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于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雌激素对老年性耳聋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6J雌鼠分为以下4组(10只/组): 3 m组(3月龄组),12 m组(12月假手术组); 12 m OVX组(12月去卵巢组),在9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正常饲养至12月龄;12 m OVX+E2组(雌激素干预组)在9月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经过1月洗脱期后,给予皮下注射雌激素100 μg/(kg·d),持续2月至12月龄,其余各组小鼠正常喂养。至12 m OVX+E2组小鼠给药结束后,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激素水平;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各组小鼠听力阈值变化;用2%戊巴比妥钠麻醉小鼠,断颈后取双侧耳蜗,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形态学变化;TUNEL 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凋亡情况;取耳蜗螺旋神经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凋亡蛋白Caspase-3、Bax、Bcl-2 mRNA 表达水平。结果:12 m组与3 m组相比,小鼠听力阈值升高(P<0.01),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出现缺失严重及异常凋亡(P<0.01);12 m OVX组小鼠听力阈值高于12 m组(P<0.01),且螺旋神经节细胞缺失加重,细胞凋亡增多(P<0.01),凋亡蛋白 Caspase-3、Bax mRNA水平升高(P< 0.01),抗凋亡蛋白Bcl-2 mRNA水平降低(P<0.01);外源性给予雌激素12 m OVX+E2组,较12 m OVX组,听力阈值降低(P<0.01),细胞凋亡减少,凋亡蛋白 Caspase-3、Bax mRNA水平降低(P<0.01),抗凋亡蛋白Bcl-2 mRNA水平升高(P<0.01)。结论:雌激素可抑制老年C57BL/6J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凋亡,从而实现对老年性耳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2.
为探讨桉树不同林龄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响应特征,该研究采用时空互代法,选择广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1~5年生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在不同土层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土层中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均随土层加深而趋于降低,且各土层间差异显著。(2)细菌、放线菌数量随季节的大小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真菌的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酶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活性较高,春季、冬季活性较低。(3)细菌、真菌、脲酶、过氧化氢酶随林龄增大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线菌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蔗糖酶、酸性磷酸酶随林龄的增大趋于增大。(4)林地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与四种土壤酶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相互影响,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共同影响土壤的质量。综上可知,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季节响应特征差异较大,总体在冬季最低,主要与气温、水分条件、凋落物养分的归还等有关。不同季节、土层、林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3.
通过2017—2018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层深度配施缓释(PCU)/普通尿素(PU)对0~3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酶活性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5~10 cm土层)、普通尿素传统两次施肥(PU2,5~10 cm土层,60%种肥+40%追肥)、普通尿素一次分层施肥(PU3,5~10 cm土层20%N+15~20 cm土层30%N+25~30 cm土层50%N)、不同土层深度缓释/普通尿素配施[PCU1~PCU4,均为5~10 cm土层20%N(普通尿素)+15~20 cm土层30%N(配施)+25~30 cm土层50%N(配施),其中PCU1~PCU4的15~20和25~30 cm土层PCU:PU分别为3:7、3:7,5:5、5:5, 3:7、5:5, 5:5、3:7]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 与CK相比,PU1能够满足玉米生育前期对0~10 cm土层氮素的需求,PU2和PU3能够满足玉米发育前期对10~30 cm土层氮素的需求,不同土层深度配施缓释/普通尿素能够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对氮素的需求。与PU1~PU3相比,不同土层深度配施缓释/普通尿素可显著增加灌浆期和成熟期10~20和20~30 cm土层NO3--N、NH4+-N、碱解氮含量和脲酶、蛋白酶活性。与PU3相比,不同土层深度配施缓释/普通尿素处理2017和2018年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3%~24.6%和1.3%~16.5%,PCU4产量最高,分别达13899和12439 kg·hm-2。因此,不同土层深度配施缓释/普通尿素既能满足玉米生育前期对氮素的需求,也能提高生育后期10~3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和酶活性,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产量,其中PCU4处理施肥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954.
目的探究不同粪便留取量对肠道菌群构成研究结果的影响,为肠道菌群构成研究中粪便样本的采集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全便和部分粪便进行预处理,并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对10名志愿者的20份粪便样本进行了16S rRNA全长测序,通过多元统计学等手段对粪便中细菌的构成、多样性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ubacterium rectale、Eubacterium ventriosum和Allisonella histaminiformans等低丰度物种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粪便留取量中有一定差异,其在全便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部分粪便(P<0.05)。但Wilcoxon配对检验发现粪便留取量对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粪便留取量的影响远小于个体差异。结论全便和部分粪便两种粪便留取量对检测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无显著影响,因此取部分粪便即可满足对肠道菌群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凋亡过程中c-FLI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MTT、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DAT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c-FLIP的表达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DATS(6、8、10、12、14、16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4%--79%和36%--90%,DATS抑制作用随浓度及时间逐渐增强(P〈0.05)。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显示:9.5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c-FLIP的表达下调(P〈0.05)。光学显微镜:通过9.5mg..L^-1DATS作用后24、48小时后,胃癌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9.5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DATS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FLIP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6.
不同地理种群两针松光合和生长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认识两针松中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长白松(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光合作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在其自然分布区内选择地理和气候差异显著的9个地理种群,采集成熟种子并播种于东北林业大学温室,2 a后,测定针叶的光合能力及其相关因子,并同时测定幼苗的株高和基径,比较种间和地理种群间差异。结果表明:赤松、长白松和樟子松种间最大光合速率(p=0.34)、呼吸速率(p=0.15)和表观量子效率(p=0.18)的差异均不显著;地理种群间表观量子效率(AQY)差异显著(p=0.08),其中兴凯湖种群表观量子效率最高,为0.084 5±0.002 4 mol CO2·mol-1 photons,较其他种群高13.10%~159.23%。地理种群间呼吸速率(Rd)差异显著(p=0.01),黑河和兴凯湖种群的呼吸速率最高(分别为1.62±0.18 μmol CO2·m-2·s-1,1.52±0.30 μmol CO2·m-2·s-1),安图和东宁种群的呼吸速率最低,分别为0.40±0.01 μmol CO2·m-2·s-1,0.34±0.03 μmol CO2·m-2·s-1。地理种群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显著(p=0.02),其中兴凯湖、东宁、韩国、鸡东、二道白河、红花尔基种群的最大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均值为18.36±1.81 μmol CO2·m-2·s-1,高于安图、漠河、黑河种群。安图、漠河、黑河种群间最大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均值为12.57±0.86 μmol CO2·m-2·s-1。地理种群间的株高和基径差异均显著,其中韩国种群株高最高,黑河种群最低;基径兴凯湖种群最高,安图种群最低。株高和基径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3倍。两针松针叶的光合能力及其一些相关因子的地理种群间差异可能是其光合机构对种源地环境条件长期生理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诱导入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凋亡过程中c-FLI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MTr,westem-blot和细胞免疫组化分别检测DATS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c-FLIP的表达情况.光学显微镜现察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DATS(6,8,10,12,14,16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0.4%-79%和36%-90%,DATS抑制作用随浓度及时间逐渐增强(P<0.05).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显示:9.5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c-FLIP的表达下调(P<0.05).光学显微镜:通过9.5mg..L~(-1)DATS作用后24,48小时后,胃癌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过9.5mg..L~(-1)DATS处理SGC-7901细胞24,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结论:DATS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c-FLIP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58.
提取纯化造纸废水纸浆沉淀物的宏基因组DNA并构建16S rDNA文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未培养细菌且具有种类的多样性。以柯斯质粒为载体构建了1个含10000个克隆的宏基因组文库,文库容量为3.53×108bp。筛选文库得到2个表达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克隆、3个表达外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克隆和2个表达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克隆。从表达不同活性的克隆中分别挑选活性最强的进行鉴定,得到3个新的纤维素酶基因umcel5L、umcel5M和umbgl3D。umcel5L、umcel5M和umbgl3D分别编码产生内切葡聚糖酶、纤维糊精酶和β-葡萄糖苷酶,其编码产物与已报道的纤维素酶一致性最高的分别为43%、48%和46%。这是第一次采用未培养方法对造纸废水纸浆沉淀物中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从中克隆纤维素酶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959.
运用水培试验法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黄芪幼苗根系活力和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素显著降低黄芪根系活力,不同营养处理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规律为叶片〉根,各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为-K〉-P〉NPK〉-N。全素处理与缺素处理相比.能提高根系活力、协调根冠比。黄芪幼苗通过提高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增强对营养胁迫逆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60.
锦鸡儿属植物4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种锦鸡儿属(CaraganaFabr.)植物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得出4种染色体核型:秦晋锦鸡儿(C.purdom iiRehd.)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6 m(4 SAT);小叶锦鸡儿(C.m icrophyllaLam.)染色体数为2n=16,其核型公式为2n=16=14 m(2 SAT) 2 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iaKuang et H.C.Fu)染色体数为2n=18,其核型公式为2n=18=16 m(4 SAT) 2 M;树锦鸡儿(C.arborescensLam.)染色体数为2n=20,其核型公式为2n=20=20 m(4 SAT)。由此可推测:中间锦鸡儿可能为小叶锦鸡儿和树锦鸡儿或秦晋锦鸡儿和树锦鸡儿的中间类型或杂交种,也可能是具有递增染色体基数的不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