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2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446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578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12.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体外高代培养的含牛焦虫颗粒的牛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及在细胞周期中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变化。这种经多年传代的含虫的牛外周血白细胞恢复了分裂和繁殖的能力,目前已成为较稳定的细胞系。细胞表面具多种伪足突起,如叶状、丝状及绒毛状。细胞周期中备期细胞表面的主要特征是:S期:细胞平扁,边缘具薄的时状伪足及丝状伪足;G_2期:细胞中部隆起,表面具少量绒毛状伪足;G_1期:绒毛状结构少或无,而出现丝状及小的叶状伪足,细胞仍保持球形;M期:细胞球形,表面密被以绒毛。作者根据扫描电镜的观察认为光镜下所观察的两类细胞,实际上是反映了一种细胞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Twenty-one species of deer occur in China: one species of Tragulidae, three species of Moschidae and 17 species of Cervidae. The foundation of this review is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early 1940s by Allen,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by the authors and other Chinese specialists since that tim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entative distribution of these species of deer for future research efforts.  相似文献   
14.
稻虱跗(虫扇)的个体发生研究:生活史和寄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15.
肾神经在扩张心房时对尿量和尿钠排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  林茂樟 《生理学报》1988,40(2):191-196
单侧肾去神经的麻醉狗,用乳胶小囊扩张肺静脉-心房连接部,观察到神经完好肾的尿流量与排钠量均显著增加(P<0.01);去神经肾的尿流量仍显著增加(P<0 01),但排钠量无明显变化(P>0.05);两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血浆流量(RPF)均保持稳定;神经完好肾的静脉血浆肾素活性(PRA)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AⅡ)均明显降低,PAⅡ降低的幅度与尿流量增加的幅度无相关(r=-0.2975,P>0.05);与排钠量增加的幅度也无相关(r=-0.2359,P>0.05);去神经肾的PRA和PAⅡ都没有显著变化。说明在刺激心房感受器引起的利尿与尿钠排泄的反应中,肾神经主要促进肾对尿钠的排出。肾神经的这种作用既不是通过改变GFR和RPF,也不是抑制肾素的释放,而可能是由于直接影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相似文献   
16.
康定虫草主要寄主斜脉蝠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志鸿 《昆虫学报》1992,35(3):317-321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四川康定虫草的主要寄主斜脉蝠蛾翅面色斑多变异,可区分成“黑白斑”和“黄毛斑”两大色斑型.经交配试验和成虫形态特征(触角、口器、翅脉、前足、雌雄外生殖器和鳞片的超微结构等)的观察,证明为同一种,经鉴定是斜脉蝠蛾(Hepialus oblifurcus Chu et Wang)**.  相似文献   
17.
黄海车牛山岛白腰雨燕的繁殖习性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于1980—1981年对黄海车牛山岛白腰雨燕Apuspacificus pacificus (Latham)的初步研究。内容包括对繁殖习性的观察;对繁殖周期、卵孵化率、雏鸟成活串以及出生率等的统计。并对海岛生态环境下白腰雨燕种群数量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法氏囊内T细胞及腔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表明,法氏囊内存在一个T淋巴细胞弥散渗透区(DIA),在初生雏鸡中开始形成,一月半发育完善,同样在ISE(滤泡间上皮)上皮层内亦存在少量的弥散T淋巴细胞,上述淋巴细胞与腔淋巴细胞,形态结构极为相似。酯酶活性反应均显示T细胞型。 另外初生雏鸡切除胸腺,不仅影响DIA的发育而且影响滤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兔边缘系统隔区呼吸相关神经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42只家兔给与 Urethane 半量麻醉,在边缘系统隔区用玻璃微电极方法记录了60个自发的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吸气型30个单位;呼气型16个单位;跨时相型14个单位。断双侧迷走神经,静脉注入尼克刹米后,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与呼吸节律变化具有伴随性,呈正相关。窒息可以诱发隔区神经元呼吸节律放电。延髓第四脑室局部注入2%Sod。pentothal 后,随呼吸节律抑制、隔区呼吸相关神经元单位放电立即消失。上述结果提示:到达边缘系统隔区的呼吸信息在自主功能及情绪活动的协调方面,可能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用水溶性氨基树脂作为电镜标本包埋介质包埋早期卵裂时的黑龙江林蛙卵;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卵黄粒晶形体向非晶区转变的过程;一部分电镜照片用伪彩色图象处理技术转换成彩色照片以提高其清晰度。晶形体向非晶结构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1.沿晶形体表面成排地脱落晶分子并在晶形体表面形成台阶样结构;2.晶分子参差不齐地成群脱离晶形体并在晶形区与非晶区之间形成一个似晶非晶的过渡区。脱离晶形体后的晶分子参加到非晶区,使深色亚区扩大并在其中酝酿成“微滴”样结构。若干“微滴”汇合并转变成微泡。伪彩色图象处理能较清楚地显示出卵脂蛋白半分子(一个亚单位)独立脱离晶形体的现象。讨论了引起晶分子脱离晶形体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