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5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99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6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人的恶性高热和猪的应激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恶性高热和猪的应激综合征是临床症状极其相似、遗传方式不同的两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它们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生产。随着医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有关专家对这两种病的认识在90年代初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在回溯这两种疾病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将...  相似文献   
22.
将菠菜叶片匀浆后.用差速离心和梯度率心分离叶绿体、过氧物酶体、微粒体等细胞器和100000×g上清法部分。用酶活测定法测定各部分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的活性;用免疫扩散法鉴定各组分的BADH。除叶绿体外,过氧物酶体、微粒体.以及100000×g上清液中也存在BADH。  相似文献   
23.
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两种不同生殖方式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银鲫()的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后经过解凝、核化,最终形成雄性原核,并可与卵子的雌性原核融合,证明了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卵子具有与两性融合生殖极为相似的拟两性融合生殖的能力;而在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兴国红鲤()的组合中,精子入卵后以固缩状态存在,又表现出典型的雌核发育型生殖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殖发育机制。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有核物质被排斥到纺锤体之外的现象。本文就复合四倍体异育银鲫生殖发育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用外径4mm,内径2.50mm的硅胶管制成长25mm,管内填入DOCA100mg,管壁钻有10一14个直径约300μm微孔的药管,埋入雄性SD大鼠(140±9g)右下腹皮下,摘除一侧肾脏,术后喂1%盐水。埋管后3周即可形成高血压,埋管后8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37kPa。而DOCA皮下注射组大鼠(10mg/周)术后5周形成高血压,术后13周大鼠的收缩压达23.3±0.66kPa。两组升压曲线回归系数(1.295和0.692)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对照鼠的收缩压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16±0.16kPa)。与DOCA皮下注射法相比,皮下埋管法具有两个显著优点:(1)升压速率较快,升压幅度较大;(2)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5.
本文合成了一种腺苷亲和层析凝胶,并采用亲和层析法从牛脑细胞膜上分离出了几种膜上结合的腺苷结合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SDS-PAGE电泳凝胶上为单一或主要的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64kd,45kd,35kd。腺苷转运体抑制剂潘生丁和NBMPR对64kd蛋白与^3h-腺苷的结合抑制作用远强于腺苷受体的激动剂NECA和R-PIA;这表明64kd蛋白为牛脑细胞膜上结合的腺苷转运体。  相似文献   
26.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T2D)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防治这一流行病,急需寻找安全和无副作用的抗糖尿病的方法,其中,基于微生物方法治疗T2D最常见的策略是补充益生菌,其可通过对不同组织和代谢通路的调节来实现抗糖尿病的功效。益生菌摄入可通过降低慢性低度炎症,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来达到调控血糖的目的;通过增加胆固醇与胆盐的共沉淀作用,胆固醇在胃肠道内转化为粪甾醇,降低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降低胆固醇转运体的表达及对脂肪细胞的调节来达到降脂的目的。本综述系统总结了益生菌抗糖尿病现状和基于肠道微生态的抗糖尿病分子机制,以期为益生菌作为降糖降脂等保健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 PGA)作为一种天然多功能的聚合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是目前生产聚谷氨酸的有效途径。【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聚谷氨酸合成途径中degS、degQ、degU、swrA、rocA、putM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控。【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对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进行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degS、degQ和degU基因缺失的重组菌,swrA、rocA和putM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借助菌株胞外聚谷氨酸积累的变化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swrA、Bacillus subtilis 168-rocA、Bacillus subtilis 168-putM的胞外聚谷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8倍、1.47倍和1.37倍。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S、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Q、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U的胞外...  相似文献   
28.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相似文献   
29.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对白兰瓜子叶蔗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离。发现细胞质可溶性部分含有4种蔗糖酶同工酶,其中3种为酸性蔗糖酶(Ⅰ、Ⅱ、Ⅲ),其活性最适pH分别为5.40、4.30和4.73;另外一种为碱性蔗糖酶,其最适pH为7.40。细胞壁盐溶性部分仅含1种酸性蔗糖酶,其最适pH亦为4.73。在白兰瓜子叶生长后期(7~11d),定位于细胞质的酸性蔗糖酶Ⅰ、Ⅱ和Ⅲ的活性略有升高;衰老发生后(17~23d)其活性显著下降;衰老后期碱性蔗糖酶活性消失。在子叶生长和衰老期间细胞壁酸性蔗糖酶活性则一直下降。  相似文献   
30.
在绿豆子叶衰老达到不归点(萌发后5~6d)前切除上胚轴可使开始衰老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回升,衰老短期逆转。衰老不归点后的子叶中核酸和蛋白质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丧失了较多的核主带DNA、25S、18S rRNA以及大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组分,一种小分子DNA 组分完全消失。不归点前切除上胚轴可使上述核酸和蛋白质组分明显增加,表明子叶衰老的逆转可能与这些重要功能物质的回升有关。在切除上胚轴的茎顶涂抹IAA,能阻止子叶核酸和蛋白质回升,也消除了切除上胚轴对子叶裹老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