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灵长类动物因与人类在遗传、生理和神经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而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构建人类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理和探索潜在治疗手段的重要途径,而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获得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一些遗传性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灵长类动物基因编辑技术先后经历了传统的转基因和精准基因打靶两个时代。对近年来灵长类动物基因编辑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最新的利用核酸酶技术进行精准基因编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2.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别对条形柄锈菌夏孢子在寄主植物-小麦叶表和非寄主植物-水稻叶表以及小麦穗部和茎秆上的萌发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夏孢子在小麦叶片体表萌发产生芽管后,可依次分化形成气孔下囊、初生菌丝与吸器母细胞;在小麦颖片、稃片及茎秆部位表面,同样可观察到病菌在体外分化形成吸器母细胞;并且在水稻叶片上也观察到病菌侵染结构存在体外分化现象。经荧光染色发现,条形柄锈菌在体外与在小麦组织中形成的侵染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别。观察结果可为条形柄锈菌侵染结构的离体诱导与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P-M13-SSR自动荧光检测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川西北和四川盆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四川西南部和四川东南部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四川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地区间的遗传变异仅占14.92%,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3.06%,群体内遗传变异占60.02%,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基因流和共享基因型从分子水平证实了四川小麦条锈菌在地区间的传播,且川西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菌源交流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74.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incognita and three isogenic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genotypes were examined when plants were grown under ambient (370 ppm) and elevated (750 ppm) CO2.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defence‐recessive genotypes tend to allocate ‘extra’ carbon (relative to nitrogen) to growth under elevated CO2, whereas defence‐dominated genotypes allocate extra carbon to defence, and thereby increases the defence against nematodes. For all three genotypes, elevated CO2 increased height, biomass, and root and leaf 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TNC):N ratio, and decreased 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in leaves.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t enzymes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atalase) was enhanced by nematode infection in defence‐recessive genotypes. Furthermore, elevated CO2 and nematode infection did not qualitatively change th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 emitted from plants. Elevated CO2 increased the VOC emission rate only for defence‐dominated genotypes that were not infected with nematodes. Elevated CO2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nematode‐induced galls on defence‐dominated genotypes but not on wild‐types or defence‐recessive genotypes root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O2 enrichment may not only increase plant C : N ratio but can disrupt the allocation of plant resources between growth and defence in some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nd thereby reduce their resistance to nematodes.  相似文献   
75.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目前已知CVS可继发于多种疾病当中,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急性颅脑损伤、脑手术后、脑部炎症等.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脑血管痉挛可造成脑缺血和脑损害,是增加病人死亡和致残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已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更多重视,并且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SAH所致CVS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更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MHC-Ⅰ在II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对收集的15例IIM患者进行肌肉活检,观察其病理结构的改变、MHC-Ⅰ在患者肌肉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情况,并与非炎症性肌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在IIM患者肌肉组织中明确有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其阳性率为100%;2.虽有6例IIM患者肌纤维中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但患者还是出现了临床症状且肌酶异常;3.MHC-Ⅰ在IIM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强弱程度与病人肌酶呈正相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C-Ⅰ类分子可以作为IIM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强弱与患者病情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四种石斛兰种胚发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玫瑰石斛、尖刀唇石斛、短棒石斛、兜唇石斛种子为材料,进行种胚非共生萌发研究,并对其种子形态和胚的发育进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处于球形胚阶段的石斛兰种子,种胚吸胀后突破种皮,发育至吸收毛和芽生长点出现后,种胚形成原球体;种子萌芽后胚尚未成熟,只进入心形胚阶段。呈纺锤形种子的种皮两端形状不同,一端存在结点,呈弯曲状的尖形,另一端种皮呈收拢的圆口形。4种石斛兰种子,玫瑰石斛种子最长,为两端狭长的纺锤形;兜唇石斛种子最短,呈两端稍细的纺锤形。玫瑰石斛、短棒石斛、尖刀唇石斛种子胚培养需要5~10 d萌发;兜唇石斛种子和胚皆偏小,萌发需要30 d。石斛兰种胚和种皮吸水膨胀后,种胚向种皮的一端移动、脱出或种胚撕裂种皮中央后突破而出,形成裸胚。玫瑰石斛种子撕裂种皮后主要从种皮中央突破;短棒石斛、尖刀唇石斛、兜唇石斛部分种胚从种皮一端脱出,部分种胚则从中央撑破种皮脱出。充分膨胀、变绿后萌芽的裸胚,存在极性,顶部芽生长点萌动,下部出现成群散射状吸收毛。  相似文献   
78.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取灌水、施氮肥、施磷肥和秸秆覆盖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在辽西半干旱区褐土农田进行了水肥耦合效应长期定位试验。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水肥耦合对玉米籽粒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单因子对籽粒全氮的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影响顺序为施氮秸秆覆盖施磷灌水;当灌水量为700m3.hm-2、施氮量为180kg.hm-2、施磷量为120kg.hm-2和秸秆覆盖量为7500kg.hm-2时,它们每个因素对玉米籽粒全氮含量的影响都集中11.7g·kg-1,此时籽粒蛋白质含量为73g·kg-1,产量为12000kg.hm-2,表明该处理组合下,玉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推荐生产上以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79.
芙蓉菊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芙蓉菊全草中的挥发油,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共检测出232个成分,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联机检索鉴定了5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2.59%,主要成分异石竹烯(Isocaryophyllene)的含量高达14.94%。  相似文献   
80.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电泳染色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电泳活性染色方法,以快速地对活性电泳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显色,从而准确鉴定和定位该酶,并可用于该酶的电泳法纯化制备。方法:低温下,样品活性电泳结束后立即将浸有γ-L-谷氨酰-α-萘氨和双甘肽混合底物溶液的滤纸贴在胶面上反应5min,然后再用浸有对氨基苯磺酸和亚硝酸钠混合显色液的滤纸覆盖在基质滤纸上显色。结果:在滤纸上很快显示出一条红色条带,经切胶酶促反应检验确定为GGT,经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GGT达到了电泳纯。结论:该法快速、灵敏、简单、直观,为GGT的鉴定和纯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