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0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5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81.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作用。采用凋落物收集器和DIRT法(添加和去除凋落物法)研究三工河流域两处不同琵琶柴群落凋落物的产量、现存量、凋落物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群落1和群落2的凋落物产量季节变化趋势相同,均呈"N"型变化,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7月或8月份达到次大值。凋落物现存量随季节均呈现"W"型变化,在10月份达到最大值,最大值分别为30.65 g/m~2和57.87 g/m~2。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群落1和群落2分别下降了61.73%—62.39%和18.24%—25.84%。与对照处理相比,去除凋落物处理(NL)的群落1和群落2土壤有机碳分别降低了6.97%和18.38%;添加凋落物处理(DL)的土壤有机碳分别增加了19.64%和13.66%;去除凋落物处理(NL)的群落1和群落2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007.36 kg/hm~2和709.30 kg/hm~2,添加凋落物处理(DL)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1197.88 kg/hm~2和1010.78 kg/h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群落1的土层深度和三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群落2的交互作用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土壤水分、电导率、pH、容重和温度是导致两琵琶柴群落土壤有机碳不同的主要生态因子。相对较高的土壤pH和盐分含量抑制了凋落物的分解,导致凋落物现存量较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相对较高的土壤含水量和较小的容重,有利于土壤生物的活性和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82.
金勇  安明态  崔兴勇  叶超  安青青 《广西植物》2019,39(12):1710-1723
该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指示物种,结合贵州各县(市、区)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调查统计信息,基于GIS技术,分析了贵州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特征;应用Dobson算法筛选识别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分析所筛选的保护优先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1)在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分布上,总体来说全省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环省界区域往内陆延伸的物种丰富度明显呈现减少趋势。(2)在75%和10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水平上,筛选识别出了荔波县等4个和17个县域为保护优先区,其中分别有1个和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优先区内涵盖的自然保护区面积低于5%,且涉及的自然保护区中68.26%的面积是市/县级。(3)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较丰富的区域和全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与所筛选识别的保护优先区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4)贵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应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地理分布丰富的区域结合本研究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为重点,进行优先保护。  相似文献   
983.
拉萨河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反映拉萨河干流生态环境现状,基于拉萨河特征和国内外研究构建了包含水文、水质、生物、生境、服务功能5个要素12个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赋值标准,并在拉萨干流进行了应用。评价所用数据来自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监测和调查。评价结果显示拉萨河干流整体处于较为健康状态,且上游健康状况优于中下游。上游河段枯水期水质达到I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丰水期氨氮含量未达到I类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总达标率为50%,赋50分,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中游河段受水电站运行和灌溉引水影响,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河流连通阻隔状况、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科级耐污指数赋值较低,分别为0分、25分和45分,生态基流保障度、外来鱼类入侵率、河道稳定性指标较上游变差,赋值在50—75分之间,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外来鱼类入侵情况赋值为0分,河流连通阻隔状况与中游相同为25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科级耐污指数赋45分,河道稳定性赋68分,其余指标赋值大于75分。从河流健康角度分析,未来拉萨河流域管理应重点关注上游湿地面源问题、中下游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应、人类聚集区鱼类入侵等问题。  相似文献   
984.
1982年和1988年已经有学者报道了黎族体质人类学研究资料,近年来又报道了黎族的分子人类学研究成果。目前未见关于黎族身体组成成分的研究,也没有当前黎族的体质人类学数据。2014年1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5个黎族村寨进行607例(男为308例,女为299例)黎族成人的人体测量。研究发现,黎族人偏瘦,肌肉较发达。随年龄增长,黎族男性体脂率的增加,主要是躯干脂肪率增大造成的,与四肢脂肪率关系不大。男性由于骨量、躯干和四肢肌肉量的下降造成瘦体质量的逐渐减小。随年龄增长,黎族女性的体脂率呈线性增大,总肌肉量呈线性减小。体脂率的逐渐增大是由于躯干和四肢的脂肪率逐渐增加造成的,总肌肉量的逐渐减小是左下肢肌肉量、躯干肌肉量逐渐下降造成的。黎族男女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中躯干型、中胸型、宽肩型、中骨盆型、中腿型。与30年前黎族头面部资料相比,本文测量的黎族头宽、面宽值较大,头更圆些、更阔些,面更阔些,红唇较薄,形态面高值较小,男性鼻宽值较小。  相似文献   
985.
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在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该研究从圆叶牵牛中克隆出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基因PnLOG2,该基因序列号为XM_019321049.1。利用ORF Finder预测PnLOG2基因编码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12 bp (51~992 bp),编码313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34.38 kD,理论等电点为5.1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nLOG2基因与番茄亲缘关系最近。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PnLOG2基因在牵牛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在老茎和新叶中表达量较高。qRT PCR分析结果表明,PnLOG2基因在圆叶牵牛根和叶中受干旱、盐碱胁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通过异源表达PnLOG2基因于酵母细胞中,发现干旱、盐碱胁迫下PnLOG2基因提高了重组酵母的耐盐和耐旱能力,但降低了对碱的耐受性。该研究初步阐明了PnLOG2基因在干旱、盐碱胁迫下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RING型E3泛素连接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6.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自噬的发生需要多类蛋白质协同完成.在此过程中,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从两个角度进行了总结:一方面总结了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与自噬关系的功能性研究,主要涉及组蛋白、转录因子以及与乙酰辅酶A代谢过程中相关酶的研究进展;另一方面概括了细胞自噬过程中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组学的研究进展.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是蛋白质乙酰化修饰水平的主要调控者,阐明酶与底物的关系将是深入探讨乙酰化修饰与细胞自噬关系的关键所在.这些研究结果必将为揭开细胞自噬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87.
不同砧木黄瓜嫁接苗对温度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砧木和‘春秋王2号’( Cucumis sativus ‘Chunqiuwang No.2’)黄瓜为嫁接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对嫁接苗和自根苗进行了连续3 d的低温(昼12 ℃/夜5 ℃)、高温(昼42 ℃/夜35 ℃)和常温(昼25 ℃/夜18 ℃)3组处理,分析温度胁迫对嫁接苗和自根苗的伤害指数、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明确不同砧木嫁接苗对低温和高温抗性机制的异同,为黄瓜设施栽培生产中不同季节选择嫁接砧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下,黑籽南瓜( Cucurbita ficifolia Bouché)砧嫁接苗冷害指数最低,其次为日本南瓜( Cucurbita moschata )砧嫁接苗,两者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 P 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常温对照增加较多,且两者丙二醛(MDA)含量较低。(2)高温胁迫下,‘五叶香’丝瓜( Luffa cylindrica ‘Wuyexiang’)砧嫁接苗热害指数最低,同时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相对较高,MDA含量最低;‘甬砧8号’( 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 ‘Yongzhen No.8’)白籽南瓜砧和日本南瓜砧嫁接苗热害指数也较低,且SOD、CAT和APX活性较高。(3)不同嫁接组合的抗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黑籽南瓜砧嫁接苗的耐寒性最强,丝瓜砧嫁接苗的耐热性最强,日本南瓜砧嫁接苗和‘甬砧8号’砧嫁接苗对高温和低温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研究发现,黑籽南瓜砧等嫁接组合可以通过维持光合性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高低温度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从而表现出对高低温胁迫的较强抵抗力。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尼古丁在诱导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自噬及肺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碘化丙啶(PI)/Hochest33258染色法检测尼古丁诱导巨噬细胞MH-S死亡;通过Western印迹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测尼古丁诱导MH-S细胞自噬的发生;采用中性红摄取实验检测尼古丁处理后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通过攻毒实验检测尼古丁诱导的肺炎。结果: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PI染色的死细胞呈上升趋势;LC3BⅡ蛋白表达具有尼古丁剂量依赖性,并且1μmol/L的尼古丁能够增强LPS预刺激的MH-S细胞自噬发生。电子透射显微镜结果显示在1μmol/L尼古丁的作用下,细胞内自噬体数量增加;MH-S的中性红摄取能力与尼古丁浓度剂量呈负相关性;尼古丁能够诱导小鼠发生肺炎,并降低小鼠体重。结论:尼古丁能够增强肺泡巨噬细胞的自噬水平,并且可以诱导肺炎的发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吸烟与肺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9.
我院三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俊梅  金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420-1421,1419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不同年代的流行病学和发病学特点,以期为本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对烟台毓璜顶医院1971年-2000年经病理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了每十年为一个时间段内的主要发病部位的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器官恶性肿瘤的构成百分比、发病年龄、男女比例等流行病学特点,并将结果与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年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共检出恶性肿瘤8295例。胃癌及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两种恶性肿瘤。结论:消化系统肿瘤高发提示胶东地区居民的食物种类、饮食习惯中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990.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固体/油/水法制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缓释微球,为开发其缓释剂型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用固体/油/水法和水/油/水法制备载rhG-CSF缓释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包封率等理化性质;用MieroBCA法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影响因素;用SEC-HPLC和MTT比色法初步评价了微球制备工艺过程对rhG-CSF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分散性良好,包封率均超过80%。固/油/水法制得的微球体外释放在2周内可超过90%,而水/油/水法制得的微球在相同的时间内仅释放30%。对于固/油/水法制备过程,SEC-HPLC法测定蛋白无明显聚集体出现,MTT法测定蛋白活性无明显损失。结论:实验证明了固/油/水法制备的PLGA微球可以实现2周以上的体外缓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