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133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十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30%;对三代头孢、头孢西丁和氨曲南耐药率为40%左右;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4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5%(2009年除外),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维持在50% ~ 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0~14%和0~4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非发酵菌耐药性增加明显,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泛耐菌增加明显;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胎次、性别是否对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产生影响。方法运用Morris水迷宫系统检测第1~3胎成年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腹腔注射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检测不同胎次、性别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的神经发生的差异。结果 (1)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的学习记忆能力(LMA)均显著地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为LMA2〉LMA1〉LMA3,且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LMA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2)在同性别、不同胎次成年小鼠间,第2胎海马DG新生神经细胞的数量(N)均高于第1、3胎的,其影响规律分别为NF2〉NF3〉NF1和NM2〉NM1〉NM3,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同胎次、不同性别成年小鼠间,雌性小鼠的N均高于雄性小鼠的,但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胎次、性别对实验动物神经发生及学习记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在使用实验动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尽量使用胎次、性别相同的。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双交叉实验设计,将1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先接受第1周期低剂量给药,即分别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每片含非洛地平5 mg和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含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非洛地平缓释片,含非洛地平5 mg)各1片,然后分别每日口服受试制剂1片和2种单方参比制剂各1片,连续7 d。第1周期结束后,2组再交叉进行第2周期研究,给药方案同第1周期。随后进行高剂量研究,即2组所有受试者均单次口服受试制剂2片。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及其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受试者分别口服受试制剂与合用2种单方参比制剂所测得的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多次低剂量给药研究中,除口服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拉Tmax比口服参比制剂的受试者平均提前0.6 h左右(P<0.05)以外,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单次低、高剂量给药的药动学数据显示:所有受试者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AUC和Cmax均随给药剂量提高而增大,除接受高剂量受试制剂者的依那普利Tmax较接受低剂量的受试者平均延迟0.4 h左右(P<0.05)以外,两者间的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药动学参数在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研究建立的人血浆中非洛地平、依那普利和依那普利拉的LC-MS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及线性关系等均符合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适用于复方依那普利非洛地平缓释片人体药动学研究;口服受试制剂与同服2种单方参比制剂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4.
了解ST59型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携带毒力因子的情况。用PCR方法扩增ST59型CA-MRSA PSMα、PVL、SEA、SEB、SEC、SED、SEE、TSST-1、ETA、ETB基因。5株CA-MRSA全部检出PSMα基因和PVL基因,均未检出SEA、SEB、SEC、SED、SEE、TSST-1、ETA、ETB基因。PSMα和PVL基因是ST59型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15.
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改善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微生物产品产量与质量,并且在生物燃料和生物修复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物理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其对具有重要工农业应用价值的产芽孢菌种具有明显的诱变优越性。进一步分析了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应用前景,为微生物物理诱变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乳果糖和枯草杆菌屎球菌二联活菌治疗肝硬化所致轻微性肝性脑病(MHE)的疗效。方法:将患有MHE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A组,仅接受肝硬化综合治疗),乳果糖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枯草杆菌屎球菌二联活菌组(C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屎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组(D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果糖和枯草杆菌屎球菌二联活菌胶囊),每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观察患者的数字连接实验(NCT)、数字符号实验(DST)结果,血氨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D组NCT时间,DST分数及血氨均较A组改善明显,其中以D组最显著(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B、C、D组以上各指标逐渐改善,其中D组以治疗后2周效果最明显(P0.05)。四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D组不良反应率最低。结论:单用乳果糖与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均可改善MHE患者的病情,但联合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随用药时间延长,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7.
苹果根际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苹果根际土壤筛选苹果根系自毒物质降解细菌,并探究分离菌株对根皮苷、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以及焦性没食子酸的降解能力。【方法】分别采用邻苯二甲酸、焦性没食子酸为唯一碳源富集并筛选其降解菌株。通过对分离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采用MEGA 5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离菌株对4种自毒物质的降解能力。【结果】共分离5株有降解能力的细菌,编号为BL1、BL2、BL3、BJ1和BJ2,经鉴定BL1为钩虫贪铜菌Cupriavidus necator,BL2为生脂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lipoferum,BL3为氧化烃微杆菌Microbacterium hydrocarbonoxydans,BJ1为Paenibacillus phyllosphaerae,BJ2为Ochrobactrum cytisi。BL1、BL2、BL3菌株对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根皮苷、焦性没食子酸的降解率均高于50%。其中BL2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分别达到66%、72%、84%和84%。【结论】首次发现钩虫贪铜菌、生脂固氮螺菌和氧化烃微杆菌对4种自毒物质均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对缓解自毒物质引起的连作障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在国际趋势的压力下,兼受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影响,我国实施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已成大势所趋。鉴于药品数据保护与药品注册审批体系紧密相关,我国化学药注册分类改革后,药品数据保护对医药产业发展必然会带来不同影响。结合我国分类注册改革新标准,在理论上对数据保护制度实施效果进行研究,进而探讨新注册分类下数据保护的实施对1至4类药品及医药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丛枝菌根真菌参与下植物-土壤系统的养分交流及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莉莉  卢昌熠  丁晶  俞慎 《生态学报》2016,36(14):4233-4243
近几年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丛枝菌根的作用受到特别关注。丛枝菌根是由植物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的一种共生体。在植物-AMF-土壤系统中,AMF为植物提供N、P等营养的同时从根系得到所需的C。概述了植物-AMF-土壤系统中C、N、P等营养物质的交流以及AMF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丛枝菌根的形成可显著提高植物对P的吸收,且在高P条件下多余的P可储存于AMF中。AMF对土壤N循环的影响相当复杂,可能参与调控N循环的多个过程,如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氨氧化作用等。在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AMF菌丝可快速扩增并吸收其中的N,主要供菌丝自身所需,只有一小部分传递给植物。AMF对土壤C库的影响尚存争议,可能存在时间尺度的差异。短期内可活化土壤C,而在长期尺度上可能有利于土壤C的储存。AMF能够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而影响植物-土壤体系的物质交流。AMF与解磷菌、根瘤菌和放线菌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的降解或增强其固氮能力;AMF对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氨的氧化减少N2O的释放。AMF与外生共生真菌EMF共存时,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但EMF的优先定殖会限制AMF的侵染。AMF不同类群之间则主要表现为竞争和拮抗关系。AMF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受土壤无机环境的影响,在养分亏缺条件下微生物之间往往表现为竞争关系。因植物、AMF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为此AMF并不总是表现出其对植物营养的促进作用。目前关于AMF的作用机理仍以假说为主,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在植物-AMF-土壤系统中N与C的交流和P与C的交流并未表现出一致性,对N、P循环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土壤体系中的养分循环。植物、AMF和土壤微生物的养分来源及其对养分的相对需求强度和吸收效率尚未可知,因此无法深入理解AMF在植物-土壤体系中养分交流和转化的作用。在方法上,传统的土壤学方法在养分动态研究中存在局限性,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化学计量学的结合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20.
枯立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群落动态和演替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位于桂西南的弄岗北热带喀斯特季节性雨林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以样地中2011年第一次植被调查数据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1 cm的枯立木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空间自相关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径级(小径级,1 cm≤DBH5 cm;中径级,5 cm≤DBH15 cm;大径级,15 cm≤DBH)的空间分布格局、枯立木多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生境关联性等。结果表明:枯立木所有个体和小径级分别在0~4 m和0~5 m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其它尺度为随机分布;中径级和大径级在0~30 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大径级与凹凸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干旱度指数和样方内所有植株个体数为显著正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样方内最大胸径和平均胸径呈显著负相关。所有个体和小径级与3种生境类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著;中径级与山坡呈正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与山谷无显著关联性;大径级与山谷呈正关联性、与山坡无显著关联性、与山脊呈负关联性。在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中,枯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表现为随机分布,仅小径级在小尺度内聚集分布,而较大径级在样地中表现出一定的生境关联性;树木死亡过程可能是小尺度内密度制约、大尺度内生境过滤和个体自然衰老等生态学过程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