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2篇
  免费   1344篇
  国内免费   537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548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569篇
  2014年   902篇
  2013年   697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74篇
  2008年   848篇
  2007年   860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642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幽门螺杆菌是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人类多种疾病发生与此菌感染有关。预防和治疗菌体感染及引发的相关疾病仍是现代医学面临的课题。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1~380 aa)免疫家兔,获得效价为1∶6 000的特异性抗血清,经硫酸铵沉淀法得到初步纯化的抗体。在体外模拟胃酸环境下(pH3.4)将抗体进行水解。SDS-PAGE结果显示,抗体的重链能被水解。水解后的抗体产物经ELISA方法检测,仍然具有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实验结论证实,在体外环境下特异性幽门螺杆菌抗体保护作用不会被胃蛋白酶的水解而破坏,提示口服特异性抗体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耿佳  郭培宣 《生命科学》2011,(11):1114-1129
生命系统包含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纳米机器和高度有序的大分子结构。所有的双链线性DNA病毒使用由ATP驱动的纳米分子马达将其基因包装在蛋白质外壳内。噬菌体phi29 DNA包装马达的核心组成部分连接器已被成功嵌入到脂双层中,极为稳定且可用于离子和DNA转运的精确测量。它在包装DNA时具有单向通行的阀门机制,同时其关闭和打开可由人工控制。这对于详细研究分子马达的操作机制及未来医药应用中DNA的包装、测序、采样和投递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郭军  章双杰  汤青萍 《生命科学》2011,(10):975-979
垂体和性腺是生殖轴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协同与制衡是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性腺产生的雌激素可以反馈调控垂体神经内分泌活动。近年来,随着基因芯片和差异表达谱分析技术的发展,垂体内雌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不断取得进展,垂体生殖生理功能备受关注。通过综述雌激素及其受体在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生长激素合成分泌中的调控作用,以及雌激素对垂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受体通过垂体影响生殖过程,希望能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及其受体的生殖生理作用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大孔树脂吸附法从中华补血草[ 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根、根茎、叶和花中获得多酚提取物,并对它们的得率和组成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能力.实验数据表明:中华补血草根、根茎、叶和花多酚提取物的得率分别为12.42%、5.98%、5.27%和3.98%,差异明显;多酚提取物中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51.87% ~61.60%、5.62%~39.47%、3.69%~12.46%和2.53% ~35.97%;其中,总酚、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均以根多酚提取物最高,总黄酮含量以花多酚提取物最高,均与其他部位多酚提取物有显著差异.随质量浓度提高,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总体上逐渐增大;其中根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作用最强,半数清除质量浓度(ρSC50)为38.52 μg·L-1,显著低于阳性对照芦丁和BHT(ρSC50分别为67.40和74.25 μg·L-1);花多酚提取物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最强,ρSC50分别为53.51和74.00 μg·L-1,均低于芦丁;总体上,4个部位多酚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根、根茎、叶、花,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花、根、叶、根茎.结果显示:中华补血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根和花多酚提取物中高含量的原花色素和黄酮类成分分别与其自由基清除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土壤栽培方法,研究了在Cu添加量为0(CK)、200、400、600、800和1 000μg·g-1的土壤中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s Horn.)和花菖蒲(I.ensata Thunb.var.hortensis Makino et Nemoto)叶和根的数量、长度及生物量(干质量)6个生长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对叶和根中的Cu含量和积累量、全株的Cu积累量、Cu的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提高,溪荪的根数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而溪荪的其余5个生长指标和花菖蒲的6个生长指标均总体呈现出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并显著高于对照、在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逐渐减小且显著小于对照的变化趋势;其中在Cu添加量1 000μg·g-1的土壤中2种植物的生长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而添加400和600μg·g-1Cu则分别对2种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土壤中Cu添加量的增加,溪荪和花菖蒲叶及根中的Cu含量均逐渐提高;溪荪对Cu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以及花菖蒲对Cu的富集系数均显著小于对照,而花菖蒲对Cu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在Cu添加量较低的条件下高于对照、Cu添加量较高的条件下低于对照并逐渐减小的趋势;在添加了Cu的土壤中,溪荪叶、根和全株对Cu的积累量均低于花菖蒲,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2种植物根的Cu含量及积累量均大于叶片,表明溪荪和花菖蒲均具有一定的Cu积累能力,且主要积累在根中,花菖蒲对Cu的积累能力优于溪荪.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溪荪和花菖蒲不是Cu超积累植物,但对Cu胁迫均具有一定的耐性,且花菖蒲的耐性略强于溪荪;溪荪和花菖蒲分别适宜栽植于Cu含量400和600μg·g-1以下的土壤中,可用于轻度和中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环境美化.  相似文献   
996.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该文比较分析了常用于氢气制取的方法,讨论了生物制氢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发酵产氢的诸多影响因素,对目前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改造大肠杆菌的代谢途径,使非生产菌株大肠杆菌具备产异丁醇的能力.方法:将乳脂乳球菌NIZO B1157的2-酮酸脱羧酶基因kdcA克隆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产异丁醇;另外,采取两种方法过量表达alsS、ilvC、ilvD基因,增加前体物质酮酸的供应,以提高异丁醇的产量:一是与kdcA串联表达;二是在另一个相容质粒中表达.结果:大肠杆菌工程菌具备产异丁醇的能力,其中相关基因在一个质粒中串联表达的产量比其在两个相容质粒中共表达的产量高30倍,达到3g/L.结论:导入的酮酸合成途径与醇类生产途径结合,能使非生产菌株大肠杆菌生产异丁醇,并且单质粒表达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效果优于双质粒表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克隆水稻YTB osvdac5基因,原核表达后获得纯化的OSVDAC5蛋白,制备相应的抗体.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水稻总mRNA,反转录为cDNA,通过PCR扩增得到该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30a-osvdac5,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通过镍柱纯化获得的单一目的蛋白用于抗体制备,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osvdac5基因的ORF为813 bp,编码271个氨基酸.在大肠杆菌中15℃、0.7mmol/L的IPTG浓度诱导17 h是pET-30a-osvdac5融合蛋白表达的优选条件,表达的OSVDAC5蛋白属于包涵体蛋白.镍柱纯化后的OSVDAC5为30 kD左右的单一条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抗体能够与30 kD处的OSVDAC5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克隆了水稻YTB osvdac5基因,原核表达蛋白OSVDAC5制备的多免隆抗体具有一定特异性,能与免疫抗原结合,这为进一步研究OSVDAC5蛋白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的表达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背景】水流是外来入侵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水生生物。水生杂草在水流传播过程中也经常携带其天敌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如莲草直胸跳甲经常随着空心莲子草在水流中传播。研究水流对莲草直胸跳甲存活的影响及其对种群迁移的间接协助作用,可为解析该天敌抵御洪涝灾害和借助水流传播的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莲草直胸跳甲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水流模拟,比较水流转速(1000、1250和1750r.min-1)和时间(30、60、90和120min)对不同虫态莲草直胸跳甲(雌雄成虫、幼虫和卵)存活率的影响,并推算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和幼虫在野外随水流传播的最大距离。【结果】水流速度对昆虫的存活和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在不同旋转时间和转速下,雌雄成虫的存活率较高,幼虫次之,卵的存活率最低;雌虫随水流传播能达到的最远距离最大,雄虫次之,传播距离最小的是幼虫。【结论与意义】莲草直胸跳甲可随水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和自然扩散,对于利用莲草直胸跳甲防治空心莲子草,缓解水渠和河道的堵塞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000.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n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and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GHGI) is not well documented. A long‐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 in Chinese double rice‐cropping systems initiated in 1990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gain an insight into a complete greenhouse gas accounting of GWP and GHGI. The six fertilizer treatments included inorganic fertilizer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NP), nitrogen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NK), and balanced inorganic fertilizer (NPK)], combined inorganic/organic fertilizers at full and reduced rate (FOM and ROM), and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s a control. Methane (CH4) and nitrous oxide (N2O) fluxes were measured using static chamber method from November 2006 through October 2009, and the net ecosystem carbon balance was estimated by the changes in topsoil (0–20 cm) organic carbon (SOC) density over the 10‐year period 1999–2009. Long‐ter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grain yields, except for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K and control plots. Annual topsoil SOC sequestration rate was estimated to be 0.96 t C ha?1 yr?1 for the control and 1.01–1.43 t C ha?1 yr?1 for the fertilizer plots. Long‐term in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nded to increase CH4 emissions during the flooded rice season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N2O emissions from drained soils during the nonrice season. Annual mean CH4 emissions ranged from 621 kg CH4 ha?1 for the control to 1175 kg CH4 ha?1 for the FOM plots, 63–83% of which derived from the late‐rice season. Annual N2O emission averaged 1.15–4.11 kg N2O–N ha?1 in the double rice‐cropping system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lightly increased the net annual GWPs, while they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by combined inorganic/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GHGI was lowest for the NP and NPK plots and highest for the FOM and ROM plo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gricultural economic viability and GHGs mitigation can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by balanc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