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蟾蜍离体灌流背根神经节(DRG)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记录。在51个细胞中A型神经元为46个,C型5个。此两类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0.06±1.34mV(x±SE)。当灌流液中滴加10~(-4)-10~(-3)mol/L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如下的膜电位改变:(1)超极化:幅值8.38±1.12mV(x±SE)(20/48);(2)去极化:幅值9.39±1.24mV(x±SE)(23/48);(3)无反应(5/48)。上述膜电位改变既不能由灌流液中滴加异丙基肾上腺素所拟似,也不能为心得安所阻断,因而排除了β-肾上腺能受体介导的可能性。加苯肾上腺素及可乐宁于灌流液,分别产生膜的去极化和超极化,而应用哌唑唪及育亨宾灌流,则分别阻断NA引起的膜去极化和超极化。因此认为:NA引起的DRG神经元的去极化和超极化反应分别是由胞体膜上之α_1-及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72.
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中,选择适合的天敌种类或类型是能否有效控制害虫的关键.虽然传统的功能反应试验能够为评价天敌的捕食行为与猎物(或寄主)密度的关系提供有益的依据,但不能根据这些结果对天敌捕食能力进行统计比较.本文在Michaelis-Mente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多级层次结构的功能反应模型,使试验习子(如天敌类型、猎物种类等)对捕食行为的影响,表达为模型参数的改变.并根据Ibralim和Rahman(1997)发表的12组功能反应试验结果,应用这一多层次结构模型统计比较不同天敌类型的捕食行为、及猎物种类、猎物生长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取得如下结论:1.根据模型预测值与试验观测结果的吻合程度及模型误差的分布,说明以Michaelis-Menton为基础的多层次结构的功能反应模型能够用于统计比较捕食螨种类间的捕食行为,以及猎物类型、猎物生长阶段和其它环境因子对天敌捕食行为的影响作用.2.这一模型的分析结果不仅从统计角度证实了Ibahim和Rahman(1997)的推测,即红色叶螨是更适于这种捕食螨的猎物.同时为捕食螨种类的选择及田间释放技术提供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73.
何林芝  冷丽  李辉 《生命科学》2012,(10):1185-1188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一种分泌性蛋白,具有多重生物学功能。BMP2基因不仅可以诱导骨细胞的形成,还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在脂肪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该基因的结构、表达及其在诱导脂肪细胞形成方面的功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气候变化条件下东北森林主要建群种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文芳  贺红士  布仁仓  胡远满 《生态学报》2006,26(12):4257-4266
全球气候模型HADCM2SUL和CC-CM1分别预测100a后全球年均温增加3.7℃和5.2℃,年降水增加30.7%和25.1%。为了研究东北森林对这两种预测方案的反应,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东北森林8个建群种与11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了山杨和蒙古栎之外,年均温是决定其它树种存在与否的重要因子。采用模型结果预测现行气候条件下8个树种的分布并与其现实分布比较,发现针叶树种的总正确率、敏感度、指定度和错误肯定率均比阔叶树种的要高,而错误否定率比后者低,说明模型对针叶树种的拟合程度要优于对阔叶树种的拟合程度。在此基础上,预测了8个树种在两种气候变化方案下100a后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在HADCM2SUL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冷杉和云杉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1.2%、67.4%、11.9%、10%;长白落叶松、红松和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87.8%、54.6%、31.3%;在CGCM1方案下,兴安落叶松、白桦、云杉、冷杉和红松的覆盖率分别下降99.2%、89.9%、85.9%、83.2%、4.9%;长白落叶松、蒙古栎的覆盖率分别增长93.3%、27.5%;山杨在这两种方案下数量不变。  相似文献   
75.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文献报道设计引物序列,对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1A属于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特异片段位于叶绿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76.
黄河三角洲丹顶鹤秋冬季生境选择机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影响水禽生境选择要素可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对其划分等级标准,确定采样点的生境类型。在研究区内分秋冬两季调查丹顶鹤(迁徙期和越冬期)生境选择机制的差异;在不同时期按区域的特点和丹顶鹤的生活习性分别选择样点;经过实地野外调查后再利用方差分析和频数对丹顶鹤生境选择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迁徙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干扰,最适生境为远离人类干扰、有浅水域分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越冬期影响丹顶鹤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食物,最喜欢选择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有水域分布的、动物性食物占主导地位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区栖息。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行为学情况,并探讨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每日一次颈背部皮下注射5%D-半乳糖100 mg/kg。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连续7周,观察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空间记忆能力、主动回避遭受电击能力、探究活动等行为学表现和学习记忆能力,并用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的干预作用。结果皮下注射D-半乳糖造模后,衰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增加(P〈0.05,P〈0.01)。给予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干预后,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增加(P〈0.01),水迷宫试验探索路径长度和搜台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旷场试验移动路程长度和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穿梭回避试验平均潜伏期、进入错误区时间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对新环境探索能力下降,学习记忆力下降;抗衰老片与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有效增强衰老模型大鼠的行为活动,提高衰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的一般症状、皮肤状况、饮食嗜好及骨髓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中药抗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每日一次皮下注射D-半乳糖,连续7周,建立衰老大鼠模型,观察衰老大鼠的一般症状和体重变化,测定其皮肤含水量、糖水消耗量和骨髓细胞DNA含量,并用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进行干预,观察中药对衰老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结果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后,逐渐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行动迟缓、精神不振、嗜睡、被毛卷曲枯黄、光泽欠佳、尾部出现色素斑点等衰老症状,并在造模第5周出现体重下降,造模7周后,衰老大鼠的皮肤含水量和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骨髓细胞的DNA含量亦明显减少(P〈0.01);给予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后,均可不同程度地延缓衰老症状,缓解体重的下降,显著提高皮肤的含水量和糖水消耗量(P〈0.01),同时,明显提高骨髓细胞DNA含量(P〈0.05)。结论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模型的衰老体征明显,机体抗DNA损伤的能力下降,而抗衰老片和首乌延寿片等中药可明显改善衰老模型大鼠的衰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修复DNA损伤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9.
80.
茎瘤芥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3个茎瘤芥地方品种为试材估算了15个性状遗传力、遗传进度及遗传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力从大到小顺序为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茎/叶、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叶宽、瘤茎横径、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株鲜重、瘤茎纵径、叶长、菜形指数、开展度、瘤茎空心率、株高。瘤茎空心率、茎/叶、菜皮百分率和瘤茎产量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在5%的选择率下,可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综合试验结果认为,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茎/叶宜在早代进行一次性单株选择,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叶宽等性状可适当加强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