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1篇 |
免费 | 368篇 |
国内免费 | 1568篇 |
专业分类
42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69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94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183篇 |
2012年 | 240篇 |
2011年 | 257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11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226篇 |
2006年 | 196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116篇 |
2000年 | 100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鞘翅目昆虫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对象、研究种类、研究内容等方面对鞘翅目Coleoptera核酸分子系统学研究的近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中应用的技术主要有DNA序列分析、RELP技术、RAPD技术、AFLP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和SSCD技术。并认为这些技术的应用对补充和完善传统分类方法,深入探讨各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型。表型确定临床分离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6株,应用PCR基因扩增技术及双脱氧DNA测序方法,分别对TEM、SHV、CTX-M-1、CTX-M-2和CTX-M-9编码基因进行分析。产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性较低,对其他16种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在56株菌株中有50株为CTX-M型,占89%,34株为TEM型(60.7%),20株SHV型(35.7%);其中CTX-M-9型共计39株占78%,CTX-M-1型19株占38%,CTX-M-2型16株占32%。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值得关注,主要临床流行基因型是CTX-M型。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睾丸特异性乳酸脱氢酶,即乳酸脱氢酶C4(LDH-C4)基因突变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利用LDH-C4特异性底物对100名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子LDH-C4进行活性显色,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LDH-C4活性低下的患者进行LDHC基因PCR产物的突变筛查,对DHPLC峰形异常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筛选到一组精子LDH-C4活性明显下降的患者,其中1名患者的LDHC基因PCR产物在DHPLC中呈异常洗脱峰.对这一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发现患者LDHC基因第5外显子的115位碱基发生了T→A的杂合改变(GenBank登录号GU479375),该突变使LDHC基因的178位密码子由原来的TTG(编码亮氨酸)变为TAG(终止密码子),形成截短的C亚基.T克隆-测序进一步证实了该无义突变的杂合状态.这是在人类LDHC基因上发现的第一个突变,提示LDHC基因突变可能是男性不育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用荧光物质浸泡标记胭脂鱼仔、稚鱼耳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茜素络合物和盐酸四环素溶液分别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仔、稚鱼浸泡标记,结果表明,100~200mg/L的茜素络合物溶液浸泡24h对胭脂鱼仔、稚鱼耳石有很好的标记效果。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日龄的增长,耳石上的荧光反应强度降低。三对耳石中,微耳石和矢耳石对茜素络合物较敏感,星耳石敏感性则较低。盐酸四环素溶液对仔、稚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很差,浸泡液浓度为100mg/L和120mg/L时,仅能在微耳石上检测到较弱的荧光标记,而150mg/L及以上浓度的浸泡液对稚鱼有较高的致死作用。因此,茜素络合物是对胭脂鱼早期鱼苗进行化学标记比较合适的荧光物质,而盐酸四环素不适于标记该鱼的耳石。在对标记鱼进行荧光检测时,矢耳石和微耳石是适合的材料。 相似文献
35.
FanZHANG Tie-JunFU Shu-LinPENG Zhong-RongLIU Li-ShengDING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5,47(2):251-256
Two new triterpenoids, octanordammar-1,11,13(17)-trien-17-ol-3,16-dione (1) and lup-12-en-15α,19β-diol-3,11-dioxo-28-oic acid (4), as well as 13 know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Rosaceae).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 相似文献
36.
SongGAO Guang-MiaoFU Li-HuaFAN Shi-ShanYU De-QuanYU 《植物学报(英文版)》2005,47(6):759-763
A novel flavonoid named mopanolchin (1), together with seven known flavonoids, was isolat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s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from the EtOAc extract of the roots of 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as l““““-(4-hydroxy-3, 5-dimethoxy)phenyl-2““““-hydroxymethyl-dioxino [4‘,5‘,1““““,2““““]mopanol (1)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alysis.The known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as (-)-epicatechin-3-O-gallate (2), epicatechin (3), naringenin (4),edodictyol (5), luteolin (6), 7, 3‘, 4‘-trihydroxyflavone (7) and (-)-robinetinidol (8). 相似文献
37.
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的RFLP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RFLP标记研究了13个玉米(Zca n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从30对探针/酶组合中筛选出杂交带型清晰、稳定、重复性好的24对组合,在13个自交系中获得85个等位基因杂交片段,平均每个位点为3.3条,平均多态性指数为0.499。13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3-0.802,平均为0.649。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自交系共分为5个类群,分群结果与其系谱关系基本吻合;表明 相似文献
3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毒性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获得性代谢综合征。最新研究表明,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时,肝内胆固醇积累可能较甘油三酯更具有细胞毒性风险。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脂质代谢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调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体内平衡。SREBP2及其靶基因调控的胆固醇异常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SREBP2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各因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受SREBP2调控表达的靶基因的特点,着重介绍SREBP2调控胆固醇体内合成与平衡的信号通路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为研究和指导治疗NAFLD及其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curq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rant frequency-frequenev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 4±0.2)、(66.5±0.3)、(99.4 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rg=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