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3--N的淋溶损失.与对照相比,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102.
成年大鼠雪旺细胞的快速扩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接种雪旺细胞的可降解导管修复外周神经损伤是一种有望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方法。如何在短期内利用病人少量的神经碎片获得大量雪旺细胞是该方法用于临床的关键。以大鼠坐骨神经为模型,利用雪旺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探索出一种快速增殖成年雪旺细胞的方法。采用预变性7d的坐骨神经,用酶消化分离出雪旺细胞,接种在层粘连蛋白包被的培养瓶中,经过7d的培养,获得纯度为96%、细胞密度为600个/mm^2的雪旺细胞,雪旺细胞的纯度和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的新鲜神经。未使用霍乱毒素、毛喉素等促有丝分裂剂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基因毒素,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结果表明,可以利用少量的损伤神经碎片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可用于临床的雪旺细胞。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均匀设计U15(5^8)和双温度培养法进行彩绒革盖菌固体发酵生产木质素酶,对漆酶、愈创木酚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双温度培养法进行彩绒革盖菌固体发酵生产木质素酶时,在自然补给氧气,培养基pH自然(约6.5),并保持环境湿度约60%的条件下,20d是适宜的发酵周期;玉米浆、麸皮、(NH4)2SO4、水分适宜作为固体培养基的成分;少量的Tween-80有利于木质素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4.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花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两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渍水和干旱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整个灌浆期内干旱处理明显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醇溶蛋白含量,而渍水处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积累量。籽粒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以渍水处理最高,而支链淀粉以对照最高。干旱处理提高了籽粒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降落值,而渍水处理降低了上述品质指标。试验表明干旱和渍水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和组分及面粉品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06.
为检测正常肝组织中的基因表达状况,采用cDNA microarray技术对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的1500个基因进行定量,结果为97个基因较高表达,1010个基因中度表达,380个基因低表达,结果是cDNA microarray技术是大规模检测基因表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根癌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及影响其转化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秀君  荆玉祥 《生命科学》2001,13(5):219-221,213
综述了根癌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的研究现状,根癌农杆菌与禾谷类作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根癌农杆菌成功转化禾谷类的例子;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成功的因素,如菌株类型,感受态细胞的选择,Vir基因的活化,选择合适的转化途径等。这些将为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禾谷类作物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8.
小麦幼苗根系形态与反复干旱存活率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35个不同栽培类型的小麦品种(系)作为试验材料,根据其6叶幼苗的根系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供试材料的根系类型分为3种:大根系、小根系和中间型根系。具有中间型根系的材料反复干旱存活率最高,这些材料的根系特点是单株根数7-8.5条,最大根长20-22cm,根总干重44-48mg,其中10cm以下根干重占36%-45%,根冠比范围在0.22-0.24。一些水地栽培的育成品种苗期抗旱性较强,旱地栽培的育成品种苗期抗旱性差异较大,个别旱地栽培的地方品种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反而比在正常水分条件下的根系发育更好,可能是长期适用干旱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DNA分子标记在小麦抗条锈性遗传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潜力。内容涉及DNA分子标记在基因标记,基因克隆,遗传图谱构建和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列举了代表性实例,展望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条锈病研究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0.
小麦根系过氧化氢积累与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抗盐性不同的2个小麦品系为材料,对其在盐胁迫下根细胞膜的膜渗透率,MDA含量,H2O2积累以及POD,SOD相对活性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盐胁迫下抗性低的小麦品系93029#POD活性下降,导致活性氧积累而引起膜脂的过氧化作用;而抗盐性强的906#,在盐胁迫下。POD活性显著升高,没有明显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现象,植物的抗盐性与其活性氧代谢和H2O2水平有关,抗必品系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使得H2O2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对细胞造成伤害,外施Ca^2 和Vc可部分缓解盐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