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5篇
  免费   1232篇
  国内免费   528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353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715篇
  2012年   994篇
  2011年   833篇
  2010年   842篇
  2009年   858篇
  2008年   900篇
  2007年   858篇
  2006年   869篇
  2005年   718篇
  2004年   539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386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通过观察miR-125b-5p对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和小鼠体内存活情况的影响,探究其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的作用。采用不同培养基对分枝杆菌进行培养并计数;以1640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培养所有实验用细胞。将终浓度50 nmol/L的miR-125b-5p 模拟物、miR-125b-5p 抑制剂及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加入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用分枝杆菌分别感染宿主细胞(A549、THP-1和RAW264.7)以及C57BL/6小鼠。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5b-5p的表达量。结果miR-125b-5p在分枝杆菌感染的多种宿主细胞及小鼠中都显著上调表达,其中小鼠肺部的表达量提高了约15倍。分别转染模拟物和抑制剂后,再用分枝杆菌感染细胞,结果发现miR-125b-5p可促进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内的生长。当miR-125b-5p抑制剂注射到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体内时,小鼠体内的细菌载量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证明miR-125b-5p可调控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及小鼠体内的生长,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临床结核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结肠癌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8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94,丙泊酚麻醉)和研究组(n=95,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记录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麻醉诱导10 min(T2)、术毕拔管后10 min(T3)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1时间点降低,T3时间点高于T2时间点(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MAP较T1时间点降低(P0.05);研究组T2、T3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术后1h(T4)、术后1d(T5)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研究组T4、T5时间点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机体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熊果酸(UA)干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雄性健康C57BL/6小鼠60只,其中50只按50 mg/kg的剂量一次性往小鼠尾静脉注射新鲜配置的四氯嘧啶生理盐水溶液构建小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小鼠玻璃体注射3μL 40 mg/m L的曲安奈德),低剂量UA干扰组(小鼠玻璃体注射3μL剂量为0.5μg/μL的UA)、中剂量UA干扰组(小鼠玻璃体注射3μL剂量为1.0μg/μL的UA),高剂量UA干扰组(小鼠玻璃体注射3μL剂量为2.0μg/μL的UA),余下10只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对胰岛素敏感性、视网膜内糖代谢情况、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情况,比较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建模后,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视网膜含糖量、葡萄糖转运体-1(GLUT-1)与葡萄糖转运体-3(GLUT-3)含量、RGCs凋亡率、视网膜组织中VEGF、COX-2、M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经干扰后,阳性对照组、不同剂量UA干扰组HOMA-IR、视网膜含糖量、GLUT-1、GLUT-3的含量、RGCs凋亡率、视网膜组织中VEGF、COX-2、M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且随UA干扰剂量的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UA能够降低HOMA-IR和视网膜糖代谢能力,抑制RGCs的凋亡,对VEGF、COX-2、M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剂量UA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预防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4.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一种分泌型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细胞恶化、促进微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炎症介质趋化、促纤溶等功能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中期因子除了肾脏及小肠上皮少量表达,其他部位极少表达,但机体出现疾病时,中期因子在体内的表达明显增多,如在多种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各类炎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COPD等疾病中均监测到中期因子的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中期因子的功能特点密切相关;近年有学者利用MK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功能特点对疾病进行治疗,特别是MK在肿瘤领域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现状就MK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一简要概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5.
目的: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并基于获得的抗体建立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曲霉菌感染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期可用于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提取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与制备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法与Western Blot方法开展单克隆抗体检测性能分析,使用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曲霉菌感染血清检测。结果:获得抗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单克隆抗体5株,均可特异性识别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以其中性能最佳的3C9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3C9抗体配对为基础,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通过初步评价确定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侵袭性曲霉菌病血清检测,并且该方法与现有商品化试剂盒相比检测背景值较低,可更有效区分曲霉菌感染阴阳性血清。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针对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为基础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具有潜在转化应用前景,可为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CD80、CD8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诊的鼻咽癌确诊患者64例纳入研究,依据鼻咽癌复发情况分复发组(n=30)和未复发组(n=34);同期选取正常鼻粘膜活检组织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癌组织或正常鼻粘膜活检组织CD80、CD86蛋白的表达,并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D80、CD8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恶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的癌组织CD80、CD86蛋白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与肿瘤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复发组、未复发组肿瘤组织中的mRNA(ARD1、Ptch1、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组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80、CD8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细胞侵袭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403、0.547,P0.05)。结论:鼻咽癌的癌组织内CD80、CD86蛋白均呈高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放疗预后关系密切,可能作鼻咽癌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0,传统引流)和B组(n=4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引流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术后3d、术后7d 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效果显著,可减少炎性刺激,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并对其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我院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197例,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基本治疗情况,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发放197份问卷调查,回收195份,回收率为98.98%(195/197)。其中195例患者中有73例发生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122例未发生复发转移(未复发转移组)。19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社会/家庭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情感状况、附加关注条目、总体生活质量等项目评分呈递增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性癌、肿瘤大小≥2 cm、临床分期为Ⅲ期、激素受体为ER及PR均阴性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采用放化疗、联合化疗方案、内分泌治疗以及p53蛋白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生活质量呈动态变化,其术后复发转移影响因素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激素受体、化疗方案、p53蛋白、内分泌治疗及放化疗。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对比颌骨囊肿经传统刮治术与开窗减压术治疗后的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颌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5,传统刮治术)和B组(n=45,开窗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和预后。结果: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A组的84.44%(38/45)(P0.05)。B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情绪、外貌、味觉、疼痛、唾液、咀嚼等项目评分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传统刮治术治疗相比,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在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和预后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A组40例和接受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B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住院费用及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氧饱和度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值,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5,P=0.473)。A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低于B组患者(t=17.732,P=0.000);A组患者术后血清中CRP、IL-1β、IL-6、TNF-α的水平高于B组(t=10.580、12.904、9.355、19.176,P均=0.000);A组患者术后脑氧饱和度水平低于B组(t=2.113,P=0.019),两组ADL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1,P=0.115);A组术中再破裂、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x~2=4.817、5.383,P=0.028、0.020)。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合率与血管内栓塞术无明显差异,住院费用更低,但对目标血管的刺激较大,可能存在术中再破裂、脑血管痉挛等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