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蜜蜂(Apis mellifera L.)蛹期呼吸代谢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邦颖  郭郛 《昆虫学报》1965,(5):441-445
一、前言 蜜蜂系典型合群性昆虫,蜂群中具有三种类型的成员(或级),即蜂王(?)、雄蜂(?)和工蜂(?)。工蜂是雌性个体,由于性腺不发育,不能进行生殖。蜜蜂不同型的分化基本上皆在蛹期完成,所以比较蜜蜂蛹期的呼吸代谢,以便了解呼吸代谢变化与类型差异的关系。全变态类昆虫在蛹期的呼吸代谢变化多呈现U形曲线。Melampy和 Willis(1939)  相似文献   
22.
本工作于1962年底开始在武昌华中农学院农场内进行,主要探索药剂防治、田园清洁、轮作方法和选择抗虫品种等途径来防治蚕豆象。初步试验表明:用5ppm灵丹粉拌种防治成虫的效果很好,但对豆粒内的幼虫及蛹的毒杀效果都很小。使用磷化铝熏蒸,每200斤蚕豆用药一片(3克),可杀死全部成虫、幼虫及蛹,且不致影响蚕豆的发芽。室内试验,用1:150的6%可湿性666杀卵,效果可达83.3%;大田喷药以在蚕豆花期和荚期各喷一交1%的666粉的效果最好,可将虫蚀率压低到0.1%。据调查,在收割时田间和晒场以及豆秸上都残留着一些有虫豆,是野外的越冬虫源,必须注意田园清洁。蚕豆象每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不超过一年,目前只发现为害蚕豆,且只能在田间新鲜蚕豆上繁殖,故有可能采用轮作方法达到彻底消灭蚕豆象的目的。发现大粒和褐绿色皮的蚕豆品种,比小粒和绿黄色皮的蚕豆品种能抗虫,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夏邦颖  郭郛 《昆虫学报》1978,(2):127-132
昆虫的重要生理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强大的生殖能力。数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培育了家蚕的不同品种,并且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使我国成为桑蚕的发源地和蚕丝出口国(蒋猷龙,1977)。研究家蚕生殖腺的代谢,特别是生殖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理化性质,可为家蚕的繁殖和遗传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4.
中国负蝗属的新种记述(直翅目:蝗科:锥头蝗亚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负蝗属(Atractomorpha Saussure 1862)是在田野和庭园中最易见到的一类蝗虫,世界上分布较广,古北区(除欧洲外),东洋区,巴布亚,澳洲及非洲(除北部外)等地,均有其分布,在我国除个别省外,几乎遍及全国。这类蝗虫的取食习性,没有特殊的选择,据记载在水稻田、棉田、蔗田、薯地、蔬菜地以及园林观赏植物上所常见,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本属自1862年由Saussure建立之后,前人曾先后报道过约有60余种,近年来D.Keith McE.Kevan和Yuan-Kao Chen(1969),D.Keith McE.Kevan(1971,1975)对本属进行系统整理,归并为16种和5个亚种,其中包括我国已知种5个。我们观察我所历年来收藏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标本,除已知种外,并发现有4个新种,现列出我国已知种的检索及新种描述如后: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1.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of the dark-adapted foveal threshold of normal and colorblind persons in five parts of the spectrum using a 1 degrees circular test field. 2. Compared to normals, protanopes (red-blinds) show an elevation of the threshold which increases slowly from blue to yellow and rises rapidly thereafter until in the red the threshold is more than ten times as high as normal. Deuteranopes (green-blinds) do not show so high an elevation, their maximum in the green being only about 70 per cent above normal. 3. These threshold elevations correspond to luminosity losses in the spectrum. For the protanope the total loss in the spectrum is nearly one-half of the normal luminosity; for the deuteranope it is nearly two-fifths of normal. 4. Such losses support the idea that colorblindness corresponds to the loss of one of the three receptor systems usually postulated to account for normal color vision. However, the color sensations reported by colorblind persons, especially monocular colorblinds, do not support the idea of a lost or inactivated receptor system. A fresh explanation for colorblindness is called for to reconcile these conflicting kinds of evid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