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7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75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35篇
  2011年   51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93.
Phosphorus (P) is an essential macronutrient required for plan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he mechanisms regulating phosphate (Pi) uptake are well established, but the function of chloroplast Pi homeostasis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Oryza sativa (rice). PHT2;1 is one of the transporters/translocators mediating Pi import into chloroplasts. In this study,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ole of OsPHT2;1‐mediated stroma Pi, we analyzed OsPHT2;1 function in Pi utilization and photoprotec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OsPHT2;1 was induced by Pi starvation and light exposure. Cell‐based assays showed that OsPHT2;1 localized to the chloroplast envelope and functioned as a low‐affinity Pi transporter. The ospht2;1 had reduced Pi accumulation, plant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rates. Metabolite profiling revealed that 52.6% of the decreased metabolites in ospht2;1 plants were flavonoids, which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40% lower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As a consequence, ospht2;1 plant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UV‐B irradiation. Moreover, the content of phenylalanine, the precursor of flavonoids, was also reduced, and was large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pressed expression of ADT1/MTR1. Furthermore, the ospht2;1 plants showed decreased grain yields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UV‐B irradiance. In summary, OsPHT2;1 functions as a chloroplast‐localized low‐affinity Pi transporter that mediates UV tolerance and rice yields at different latitudes.  相似文献   
94.
95.
水稻粒长QTL定位与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利用短粒普通野生稻矮杆突变体和长粒栽培稻品种KJ01组配杂交组合F_1,构建分离群体F_2;并对该群体粒长进行性状遗传分析,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的132对多态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QTL定位及主效QTLs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新的主效粒长基因奠定基础,并为水稻粒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水稻杂交组合分离群体F_2的粒长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2)对543株F_2分离群体进行QTL连锁分析,构建了控制水稻粒长的连锁遗传图谱,总长为1 713.94 cM,共检测出24个QTLs,只有3个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遗传负效应。(3)检测到的3个主效QTLs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PSM379~RID24455、RID24455~RM15689和RM571~RM16238之间,且三者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54.85%、31.02%和7.62%。(4)在标记PSM379~RID24455之间已克隆到的粒长基因为该研究新发现的主效QTL位点。  相似文献   
96.
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生活在人类肠道中,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群落。肠道微生物可为宿主提供营养和能量,并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可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进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发生。本文就肠道微生物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乳腺癌、卵巢癌等性激素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旨在为人类疾病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为了获得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从养殖池塘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的酵母菌,命名为DW-1。经形态学观察和26S rDNA序列分析后鉴定为皱褶念珠菌DW-1(Diutina rugosa DW-1)。以氨氮为唯一氮源,初步探讨了碳源、C/N、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对菌株DW-1除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乙酸钠为唯一碳源,C/N为25,pH为6.0、适宜培养温度为32℃、转速为170 r/min的条件下,菌株DW-1氨氮降解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94.94%、48.69%,而整个过程中亚硝氮积累量仅为0.067 mg/L。皱褶念珠菌DW-1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表明其在降解含氮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通过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植物在大型底栖动物的食源占比,可以为滨海湿地下行效应提供直接证据。本文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高潮滩芦苇区天津厚蟹的食性和食源。结果表明: 该植被区蟹类密度为(5.5±1.5) ind·m-2,存在夜间攀爬芦苇取食的行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天津厚蟹具有明显的食物偏好,偏好取食芦苇新鲜叶片。通过稳定同位素食源分析发现,在野外自然环境下,芦苇叶片是天津厚蟹的重要食源之一。鲜叶[5月:(6.4±4.9)%;7月:(5.8±4.9)%;9月:(12.5±8.8)%]和枯叶[5月:(12.4±7.8)%;7月:(15.5±9.9)%;9月:(15.1±9.4)%]的食源占比均具有时间异质性。天津厚蟹不仅可能通过取食抑制芦苇生长,还可能通过取食的扰动行为影响该植被区的枯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99.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两种林型下树倒林隙内丘坑微立地类型(丘顶和坑底)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及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两种林型的土壤微团聚体0.25~2 mm和0.05~0.25 mm粒级含量较高,分别为25.7%~50.7%和27.0%~42.8%,<0.002 mm粒级含量最小,为4.4%~8.9%。在两种林型的树倒林隙内,坑底和丘顶的土壤容重较大,且丘顶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坑底。阔叶红松林树倒林隙内丘顶和坑底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云冷杉红松林。<0.002 mm土壤微团聚体与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无相关性,0.25~2 mm和0.002~0.02 mm土壤微团聚体分别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通气度、有机质、全磷、全氮和有机碳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整体来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分形维数(D)和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PCM)大于云冷杉红松林。两种林型下,丘顶和坑底的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粒级比值(RMD)均增高。土壤D和PCM与各土壤理化性质均无显著相关性,土壤RMD与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和通气度呈显著负相关。丘顶和坑底微立地的形成会导致土壤较大粒级微团聚体减少,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土壤D和PCM增加,RMD显著增加;土壤RMD可作为定量化描述不同林型下丘坑微立地内土壤理化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植物的功能性状变异和表型可塑性是其应对异质生境的主要机制, 对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重要贡献。本文以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原生母树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母树种群功能性状对树木形态、地形因子及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 水杉原生母树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面积的变异幅度大, 可塑性较强, 而枝和叶的干物质含量稳定性最高。人为干扰和4个地形因子均对每个功能性状变异方差有5%-20%的解释度, 冠幅对枝、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方差有高达38%和76%的解释度。5个功能性状主要受海拔、坡位和人为干扰影响, 其中, 比叶面积对环境因子和干扰的响应规律不明显, 叶面积和叶干重在强烈人为干扰的环境中普遍增大, 枝和叶的干物质含量对坡向的变化最敏感。总之, 水杉原生母树种群通过功能性状变异对环境能产生一定的可塑性响应, 但人为干扰对母树生长影响较大, 建议人工辅助更新, 并适度减少农业和建筑对现存母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