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1篇
  免费   3457篇
  国内免费   14962篇
  40770篇
  2024年   338篇
  2023年   954篇
  2022年   1433篇
  2021年   1428篇
  2020年   1494篇
  2019年   1647篇
  2018年   1078篇
  2017年   1132篇
  2016年   1070篇
  2015年   1462篇
  2014年   2111篇
  2013年   1777篇
  2012年   2528篇
  2011年   2555篇
  2010年   2095篇
  2009年   2208篇
  2008年   2420篇
  2007年   2231篇
  2006年   2042篇
  2005年   1670篇
  2004年   1344篇
  2003年   1069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866篇
  2000年   824篇
  1999年   524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4篇
  1964年   13篇
  1963年   12篇
  1957年   14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 年7 月至2012 年6 月哈尔滨医科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面分期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0 例卵巢上皮癌组织标本,并以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 全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正常卵巢组织的150 例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卵 巢上皮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ING4 蛋白的表达,并分析ING4 基因启动子 的甲基化状态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例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阳性率为42.7%(64/150), 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4%,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G4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蛋白 表达阴性或弱阳性;ING4 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阴性的卵巢上皮癌和正常卵巢组织中ING4 蛋白表达阳性;在64 例ING4 基因启动 子甲基化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ING4 蛋白表达强度与ING4 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呈负相关(r=-0.435,P<0.05)。卵巢上皮癌 组织中,ING4 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随着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卵巢透明细胞癌(55.6%,10/18)和卵 巢子宫内膜样癌(59.3%,16/27)中ING4 基因甲基化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浆液性囊腺癌(33.9%,20/59)和粘液性囊腺癌(39.1%, 18/46)(P<0.05);ING4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有无腹水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ING4 基 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可能促进了其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失活,进而促进了卵巢上皮癌的生长和分化。  相似文献   
102.
To reveal how the matching models of the left ventricle and its afterload affect the pressure and flow in the aortic roo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easured pressure and flow waveforms and those determined by three kinds of matching model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by both matching models 1 and 2, the pressure and flow waveforms determined by matching model 3 established in this work were in the closest agreement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waveforms, therefore indicating that matching model 3 was a matching model that closely and rationally characterized the match between the left ventricle and the systemic artery.  相似文献   
10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水鳖蕨(Sinephropteris delavayi(Franch.)Mickel)配子体发育的详细过程。水鳖蕨孢子培养6 d左右萌发;原丝体单列细胞,或发育出2~3个分支;片状体生长点不明显,成熟配子体近心形。本文还讨论了其生长点、毛状体及性器的发育特点,结果支持Mickel将水鳖蕨独立成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型蛋白(secreted protien,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SPARC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PARC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55%、76.79%、5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癌中,SPARC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RC表达的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SPARC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群落22个样地的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采用纸条排队法、群落相似系数分类法、最近邻体法和组平均法对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结果表明:4种分类结果基本相似,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样地可分为格氏栲群系、米槠群系、甜槠群系、刨花楠群系、沉水樟群系、观光木群系和闽楠群系等7个群系,并论述了各群系的群落学特征,各群系基本处于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106.
对从连云港东西连岛海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菌株Bacillus pumilus HX2-2的分类地位、生长条件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属于短小芽胞杆菌。不同温度、盐度、pH培养条件下测定菌液吸光度OD600值,表明该菌是一株轻度嗜盐菌,最适温度、盐度、pH分别为30℃、3%、7.0~8.0。在不同病原真菌的平板抑菌活性试验中,该菌对草莓尖胞镰刀菌、马铃薯炭疽病菌和水稻立枯丝核菌表现出显著的抑菌作用。菌株B.pumilus HX2-2是一株短小芽胞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刘世荣 《生态学报》1999,19(4):534-542
通过将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与三种杨树品种(小黑杨(Populus‘Xiaohei’)昭林6号杨(P.‘Zaolin06’)和欧美杨64号(P.euramericanecv.‘N3016’)的人工林分别按株混和行混两种方式进行混交实验,研究了固氮植物沙棘对亚湿润干旱区的杨树人工林养分分布和循环的影响,连续3a的观测研究得以下结果,沙棘叶片的氮,磷和钾的元素粪土了高于杨树  相似文献   
108.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嗅觉是昆虫的主要感觉模式,在昆虫的重要行为活动如寻找配偶、定位寄主、选择产卵场所等中起着关键作用。昆虫通过触角等外周嗅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整合,最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调控自身关键的行为。昆虫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对不同气味作出反应,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完成特定的行为。这就要求昆虫的嗅觉系统具有可塑性,即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如日龄、取食状态、交配、节律等对相同气味作出不同的反应。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理状态对昆虫嗅觉行为和嗅觉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昆虫嗅觉可塑性产生的机制,为加深和扩展人们对昆虫嗅觉系统的认识和建立新的害虫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苏云金芽胞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本实验室分离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李氏亚种 (subsp. Leesis) 菌株YBT833、鲇泽亚种(subsp.Aizawai) 菌株YBT-1416和库斯塔克亚种(subsp. Kurstaki)菌株YBT1535为出发菌株,以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PCR扩增的特异片段为探针,进行总DNA酶切片段的Southern杂交定位。结果显示3株菌株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均位于经XbaI完全消化的4~5kb大小的DNA 片段上。将该区域DNA片段回收后克隆到pUC19载体,建立了3个较基因组文库小的亚基因组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3个相应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83、vip14和vip15,并对其测序。DNA序列比较发现基因vip83与已知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存在5个差异碱基。将vip83、vip14基因亚克隆到苏云金芽胞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HT315, 分别得到重组质粒pBMB8901和pBMB8902。将它们电转化到vip-B.t.受体菌BMB171和4Q7,获得了相应的工程菌BMB8901-171,BMB8902-171,BMB8901-4Q7和BMB8902-4Q7。SDS-PAGE电泳检测均有88kD大小的蛋白表达。生物测定结果亦表明了,营养期杀虫蛋白Vip83和Vip14对鳞翅目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三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28.6,31.6,45.4和37.6μL/mL。该结果为构建高效广谱工程菌提供了实际材料和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10.
金沙江干旱河谷退化草地群落对氮磷施肥的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省境内的金沙江干旱河谷区, 选择退化严重的草地群落研究氮磷施肥对群落动态的影响。经过一个生长季的施肥处理, 结果表明, 除大量施磷肥处理(20 g·a-1·m-2)时, 可能因施磷过多群落生物量和密度没有出现增加外。其余的施氮和施磷处理均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 而且施氮处理引起群落地上生物量和密度增加的程度都高于施磷处理。说明在干旱河谷退化严重的草地生态系统, 氮是限制系统恢复的主要因素。施肥后禾本科草本植物密度大量增加, 而乔灌木密度增加不明显, 群落在短期内变成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的状态。施氮和施磷没有引起群落种数量和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磷浓度没因施肥而增加, 但施肥处理的植物体氮和磷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