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00篇
  免费   8720篇
  国内免费   38315篇
  2024年   409篇
  2023年   2091篇
  2022年   3423篇
  2021年   3736篇
  2020年   3615篇
  2019年   4059篇
  2018年   2615篇
  2017年   2698篇
  2016年   2708篇
  2015年   3879篇
  2014年   5453篇
  2013年   4681篇
  2012年   6702篇
  2011年   6688篇
  2010年   5561篇
  2009年   5921篇
  2008年   6479篇
  2007年   6176篇
  2006年   5811篇
  2005年   4824篇
  2004年   3784篇
  2003年   3129篇
  2002年   2898篇
  2001年   2768篇
  2000年   2592篇
  1999年   1597篇
  1998年   815篇
  1997年   502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160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21篇
  1985年   148篇
  1984年   92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132篇
  1981年   67篇
  1980年   28篇
  1958年   34篇
  1957年   35篇
  1954年   33篇
  1953年   31篇
  1950年   3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32.
33.
34.
Abstract  All ants (Hymenoptera, Formicidae) are highly eusocial insects that are characterized by reproductive division of labor with sterile castes (worker and soldier) helping fertile castes (queen and male) to reproduce.
Ant societies, like other complex animal societies, have developed a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recognition behaviors are frequently involved Recognition abilities allow individuals to orient and modulate their behaviors effectively and appropriately in respons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lor signals expressed by other organisms. Among recognition behaviors, nestmate recognition and kin recognition mechanism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sociobiologists, ecologists, insect physiologists and biochemists since 1970's. This is parallel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amilton's kin selection theory. The present paper aims at reviewing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n nestmate/kin recognition in ants. This review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concerns the diversity of recognition behaviors and their ecological implications with emphasis on nestmatelkin recognition; in the second part,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s on the mechanism of nestmatelkin recognition are outlined; and in the third part, we discuss th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nestmate recognition behavior and naturally mixed colonies.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parasite may provide heuristic clu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kin/nestmate recogni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35.
36.
37.
用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体外高代培养的含牛焦虫颗粒的牛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及在细胞周期中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变化。这种经多年传代的含虫的牛外周血白细胞恢复了分裂和繁殖的能力,目前已成为较稳定的细胞系。细胞表面具多种伪足突起,如叶状、丝状及绒毛状。细胞周期中备期细胞表面的主要特征是:S期:细胞平扁,边缘具薄的时状伪足及丝状伪足;G_2期:细胞中部隆起,表面具少量绒毛状伪足;G_1期:绒毛状结构少或无,而出现丝状及小的叶状伪足,细胞仍保持球形;M期:细胞球形,表面密被以绒毛。作者根据扫描电镜的观察认为光镜下所观察的两类细胞,实际上是反映了一种细胞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的特征。  相似文献   
38.
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形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类型: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痛无关神经元。痛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可被吗啡类药物所抑制。电刺激尾核头部对痛相关神经元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尾核头部背侧的作用强于腹侧,且受不同刺激参数的影响。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雄性水狼蛛生殖球顶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已知的十一种水狼蛛(蜘蛛目:狼蛛科)生殖球顶部用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狼蛛属蜘蛛插入器细长,其后端位于顶突上一突起的凹槽内,顶突作为功能引导器保护着插入器,而无其他狼蛛属具有的次生真正引导器;顶突的形状和其上的突起、顶突与插入器的相互关系对于种的分类与鉴定,特别是对于近似种的区分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仅根据插入器从顶部升起的位置来作为分新属的主要标准,笔者认为还值得商榷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0.
强壮水螅的特征及其与寡水螅的种间差别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种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的大型具柄水螅被暂定为强壮水螅Hydra robusta(IT(?) 1947)。这一中国品系与IT(?)(1947)在日本报告的新种主要特征相同,包括具有精巢乳头。只是精巢乳头不稳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第一次有性生殖时每个雄体都发生精巢乳头,但第二次有性生殖时,同一群的后代可全部失去精巢乳头。这是介于强壮水螅与寡水螅Hydra oligactis Pallas(1766)之间的中间性状。从而导致作者做出结论,认为过去其他学者所主张的,以精巢乳头的有无做为鉴别特征来区分强壮水螅和寡水螅是不可靠的。因此,本文又检验了此种水螅的体细胞染色体,证明2n=30,其中第二对染色体上有明显近中位置的次缢痕,最小染色体的长度为最大染色体长度的二分之一以上。这些可做为此种水蝗的鉴别特征。对Niiyama(1944)和Datta(1970)在寡水螅上所做的染色体研究也做了比较及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