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6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采用对峙培养法、凹玻片法、LB琼脂培养基萌发法测定短小芽孢杆菌AR03对烟草赤星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AR03菌液对2种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经AR03菌液原液(3×108cfu·mL-1)处理的菌丝隔间变短、肿胀且集结成团,内含物聚集,菌丝顶端生长膨大畸形;经该菌液处理的赤星病菌分生孢子不萌发或萌发产生畸形芽管,分生孢子变形、肿大,纵横分隔部分的组织膨胀呈泡状.AR03菌液原液、30倍液和200倍液对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平板抑制率分别为100%、91.4%和 69.3%,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破坏作用表现为分生孢子不萌发,细胞肿胀变形、细胞原生质解体或收缩,孢子内、外壁分离,由于原生质外泄,一些分生孢子内部呈中空状.温室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AR03菌悬液处理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次药后7和15 d,AR03菌液原液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8%和90.3%,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而100倍稀释液的防效分别为70.0%和73.3%,与对照药剂差异显著.AR03菌株防治白粉病的持效期为30 d以上.  相似文献   
92.
东北地区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极端高温是制约东北农作区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内日最高温度大于30℃的积温(AT)和日最高温度大于30℃的天数(AD)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极端高温对东北农作区不同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对高温的对策.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东北农作区玉米生育期内温度显著升高,开花期(花前花后20 d)最高温度明显大于其他生育时期,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播种到开花前11 d)、花期和生育后期(开花后11 d到收获)4个时期日最高温度的气候趋向率分别为0.16、0.14、0.06和0.23℃·10 a-1.近50年东北农作区玉米全生育期AT明显增加,西南部地区的AT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营养生长期AT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时期.玉米全生育期AD明显增加,高值区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生育后期的AD的增加趋势大于其他两个生育时期.东北农作区玉米生育期内极端高温显著影响玉米生产,其中营养生长期的极端高温对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十分显著,松辽平原地区玉米生产的高温风险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优化作物布局,培育耐高温品种,调整玉米生产管理措施,构建防灾减灾玉米生产体系是东北农作区玉米生产应对高温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3.
目的筛选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人源Rap1GAP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揭示其与肿瘤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与Rap1GAP同源的来自美丽线虫的Rap GAP作为饵蛋白,以来源于美丽线虫的c DNA文库作为靶蛋白,应用p PC97、p PC86组成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c DNA文库中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果通过营养缺陷平板(-LTH)筛选出63个拟似阳性菌落。经过Lac Z鉴定,19个菌落为阳性,其中7个为强阳性。提取来自19个酵母菌落中的重组DNA,经PCR扩增,12个菌落出现阳性结果。将该19个重组DNA分别电转化入DH5α细菌,涂板培养后,每板挑取4~10个克隆,通过Sal I和Not I双酶切鉴定进行阳性克隆筛选。将阳性克隆的重组DNA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与Gen Bank比较,其中4个克隆的DNA片段为Y39b6a基因片段、2个为Rap GAP、1个为苯丙氨酸-4-羟化酶、1个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还有1个DNA片段编码美丽线虫特有的小分子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余11个DNA片段不编码已知蛋白质。结论初步筛选出与Rap GAP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特别是其中有2个克隆为Rap GAP,提示Rap GAP可能以二聚体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患儿166例,分为细菌感染组72例,病毒感染组9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水平,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病毒感染组S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中重症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轻症组,轻症组SAA和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A和CRP单独检测阳性率较低,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出率。结论 SAA和CRP联合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疗效动态观察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利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探讨内皮素-1(ET1)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用100 n M ET1和5μM BQ788(内皮素受体B的拮抗剂)处理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48 h,通过免疫荧光的方法对各实验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分子Vimentin及Brdu进行检测,以确定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T1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Brdu阳性细胞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19.41%)高于正常对照组(3.28%,P0.01);而ET1+BQ788组中Brdu阳性细胞数占星形胶质细胞的平均百分比为10.38%,明显低于ET1组(19.41%,P0.01)。结论在成年SD大鼠脊髓损伤原代培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模型中,ET1可刺激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ET1受体endothelin B的拮抗剂BQ788可有效抑制ET1对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HPV16E6对细胞中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为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组前期实验显示,宫颈癌石蜡切片组织中Rap1GAP蛋白水平下降,且与高危型HPV16/18感染相关。本文将进一步探讨HPV16 E6是否导致Rap1GAP蛋白下调的原因。方法通过将HPV16 E6基因插入pGEX-KG的BamHI和Hind Ⅲ酶切位点构建GST标记的HPVE6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入HeLa细胞中,Westernblot方法观察GST-tagged-HPV16 E6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HeLa细胞中内源性Rap1GAP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测序表明成功构建GST标记的HPV16E6质粒;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PV16E6在HeLa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发现HeLa细胞中过表达HPV16 E6后,Rap1GAP蛋白相对含量(0.602±0.205)明显低于未转染组(1.130±0.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 E6下调Rap1GAP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宫颈癌细胞系中HPV感染状态与P16和E-cadheri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La、SiHa和C33A三个细胞系中P16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HPV阳性的两个细胞系HeLa和SiHa中P16的表达呈强阳性而E-cadherin的表达呈弱阳性,HPV阴性的细胞系C33A中P16的表达为弱阳性而E-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结论宫颈癌细胞系中HPV的感染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8.
探究酵母多糖(Zymosan)对人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LCs)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s, CLRs)的影响。收集健康志愿者血液样本,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磁珠分选CD14+细胞,用含有GM-CSF(1 000 U/mL)、IL-4(1 000 U/mL)、TGFβ-1(10 ng/mL)的培养液诱导培养LCs, Zymosan刺激LCs,8、24 h后收集细胞。提取Zymosan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RNA,实时RT PCR分析5种CLRs(Dectin-1、Dectin-2、DC-SIGN、Mincle、MRC-2) mRNA的水平,扩增产物测序鉴定。共检测10个个体来源LCs在酵母多糖刺激后其CLRs mRNA变化的情况。在10组样本中,有6组Dectin 2受体mRNA较对照组增加(变化倍数≥2),其中3组增加明显(变化倍数≥5),最大增加倍数为20.91;有5组Mincle受体mRNA较对照组增加(变化倍数≥2),其中4组增加明显(变化倍数≥5),最大增加倍数为19.98;有1组MRC-2受体mRNA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变化倍数≥5)。Dectin-1和DC-SIGN受体mRNA没有增加。Zymosan能增加部分个体来源LCs内Dectin-2、Mincle和MRC-2受体mRNA的水平,而对Dectin-1和DC-SIGN受体mRNA的水平没有影响。本研究结果完善了Zymosan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
A signal amplification system for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of quantum dots (QDs) was developed by using electrochemically reduced graphene oxide (ERGO) to construct a nanobiosensing platform. Due to the structural defects of GO, the ECL emission of QDs coated on GO modified electrode was significantly quenched. After the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GO, the restoration of structural conjugation was observed with spectroscopic, morphologic and impedance techniques. Thus in the presence of dissolved O? as coreactant, the QDs/ERGO modified electrode showed ECL intensity increase by 4.2 and 178.9 times as compared with intrinsic QDs and QDs/GO modified electrodes due to the adsorption of dissolved O? on ERGO and the facilitated electron transfer. After choline oxidase (ChO) or ChO-acetylcholinesterase was further covalently cross-linked on the QDs/ERGO modified electrode, two ECL biosensors for choline and acetylcholine were fabricated, which showed the linear response ranges and detection limits of 10-210 μM and 8.8 μM for choline, and 10-250 μM and 4.7 μM for acetylcholine, respectively. This green and facile approach to prepare graphene-QDs system could b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ioanalysis.  相似文献   
100.
越冬和复苏时期太湖水体蓝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太湖蓝藻在越冬与复苏时期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8年11月,2009年2月,2009年4月,在太湖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湖区选取8个采样点 (梅梁湾、竺山湾、贡湖湾、大浦、西太湖、南太湖、湖心和湖湾交汇处),分3层采水样,过滤并提取样品DNA经PCR扩增蓝藻16S rDNA序列,采用T-RFLP(末端标记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技术分析蓝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共得到87个不同的T-RFs(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表明太湖蓝藻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T-RF相对丰度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蓝藻群落结构在垂直空间上相似性较高,相似度 > 50%;在水平空间,与Microcystis spp.对应的信号峰在8个采样点均为最强峰(相对丰度为17.7% 47.5%)。竺山湾蓝藻多样性最低,西太湖最高,但其余采样点间蓝藻群落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Microcystis相对丰度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8)。在时间尺度上,相似性分析(Analysis of similarity,ANOSIM)结果显示太湖蓝藻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 P<0.01) 。春季复苏时蓝藻多样性最高,秋季衰亡时最低。聚类分析表明样品聚成两大特征类群,秋季衰亡时样品独自聚为1支,而春季复苏期和冬季越冬期样品彼此混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