)及其对应的相对参数(干旱和淹水条件下根系性状的比值)的QTLs。淹水与干旱条件下检测到一个共同的种子根长QTL和一个共同的总根干重QTL。同时对前人发表的遗传群体定位的根系性状QTLs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到几个共同的根系性状QTLs。对与细胞伸长、分裂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了定位,其中4个细胞壁相关的ESTs(OsEXP2,OsEXP4,EXT和Xet)被定位在与不同水分条件下检测出的根系性状QTLs的相同区间。  相似文献   
143.
以绵羊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RFLP方法通过分析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罗米丽、中国美利奴羊、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以及陶赛特×中国美利奴羊和萨福克×中国美利奴羊杂交后代共615只个体的FecB基因多态性,以及BMPR-IB基因多态性对产羔数、体尺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不同品种(系)绵羊中共有3种基因型(BB、B+和++),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湖羊中仅有BB基因型;在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BB、B+和++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30%和19%;而其他品种(系)羊中则仅有++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肉用多胎品系研究,发现BB和B+基因型群体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8和2.3,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2,P<0.01).在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的体重分别为18.6±3.70 kg和18.0±3.31 kg,显著高于++基因型群体(15.6±2.22kg,P<0.05);此外,90日龄时,BB和B+基因型群体比++基因型群体胸围、胸宽较大(P<0.05);但这些差异在120日龄时消失.另外,我们还发现不同地区群体的第一胎产羔数存在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表明,BMPR-IB基因为影响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并首次证明该基因对后代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具有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44.
卯晓岚 《菌物学报》2006,25(3):345-363
回顾上世纪60年代初,跟随我师王云章教授参与毒菌调查研究时,中国的毒菌仅知80种,中毒类型四种.当时可谓是我国毒菌考察研究的起点,为当今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王老百岁大寿之际,特将近三十多年收集的标本和有关资料整理并撰写成文,向王老汇报并恭贺生日.  相似文献   
145.
用两个不抗虫和一个抗虫的核不育系为母本,用抗虫品系为父本,配制3个杂交组合(GA×HB、GA5×R27、GA18×HB),研究分析杂交种的抗虫性、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高抗棉红铃虫,GA5×R27和GA18×HB以及GA×HB分别抗、中抗棉铃虫;3个组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用核不育系作母本,特别是用抗虫核不育系作母本生产抗虫杂种,比用人工去雄生产杂种种子成本低,且有较好的抗虫性和丰产性,因而在棉花生产上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6.
The repeated formation and loss of land‐bridges during the Pleistocene have had lasting impacts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In the tropics, where island populations persisted through multiple glacial cycles, alternating periods of isolation and contact are expected to have driven population and taxonomic divergence. Here, we combine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sequence data with microsatellites to dissect the impact of Pleistocene climate change on intra‐specific diversification in the horseshoe bat Rhinolophus affinis. This taxon shows considerable morphological and acoustic variation: two parapatric subspecies (himalayanus and macrurus) occur on mainland China and a third (hainanus) on Hainan Island. Our phyl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and coalescent analyses suggest the island subspecies formed from an ancestral population of himalayanus via two colonization events c. 800 000 years before present. R. a. hainanus then recolonized the mainland, forming macrurus and thus a secondary contact zone with himalayanus. Finally, macrurus recolonized Hainan following the LGM. We found that all three biological events corresponded to known periods of land‐bridge formation. Evidence of introgression was detected between macrurus and both its sister taxa, with geographical proximity rather than length of separation appearing to be the biggest determinant of subsequent genetic exchange.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climate‐mediated sea level changes have had in shaping current processes and pattern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axonomic diver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47.
脑卒中是急性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局部脑损害,又叫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现代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胁,脑出血是其中的一种情况。采用由引导放松干预治疗的方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以及心率变化来判定干预效果,同时通过CT扫描来判定康复效果。干预结果表明:引导放松这种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有效的稳定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促进患者的康复。研究表明引导放松干预治疗对脑卒中病人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8.
HMG盒蛋白1(HMG box-containing protein 1, HBP1)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 HBP1表达上调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且在肿瘤细胞中HBP1常常发生丢失或转位,这表明HBP1是一种抑癌基因. HBP1所调节的靶基因无疑将为HBP1的肿瘤抑制机制提供新的线索.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促细胞增殖基因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启动子区域-811 bp至-792 bp发现高亲和力的HBP1反应元件.缺失和突变分析表明,HBP1通过该元件抑制MIF启动子活性.此外,免疫共沉淀研究显示,HBP1在细胞内与该元件结合,并且抑制MIF的转录.功能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重组MIF可部分消除HBP1对大肠癌细胞LOVO的抑制作用.这些结果提示,MIF是HBP1的一个靶基因.HBP1通过抑制促细胞增殖基因MIF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9.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成熟期预测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快速、准确和多组分同步分析等优势,近年来在水果果实发育、成熟期预测和品质检测等方面应用广泛,并在果实品质无损检测分析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果实成熟期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0.
小菜蛾成虫对沙芥的产卵嗜好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试验,比较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对沙生十字花科蔬菜沙芥叶(PugioniumcornutumL.)、小白菜、油菜和甘蓝叶的产卵选择性。结果表明,产卵选择性顺序为沙芥≥小白菜>油菜>甘蓝,在沙芥叶上的产卵率是甘蓝叶上的9倍多;补充营养使小菜蛾成虫的产卵量平均提高2.5倍,产卵次数增加2倍,在有沙芥叶条件下,当日羽化的小菜蛾便可交尾产卵;在无沙芥叶条件下,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前期平均延迟1d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